張瑞超
摘 要: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追求的目標。提高教學質量,除了需要教師自身有較高的學識,能夠高質量地備課,并不斷地學習最新的教育教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要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充滿興趣和熱情地學習、探討。結合教學初步探討了教師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如何使學生真正成為教育的主體,使學生能夠主動地、積極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關鍵詞:積極性;課堂趣味性;正面評價方式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的應用,越來越需要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作為一名新教師,在這方面的體會是非常深刻的。成功的課堂,應當是教師調動學生,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而如果在課堂上出現死氣沉沉,不夠“配合”的情況,那么教師的上課激情會受到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學生不主動參與學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對所學知識不感興趣,有的是教師的教學方式不能吸引學生的積極性,有的是評價方式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的是學生對教師有抵觸情緒。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反思總結工作以來的點滴,我認為,調動學生積極性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從必須學到喜歡學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有先天的優勢,應該利用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其充分地溝通和交流。關心學生,讓學生感覺到他是被關注的,被老師寄予厚望的,這樣,學生才能夠喜歡教師、喜歡上這門課程。工作以來,我感受頗多的是兩個例子。高一國際班的一個完全沒有高考保送壓力的學生,通過了化學競賽預賽,我們課堂上是不會講相關內容的,但是該學生通過和教師的交流開闊了化學方面的視野,有了興趣,愿意在課余時間多花工夫,認真鉆研,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個例子,一名學生和教師有了一定的誤會,導致該學生對這門課產生了厭學情緒,成績起伏不定,通過談心消除誤會后,學生的成績也穩定了下來。所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我們應從改善師生關系開始,要有一顆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的心。
二、強化自身素質,準備充分,使學生樂學
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根本因素。教師素質包括了和藹的教態、整潔的板書、淵博的知識、激情的教學語言等,這些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多學多練,功在平時,功到自然成。
關于準備充分,我想主要是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準備入手:
1.教師的準備。包括備學生和備教材。教師需要了解學情,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做好充分的準備。不僅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還要借助各種現代教育教學手段,例如,利用多媒體的聲音和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尤其是化學課堂,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將很多無法在中學完成的實驗呈現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課堂效率。興趣在化學教學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皮亞杰也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要使學生覺得化學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化學是一門實用科學,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有趣事例調動學生,例如,在給高二文科生講授人教版選修一化學與生活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這一節時,當講到日本幾任幕府將軍最終都因腳氣病死亡時,文科學生的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并通過“淘米次數過多是病因之一”,快速而快樂地掌握了“維生素B是水溶性維生素”這一知識點。事實證明,課堂上通過創設富有趣味的知識情境,質疑引導遠比平鋪直敘更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2.學生的準備。可以根據相關的課程內容,讓學生先搜集資料,產生興趣,同時,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做到提前預習,學生準備充分,在課堂上才能做到心里有數,重點得當。
三、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激勵為主,使學生想學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每個學生都有其閃光點,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評價,尤其是肯定的評價。因此,教師應當在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語言,尤其是在課堂這種公眾場合。教師對于課上積極發言、回答準確的學生,要及時贊賞,給予肯定的評價;而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也應該及時從思維方式、態度上給予肯定,鼓勵其回答問題的行為;而當學生猶豫不敢發言時,我們可以以幽默打趣的方式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應當用真情實意尊重學生,努力營造融洽、和睦、協調的課堂氛圍。切忌在課堂上當面與學生爭執,高中階段的學生自尊心很強,一旦覺得自己沒有了面子,很容易沖動,這樣師生都無法心平氣和,事倍功半。多在課堂上對學生予以正面的肯定,盡量在私下與學生溝通問題或批評教育。做到當堂問題,及時溝通處理。
當然,影響學生積極性的因素不止一種,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還有很多,以上只是我工作以來總結出來的一點不太成熟的見解,及時的反思和總結,可以幫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成熟和自如。
參考文獻:
[1]王良洪,孫天山.基于“Qu:Est教學策略”的問題情境創設[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3(Z1).
[2]甘泉.讓化學課堂更有“化學味”[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3(03).
[3]趙承福.學生心理學[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4][美]托德·威特克爾.優秀教師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