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冰冰 張春芳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 (沈陽 110034)
近年來,國內職業教育發展突飛猛進,反觀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具備 “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而如何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校企合作這種模式能夠實現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學校與企業資源實現共享,技術和設備實現優勢互補,節約了教育與企業成本。同時,校企合作能夠提高職業院校專業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教師“雙師”素質。
教育部以及國內部分學者對“雙師型”教師的定義只是從理論上概括了“雙師型”教師應該具備的條件,比如:既有教師系列講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同時有工程師或其它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既要勝任理論課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等等。筆者通過相關課題研究,認為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內涵是指具備一定的職業能力和素養;有教師和工程師的雙重知識與能力結構;既能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技能訓練;既能傳播知識,又長于實踐技能;理論實踐并重的高素質、復合型職業院校教師。
校企合作,即產學結合,是指學校與相關企業或行業在人才培養和新技術、新工藝開發、創新過程中相互配合、共同協作。校企合作可以是多層面、多形式的。例如:職業院校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邀請行業企業有關專家共同研究專業設置、課程開發、制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聘請企業、行業專家為兼職教師等,為社會和企業培養高技能、實用型人才。職業院校的教師也可以到企業中掛職實踐,主動向企業、行業專家拜師學藝,提升職業實踐能力。由此可見,校企合作是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與企業在雙方利益訴求的基礎上,尋求共同發展、利益雙贏的一種模式。校企合作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結合在一起,本質在于把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聯系起來,核心是雙向參與,目標是提高學校辦學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最終促進學校和企業的共同發展。
通過校企合作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方面職業院校可以為企業輸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解決其用工問題,同時還可以為企業提供培訓,提升其員工的技能和素質。另一方面,企業為職業院校教師提供實踐實訓的平臺,教師可以利用假期或者課余時間到企業去,參與到企業的科研、生產和營銷等活動中,這樣既能及時掌握企業最新技術,又能增強生產實踐能力,最終實現實踐和教學的深度融合,具有規模效應。校企合作培養機制,不僅能夠解決教師培養的規模問題,還能解決速度問題。
據統計,職業院校的教師大部分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到職業院校工作,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缺乏生產實踐經驗;同時職業院校教師一般工作量較大,把參加“雙師”培訓實踐當成負擔,缺乏積極性。學校要建立“雙師型”教師考核及管理機制,鼓勵教師考取考評員、培訓師、技師等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建立考核機制可以使“雙師型”教師處于受監督的狀態,從而不至于安于現狀,不求進取。同時,學校應該進一步完善教師企業實踐監管制度,明確檢查督導工作責任部門,定期檢查教師企業實踐內容、進度、考勤情況,盡力避免企業實踐流于形式。企業實踐結束后,職業院校可組織學校專業帶頭人、企業專家等,研究制定適合本專業“雙師型”教師的考核辦法,突出對“雙師型”教師實踐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評估和考核。在考核的基礎上要有相應的政策傾斜,在培訓進修、科研項目、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優選考慮。
“訪問工程師”制度借鑒了高等院校的“訪問學者”制度,由職業院校根據學校人才培養和教師發展的實際需要,選派教師作為訪問工程師定期深入到科研院所或企業掛職鍛煉或實踐,參加行業舉辦的專業技術培訓,有計劃的組織教師承擔產品設計、運營管理等專業技術工作。教師參與到項目開發中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從而提高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培養“雙師型”教師的積極性,也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并適用于以后的教學中。
“訪問工程師”制度可以使教師深入企業一線,有利于培養敬業奉獻、艱苦奮斗的品質和職業素養,更了解市場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從而明確人才培養方向,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產學研的有機結合,構建“從學校到企業,重理論重實踐”的雙重模式。
首先要加大師資培訓經費的投入,并實行精細化管理,合理編制預算,嚴格審批程序,確保專款專用,充分發揮經費的使用效益。其次,制定教師深入到企業實踐等制度,通過頂崗、掛職等形式,了解企業專業發展的新動向,更新知識,增強實踐能力,參與企業項目開發等,在教學中引進和滲透新成果、新工藝。再次,加強師資培訓的過程管理,提高培訓效果。支持教師參加學歷層次培訓,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參加國家、省級“雙師”培訓、骨干教師培訓、企業實踐等,鼓勵教師考取行業認可度高、專業對接緊密的資格證書;提高教師“雙師”素質。
兼職教師是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建立逐步建立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及共享平臺。根據學校實際教學工作需要,聘任企業行業一線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熟悉企業生產程序,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能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專家、高級技術人才、能工巧匠為學校兼職教師。學校要關心兼職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完善兼職教師在學校取得教師資格及專業技術評審制度,重視兼職教師在學科專業建設、教學改革、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對兼職教師的管理和考核,組織兼職教師參加到各專業教學團隊中,參與教學科研活動,開展學術交流、指導學生頂崗實習及實訓等活動。建立兼職教師教學檔案,及時收集、整理反映兼職教師基本情況和教學業務活動的各種資料,保證資料完備可查。
[1]教育部.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1998.
[2]崔麗華.議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培養雙師型教師中的作用[J].繼續教育研究,2008,(12).
[3]劉麗,張晗,關曼苓.校企合作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保障機制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