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就業服務載體,黑龍江省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借鑒發達國家通過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來提高就業質量的經驗,政府可以從勞動力市場一體化、完善政策制度體系、提高信息化建設和弱勢群體就業援助的角度來創新黑龍江省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提高就業質量。
[關鍵詞]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就業質量;公共就業服務平臺
[中圖分類號]F2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5)01-0089-02
[作者簡介]鄧永輝(1973-),女,黑龍江青岡人,副教授,2011級博士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公共管理。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資助(編號:14BJY032)階段性成果;哈爾濱商業大學重點學科、高水平大學項目資助階段性成果。黑龍江省地處高寒地區,冬季漫長,老工業基地的發展經歷和農業的特殊地位,市場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黑龍江省通過創新政府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來完善勞動力市場機制,實現勞動力資源的有效配置,相對提高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質量。
一、黑龍江省公共就業服務的現狀
20世紀90年代初期,黑龍江省開始著手建設公共就業服務體系。2002年黑龍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制定《關于加強全省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進入加速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階段,2004年已形成市、區和街道、社區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框架,建立覆蓋鄉鎮、社區和街道的勞動保障組織4897個。通過黑龍江省全省聯網的“金保工程”,運用信息手段對勞動力市場進行動態管理。
(一)就業政策
自2009年3月到2010年7月,黑龍江省實施12項積極的就業政策,各級政府部門細化完善了稅費減免、小額貸款、社保補貼、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等方面政策。黑龍江省為了控制失業率,實施穩定就業與擴大就業并舉,在勞動力需求、重點勞動力供給人群和政府職能部門的政策落實等關鍵環節上下功夫,多渠道、全方位促進就業增長[1]。
(二)組織機構職能
黑龍江省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組織機構分為行政管理機構和公共服務機構。行政管理機構指黑龍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公共就業服務處及下屬的各地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管理機構、就業局和失業保險管理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指政府組織和主辦、事業單位性質的服務機構,直接為社會提供公益性就業服務。主要指黑龍江省人才市場,黑龍江省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介紹中心,各類培訓中心、技工學校和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等。主要職能是發布執行國家各類就業政策、勞動力市場信息收集統計、通過組織招聘會和專項招聘會執行就業介紹服務、流動人員檔案管理及代理服務、職業技能培訓等。
(三)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
1公共就業服務的傳統市場平臺設置
黑龍江省傳統勞動力市場存在著人才市場和人力資源市場分割的問題,分別為高學歷的白領和學歷低的有無技能型藍領工人服務。主要包括黑龍江省人才市場、黑龍江省勞動就業局、黑龍江省人才服務中介機構、黑龍江省人力資源市場、哈爾濱街道社區就業社會保障局和各地市政府下屬的職業介紹所。
2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建設
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包括兩部分:勞動就業信息數據庫建設和公共就業服務網站建設。2008年黑龍江省建立勞動就業信息數據庫,通過收集整理和發布勞動者的姓名、年齡、身份證號、居住地、勞動技能等建立勞動力供給數據庫;收集用人單位空缺崗位、技能要求信息,建立勞動力需求數據庫。建立就業服務數據庫便于政府及時掌握勞動就業市場的供給和需求信息、為失業預警、崗位空缺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據,同時可以對勞動者就業和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提供輔助信息。
黑龍江省公共就業服務網站建設分兩大類:第一類針對所有人的網站指黑龍江省就業服務網和各市縣鄉鎮街道就業服務網站;二類是特殊群體就業服務網站,主要包括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網和殘疾人就業信息網。
(四)專項活動開展
黑龍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自2011年連續以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和民營企業招聘周等形式組織開展全省性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全省各地在統一時間內,集中為勞動力供給者和勞動力需求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如宣傳就業政策、發布就業信息、開展職業指導等。
綜上,作為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就業服務,黑龍江省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已經成型。但是,在二元經濟結構下,還存在著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失衡、經費不足損害公益性、歷史遺留性的體制分割、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架構的整合度低以及隊伍建設不足的問題。
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與就業質量的歷史演進
自工業化帶來的社會化大生產以來,對工廠管理實踐中就業質量的研究就開始了,最初的就業質量研究的目的是從管理方視角來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科學管理理論提高工作效率,是從工具主義立場得出人與崗位的合理匹配是就業質量的關鍵點;行為科學從人本滿足人的心理需求是提高就業質量的對策。
(一)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初步建立
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從自由競爭向壟斷過渡,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帶來結構性失業和工人失業人數增加,工會組織廣泛建立,工人力量逐漸增強;為緩和社會矛盾,發達國家政府開始建設性地干預經濟生活。1910年英國開辦世界上第一個國家職業介紹所,通過公共性的就業服務來救助失業工人,解決勞動力市場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勞動力市場效率,通過增加就業率,來提高就業質量。
(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完善
二戰以后,戰后重建帶來經濟迅速增長,勞動力需求大增,各國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增加,越來越多的國家建立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職責:就業信息提供、就業指導、就業培訓和崗位開發服務[2]。通過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作為載體來實現政府的積極就業政策,促進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的積極作用。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全球化競爭加劇,發達國家政府更加重視通過更積極的公共就業服務來提高就業質量,希望通過提高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質量來降低失業率,完善勞動力市場指標。主要通過三個渠道:提供政策咨詢、失業補貼支付;包括公共就業服務在內的積極的勞動力市場計劃;反對勞動力市場歧視及增加人力資本投資。通過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來支持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endprint
三、創新黑龍江省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提高就業質量
作為考察就業的一個維度,當前主要從宏觀的就業環境、中觀的勞動力市場效率、微觀的勞動條件及勞動者的滿意度多個指標來綜合衡量就業質量,其是與勞動者權利密切相關的概念。從政府公共就業服務的角度,黑龍江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提高就業質量。
(一)打破勞動力市場分割
目前,黑龍江省已基本形成覆蓋全省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地方人事部門和勞動保障的就業服務機構已整合成公共就業服務中心,目的是為了實現勞動力市場一體化,方便勞動力供求雙方的銜接。但勞動力市場分割是客觀存在的,不是單憑管理機構就能消除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要統一城鄉就業政策,取消城鄉就業限制的一些歧視性規定,實行統一標準統一服務,讓全省的勞動力供求雙方都能在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中進行匹配。
(二)完善政策制度體系
針對目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存在碎片化的現實,應根據2012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的精神,從政策制度方面完善黑龍江省公共就業服務的地方性法規制度,形成良好的政策環境。為統一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架構、明確各部門職責、信息平臺服務納入規范;以便政府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能夠提供多層次、人性化的便捷服務,實現公共就業服務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提供技術保障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無線互聯網及微信的普及應用帶來了傳播方式的改變。要充分發揮現有就業服務網站的優勢,將省市縣三級就業服務網絡體系,向鄉鎮、街道一級延伸,及時做好網站的更新,提高現有就業服務網絡覆蓋面的廣度和深度[3]。形成城鄉一體、有效銜接、及時更新的就業服務網絡平臺,為黑龍江勞動力就近查詢用工信息和網上職業服務提供方便。
(四)建立弱勢群體就業援助的長效機制
就業援助針對的弱勢群體指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由于制度性、生理性等原因,導致群體在就業市場中處于劣勢,以及勞動力市場中的就業歧視現象的對象,如殘疾人、特殊困難人員、部分畢業大學生、技能不足的農民工等。他們受條件、知識和技能水平等限制,很難憑借自身力量在以“效率”為基礎的勞動力市場中實現就業,黑龍江省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要有專門針對這部分人的就業援助,增加適合的就業培訓,擴大這部分群體的就業并提高就業質量,以體現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公益性質。
[參考文獻]
[1]孔微巍,趙璐詩,張曉博對東北三省政府創新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問題的思考[J]商業經濟,2013(2):5-8
[2]李永捷中國就業服務系統的構建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
(責任編輯:劉潤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