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民辦高校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的課堂教學現狀,要求教師盡快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盡可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將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分成三部分,即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政策和國際貿易實務,根據每部分教學內容的特點,靈活采用提問啟發教學法、角色扮演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以及互動討論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容,將理論聯系實際,從而實現本課程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民辦高校;課堂教學;教學方法;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5)01-0150-02
[作者簡介]張華英(1979-),女,山東菏澤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目前,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方式,但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的教學要求。隨著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需要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切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一、民辦高校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堂教學現狀
民辦高校的學生由于知識基礎不扎實,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自我激勵和自制力方面相對較差,學習中常常會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果很不理想。民辦高校在教學設施設備方面仍不完善,無法提供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相對應的實訓室和在企業實習的機會,課堂仍然是傳授知識的主要場所。但由于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是涵蓋內容廣、實踐性較強的一門課程,不僅包括國際貿易理論知識和貿易政策,還有貿易業務操作流程,再加上教材內容與實際相脫離,很多知識點離學生實際環境較遠,在理解和掌握上存在一定難度,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能有效地進行學習,主要表現在缺乏學習熱情和興趣,對講授的內容漠不關心,課堂教學質量不高。
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主要以講授為主,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很容易使學生感到乏味。由于課堂上缺乏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任何交流,學生很難跟上教師的節拍,教師也難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教”與“學”相脫節,往往教師在臺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臺下昏昏欲睡。教師沒有有效地把知識和理念傳授給學生,而學生真正的需求被教師所忽視,一堂課結束后學生的收獲極為有限,學生沒有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更失去了探索知識的動力。
針對目前的課堂教學現狀,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教學方法及應用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課程內容可以分成三部分:貿易理論部分、貿易政策部分、貿易實務部分。根據三部分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可以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國際貿易理論教學方法與應用
國際貿易理論部分基本是由理論、模型和概念組成,學生學起來常感到理論知識生澀難懂、模型無法理解、概念枯燥無味。教師在講授這一部分內容時不但要增強內容的趣味性,還要加強學生對內容的思考。
為了使學生較快融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在講授新內容之前可以采用提問啟發教學法。例如,在講授自由貿易理論與保護貿易理論時,教師提問:大家認為國際貿易是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便利,還是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麻煩?學生有的說帶來了便利,有的說帶來了麻煩。教師緊接著問:為什么呢?學生有的說進行國際貿易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買到國外的商品,有的說國際貿易經常發生貿易戰爭,使人民幣升值。教師:同學們說的都很正確,國際貿易確實有利有弊,不光是現在,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經濟學家對此有爭議,而且都很有道理,大家想不想知道他們是怎么研究國際貿易的呢?這時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通過采用提問啟發教學法活躍了課堂氣氛,循序漸進地把學生引導到講授內容當中。
在講授的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將文字、圖片、視頻相結合,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避免大篇文字,盡量多穿插圖示,使講授內容更加直觀、形象、豐富多彩,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例如,將各理論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李嘉圖、穆勒、赫克歇爾、里昂惕夫等人的照片及生平介紹適當加入教學內容,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講授具體理論內容時,采用角色扮演法效果比較顯著,即設定一定的場景,讓學生參與其中去體驗知識內容。例如,講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時,可以選出4名學生,代表英國和美國工人各兩名,都進行葡萄酒和毛呢的生產(提供一些道具),由于生產力存在差別,兩國工人生產進行交換后發現各自的優勢,進而體會和理解絕對優勢理論的基本原理。通過角色扮演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使其真正融入到課堂,將知識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
(二)國際貿易政策教學方法與應用
國際貿易政策部分概念較多,易于混淆,記憶起來比較困難,很多內容與現實聯系緊密,如使用傳統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國際貿易政策部分可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即將學習內容分成若干個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圖書資料、報紙、網絡等渠道進行探索式學習,從而完成教學目標。例如,講關稅與非關稅政策時,要求學生課下查閱和收集我國主要出口商品近些年遭遇到的貿易壁壘。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學習了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了解了關稅、非關稅等基本概念,還了解了各國在國際貿易政策方面的最新情況,解決了教材滯后問題,將理論聯系實際。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法,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習的自主性,激發了學習興趣,從而加深了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三)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方法與應用
國際貿易實務部分的教學理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由于教學設施設備不完善,無法提供相對應的實訓室和在企業實習的機會,所以此部分內容在課堂講授過程中主要以案例分析和互動討論兩種教學方法為主。
案例教學法是根據課堂所講的內容,選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進行講解,使學生從實際案例中了解相關知識。案例的選取要注重時代性和相關性,即在當前國際貿易發展的背景下,選取與課程知識點相關的案例,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案例不能過于復雜冗長,使學生找不出案例重點,要保證案例內容精練,易于學生閱讀和記憶。
在學生閱讀和了解案例后,安排學生分小組對案例進行討論,參照教材的相關知識,大家各抒己見,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之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對小組分析的結果進行總結。教師要及時給予點評并對大家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以后的課堂參與提供了動力。
三、總結
以上是筆者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當然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還可以選擇和靈活使用其他教學方法,如項目教學法、雙語教學法、合作性教學法、比較法等。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基本原則就是要把教學規律與學生的學習特點相結合,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效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
[參考文獻]
[1]鐘燕《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方法文獻綜述[J]商業文化,2011(3)
[2]曹杰國際貿易教學方法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3(12)
[3]徐輝,吳治成,高路淺析大學“國際貿易”教學中的“參與型”課型教學模式[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0(11)
[4]姜書竹案例互動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的應用[J]對外經貿,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