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湘茶產業發展態勢良好,茶葉產量穩步上升,但湘茶出口的制約因素日益凸顯。湖南是我國產茶大省,茶葉的出口現狀與產茶大省的地位極不相稱,存在茶園規模小,優質茶葉產量低,出口企業競爭力不強,缺乏國際知名品牌,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阻礙等制約因素。提出培育優質茶園,提高茶葉質量,壯大湘茶出口企業,打造湘茶出口名牌,開發茶產品新領域,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湖南;茶葉;出口貿易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5)01-0044-03
[作者簡介]羅玲波(1989-),女,湖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湖南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適合茶葉生長,產茶、飲茶的歷史有2000多年,被譽為“江南茶館”,是我國傳統的產茶大省。湘茶種類包括:黑茶、磚茶、擂茶、銀針、絞股藍、毛尖、薄片茶、茉莉花茶等。湘茶在我國茶葉出口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為我國茶葉出口創匯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一、湘茶生產及出口現狀
(一)生產情況
2001—2013年,湖南省的茶園面積逐年擴大,由741千公頃到擴大到1213千公頃,年均增長率為531%,增長平緩。湘茶的產量總體上呈上升趨勢,由2001的584萬噸增長到2013年的165萬噸,年均增長率為152%,產量增長較為迅速,其中,2010—2013年的年均增速為125%,近年來湘茶產量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據中商情報網統計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湖南精制茶葉產量逐漸增加,2012年精制茶葉的產量為348萬噸,2013年達到475萬噸,同比增長139%,2014年1—4月精制茶葉產量為171萬噸,同比增長196%。
(二)出口情況
1出口規模
湘茶出口量由2001年的161萬噸增長到2012年的45萬噸,年均增長率為163%,總體增勢平穩。2011年出口量與2010年相比,略有下跌。2012年的出口量又增加至45萬噸,增長率為22%。2013年的茶葉出口量突然下跌至234萬噸,同比下降了48%。湖南省茶葉的出口額逐年增加,受2013年湘茶出口量下降的影響,2013年的出口額也由2012年的10700萬美元下降至7769萬美元,同比下跌了274%。可見,近年來在湘茶出口規模有所放緩和湘茶產量逐漸增長的情況下,湘茶的出口規模還有一定的發展潛力與上升空間。
2出口品種
湖南茶葉出口的種類有:綠茶、紅茶、花茶、黑茶、黃茶等,其中綠茶是主要的出口茶葉品種。據湖南省茶葉協會統計,2013年湖南省綠茶出口170萬噸,占到出口總量的7265%,其次是紅茶和花茶,出口量分別為049萬噸和007萬噸,其中紅茶的出口占比為209%,花茶占比極少,僅為30%。2010年安化黑茶在上海世博會上受到關注以后,湖南黑茶開始走向國際市場,其中黑玫瑰、安化黑茶等被譽為“杯中的美容院”,在國際市場上開始暢銷。2013年,湖南黑茶的產量為53萬噸,出口金額達到1000萬美元,占湖南總茶葉出口額的129%,黑茶出口在湘茶出口中的地位開始提升。2014年4月,一些湘茶出口企業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的國際食品展銷會中加大對黑茶的宣傳,進一步開拓了中亞茶葉市場。目前,黑茶成為湘茶出口走向國際市場的領頭羊,給湘茶出口帶來新的活力,促進了湘茶出口額的增長。
3出口市場
湘茶出口市場主要包括歐盟、東南亞、非洲等地區以及美國、俄羅斯、烏克蘭、日本、韓國等國家,其中俄羅斯及歐美等發達國家所占的份額比較大。根據湖南省商務廳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湘茶出口到俄羅斯的數量占總出口量的32%,銷往歐盟等發達國家的數量占總出口量的18%。目前,俄羅斯、英國、巴基斯坦、美國為世界上茶葉進口排名前四位的國家,而湖南省主要對俄羅斯的出口量較大,而對其他三個國家的茶葉出口量較少。可見,對于湘茶的出口市場還有待進一步優化和擴展。
二、湘茶出口的主要制約因素
(一)茶園規模小,優質茶葉產量低
湖南省的茶園面積中,60%的茶園是20個世紀80年代前發展起來的,良種繁育能力較低,優質茶園建設不足。至2013年,湖南省茶園面積為182萬畝,其中優質茶園面積僅為50余萬畝,所占比例不到1/3。在茶園面積上遠低于云南和貴州,優質茶園面積也低于浙江和福建等省份。湖南省茶園以家庭作坊式生產為主,比較分散,集中度偏低。加上一些茶園的基礎建設落后,抗自然災害能力和標準化生產能力不足,導致優質湘茶產量較低,使湘茶出口難以與浙江、福建、安徽等省份匹敵,也難以和云南、貴州等省拉開差距。目前,湖南省優質茶葉產量低、出口量小與國際市場對優質茶和有機茶需求量逐年增加的矛盾凸顯。
(二)出口企業競爭力不強
多數湘茶出口企業都是在20世紀7、80年代建立起來的,企業規模小,設備陳舊,出口額超過100萬美元的企業很少,大多不具備高科技茶葉生產技術,對茶葉只能進行簡單的初加工,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深加工。另外生產加工企業數量少,產量和年產值都不高,整個產業市場競爭力較低。在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公布的2013年度中國年度茶葉行業綜合實力百強企業中,湖南只有3家企業上榜,分別是湖南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豐茶葉有限公司、湖南洞庭山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浙江、安徽、福建等省份的企業數量相比差距很大。湖南省國家級龍頭企業只有1家,省級茶葉出口龍頭企業數量也很少,僅有湖南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怡清源茶業進出口有限公司、湖南省三利進出口公司等,雖然這些企業茶葉出口量較大,但帶動作用有限。整體看,湘茶出口企業規模偏小、集中度低,在出口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三)出口品牌競爭力弱
品牌是產品性能、質量、服務等的概括,是企業的信用標志。在湘茶的出口量中,粗茶占比較大,而粗茶的出口很容易受到國際市場上需求變動的影響,所以要改善湘茶的出口狀況,就必須要打造湘茶品牌,以品牌帶動出口。據省茶葉協會統計,湖南省的茶葉品牌有近1400個,但是缺少高端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弱。湖南的十大名茶品牌有古丈毛尖、南岳云霧茶、君山銀針、高橋銀峰、金井毛尖、東山秀峰、安華松針、蘭嶺毛尖、石門銀峰茶、野針王。但這些品牌的市場影響力與浙江的“西湖龍井”、福建的“鐵觀音”和“大紅袍”、云南的“普洱茶”等大品牌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國際市場上真正具有競爭力、較高知名度的湘茶品牌不多。可見優質品牌的缺乏成為湘茶出口的重要障礙,嚴重削弱了湘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endprint
(四)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阻礙
近年來,歐美等發達國家對茶葉的品質要求不斷提高。以歐盟為例,作為綠色貿易壁壘的發源地,自從2000年7月1日起實施茶葉農殘限量新標準后,標準日趨嚴格。據中國報告網分析,2000年以后,歐盟多次提高茶葉農藥殘留限量檢測標準,導致湖南省茶葉對歐盟的出口量明顯減少。2012年4月,歐盟茶葉委員會對茶葉進口的農殘檢測項目又增加了10個,這對湘茶出口企業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戰。另外,我國的農殘檢測能力與發達國家的農殘檢測能力差距較大,所以湖南省的出口茶葉符合國內茶葉農殘標準,但是不符合歐盟等發達地區的要求,使得湘茶出口在發達國家市場受到阻礙。盡管湖南省積極推行無公害工程、綠色食品等工程和有機茶工程,加強對茶葉農殘處理技術的研發,但是要達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標準,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就目前的能力來說還有相當大的困難。
三、擴大湘茶出口的對策建議
(一)培育優質茶園,提高茶葉質量
湖南省的重要產茶區分布面比較廣且分散,大部分都是茶農專業戶種植或經營的小面積茶園,無法發揮規模效應,使得茶園的改造、茶葉的種植培育都難以集中統一管理。這就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加以正確的引導,對茶區的茶葉生產基地進行合理規劃,引進優質茶種,建立一些標準化茶葉示范基地和大型的茶園,選擇有經驗的茶葉生產管理人員或者企業管理茶園。并根據當地茶園的基本現狀,優化組合比較分散的茶葉基地,建立一些標準化大茶園和標準化示范園區,或者成立一些標準化的茶葉生產加工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合理施肥,解決茶園分散和管理成本高的困境。加大對有機茶園的建設力度,開發名優茶園基地,提高自身競爭實力。大力推廣和應用優質茶葉良種,不斷提高優質良種比例,從源頭上提高湘茶品質,滿足國際市場上對優質茶葉的需求,全面提高湖南省茶園整體水平。
(二)壯大湘茶出口企業實力
中國茶葉經濟年會上公布的2013年國內茶葉公司綜合實力百強排名榜中,只有3家湖南省茶葉出口企業出現在名單里,這表明湖南省的茶葉出口企業影響力有限,不具備競爭優勢。這需要在茶葉市場的引導下,優勝劣汰,對經營不善、瀕臨倒閉的企業進行倒閉處理或者由實力雄厚的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從整體上來壯大湘茶出口企業的實力。同時湘茶出口企業在上游要加大自有茶基地標準化建設,在中游注重提升湘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下游要擴大國際市場的銷售渠道,形成高效的生產和銷售鏈。實力較強的湘茶出口企業要加強與國際上大型茶葉出口企業的合作,學習和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與管理經驗,壯大自身實力。
(三)打造湘茶出口名牌
目前,湘茶的品牌比較多,一部分品牌在國內具備了一定知名度,如湖南十大名茶,但缺乏國際知名品牌,這表明加大湘茶品牌建設力度已勢在必行。應充分抓住國內安化黑茶備受推崇的機遇,努力打造湘茶標志性品牌。推動湘茶的發展,例如舉辦“湖南茶葉博覽會”、“中華茶祖節”以及“中國黑茶文化節”等,同時積極參展國外的農產品展銷會,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提高湘茶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擴大湘茶在國際市場影響,共同打造湘茶名片。
(四)加快科技創新,不斷開發茶葉新產品
過去在消費者眼里,茶葉的主要食用方式是沖泡飲用,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飲食生活需求的多元化,茶葉的用途和功能不斷被挖掘。飲茶食茶成為一種生活時尚,這使茶業產品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食用的茶產品有:茶飲料、茶餅干、茶粉、茶月餅、茶蛋糕、茶糖果、茶酒等;日用化工類有:茶葉香水、茶葉枕頭、茶葉足浴、茶美容護膚霜等;保健類有:茶蛋白粉、茶色素、茶多酚、茶氨基酸片等。這些新產品都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在國際消費市場上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所以湘茶出口企業應大力拓展茶食品、茶化工、茶醫藥等產業延伸,為湘茶走高科技之路提供一個良好的導向作用。提高應用現代科技對茶產品進行創新、研發的能力,加大茶產業的輻射帶動功能,不斷優化茶葉及相關產品的結構,適應國際市場上對茶產品需求增加的新形勢。
(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應該認真落實《湖南省茶葉產業發展規劃》中的保障措施,加強組織領導,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茶葉產業發展推進機制和加大產業扶持力度。例如加大對茶園種植戶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援助力度,為茶農引進先進茶葉種植技術,加強相關技術培訓,扶持湘茶加工企業引進國際先進生產技術、推動生產設備升級換代,進一步提升湘茶產量和質量。政府相關部門應鼓勵湘茶企業多出口,出臺相關出口退稅等優惠政策。打造湘茶的銷售和展示平臺,如組織大型的湘茶展銷會和湘茶文化節等,著力使湘茶貿易更加順暢,提高湘茶知名度,進一步推動湘茶走向國際市場,提升湘茶國際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桂雪湘茶產業發展戰略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08
[2]徐詠梅中國茶葉出口貿易影響因素及其效應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3]周琳,何文斌,周浩,謝德華,周曉東2013年湘茶出口總結與思考[J]茶葉通訊,2014(2)
[4]周正祥湖南茶葉出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長沙理工大學,2010
[5]曹秋菊,戴嬌湖南省茶葉出口貿易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4(2)
[6]許海清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綠色貿易壁壘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張彤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