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峰


摘 要:在“快樂體育課堂”重構思路的指導下,通過實踐探索總結出構建快樂體育課堂的三個基本的策略:強調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強調讓學生能夠獲得成功體驗;強調學習過程是對話與交往。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學習中。
關鍵詞:構建;快樂體育課堂;策略
“教育是要給學生帶來樂趣的,”毛振明老師曾經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好的體育課要達到四個目的:懂、會、樂、練,體育是從樂趣中來的一種文化,體育教學把體育的樂去掉了,誰還來學呢?”這樣的觀點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但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摒棄枯燥的體育教學,通過教師的教學設計或者是教學實施,使學生通過體育學習感受成功、感受快樂呢?我們從一則教學案例說起。
表1是毽球發球教學設計的一個熱身片段,因為在基本部分的練習中需要較多地進行下肢的練習,所以對下肢要進行專門的準備。
多數的教師在這個環節一般采用的是弓步壓腿、側壓腿、活動膝關節等有針對性的練習,雖然這樣的練習可以達到熱身的效果,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程度是不高的,更多的學生是在教師的指令之下按部就班地完成練習。
所以本節課的熱身練習換了一種呈現形式,采用了“瘋狂毽球”游戲,就是學生按性別分成兩組,一組人把毽子推倒,一組人把毽子扶起,1分鐘之后用場地上豎立或者倒下的毽球數量來判斷輸贏。從課堂表現來看,學生練習的情況可以稱得上“瘋狂”,雙方不斷地把毽球放到、扶起,積極地跑動,尋找對方的毽球進行處理,在教學一開始就讓學生迅速參與到運動中來了。雖然表現出來的是學生不斷地爭取勝利,但是我所需要的學生下肢熱身也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完成。所以說教師要能夠把教學目的隱藏到教學的呈現形式背后去,做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告訴與指令”,更多的應該是吸引。
當然要構建“快樂體育課堂”,做到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學習中,是需要策略的。
一、“快樂體育課堂”強調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
從新課改實驗開始到現在已經快十幾年了,在目前的學校體育教育中, 廣大體育教師已充分認識到了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重要性,也認同“體育教學需要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這樣的觀點,但由于傳統體育教學的慣性,老師們在改變單一枯燥的練習形式,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增加練習的趣味性方面深入是不夠的。
比如在《挺身式跳遠:空中挺身動作》一課中,我發現由于空中動作的時間很短,學生很難體會到空中挺身動作的感覺,就是重復進行練習的效果也不佳,所以在教學中我就設計了一個兩人互動鉆橋洞的游戲。一人從另一人先完成俯臥的橋下鉆過后,做橋的學生再完成翻轉變成“挺身的橋”,鉆的學生再從下面鉆過,完成一定數量后,學生間再進行交換。這個練習不僅直接激起了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很好地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練習,同時也強化“空中挺身”動作的體驗,促進了動作技能的掌握。課堂的狀態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描述,那就是一個練習手段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變得“瘋狂”,練習起來“樂此不疲,意猶未盡”。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說:“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币馑际钦f兒童如果對學習興趣盎然,則學習時必然心情愉快,能生動活潑地學習,這樣進步自然不會停止。所以“快樂體育課堂”要求老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愛好與才能,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精心設計出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練習。同時,還要求老師對練習手段與方法要不斷地求新求變,能夠給學生強烈的刺激,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能夠讓學生獲得快樂的高峰體驗。
不知道還有多少老師能夠回憶起北京史家胡同小學王仲生老師的《“低頭看天”學滾翻》的經典案例,個人認為,這就是激發學生參與運動興趣的最好詮釋。
二、“快樂體育課堂”強調讓學生能夠獲得成功體驗
毛振明老師還說:樂趣不是嘻嘻哈哈。我們主張的體育教學就是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經歷磨難、經歷挫折,但最后一定能享受到成功樂趣的教育活動。我們反對那些沒有成功體驗,只感受到無趣和失敗的體育教育活動。
工作室成員在上水平五男生“分腿騰躍”復習課時,教師把課的學習任務劃分成了四個不同的等級,依據難度遞增的順序分別是:跳低山羊、跳高山羊、跳低跳箱、跳高跳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別制定兩個目標進行練習。一個是初始目標(即一開始達到的目標),一個是終極目標(即課結束時要達到的目標),并告訴學生,只要能完成自己的終極目標就算成功。但是練習過程中要求做到:單起雙落、起跳有力、快速頂肩推手、動作姿態優美。在練習中有兩位學生引起了老師注意,一位身材肥胖、一位身材瘦小。他們選擇的第一目標是跳低山羊(難度最低),終極目標一個是跳高山羊,一個是跳低跳箱。二人顯然對于跳過障礙物有所畏懼,老師著重對他們進行了指導。最后,二人順利實現了自己的終極目標,而且那位瘦弱的同學還超額完成了目標(跳高跳箱)。在課的結束部分,老師專門表揚了這兩位同學,并讓他們談了自己的心理感受。
體育學習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和先天身體素質有關,但是體育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同其他學生一樣,他們也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教師應對學生的成功抱有熱情和期望,應該為學生創造各種體驗成功的機會和條件,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使這種可能成為現實。
在本節課中,教師安排了不同難度等級的學習目標,讓每位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這種做法既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也使學習目標更貼近學生實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還讓學生自我設置兩個目標,一個是初始目標,一個是終極目標,同時教師告訴學生,只要實現了自己的終極目標,就算成功。在這里,學生通過努力就會看到自己的進步,就可以體驗到成功的勝利。在最后教師讓兩位同學談自己的感想,這是以往成功者才有的權利,這不僅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種獎賞,一種激勵。
“快樂體育課堂”提倡有付出,有努力,有收獲。讓學生可以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可以找到自我認同感,成就感,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做精彩的自己,學生也就愿意在體育學習過程中付出自己的努力。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可能主動參與,快樂學習。
三、“快樂體育課堂”強調學習過程是對話與交往
日本學者佐藤學在《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中認為,學習是一種對話、交往行為,即學習是個體通過同他人的溝通而展開探究對象意義的行為,具體表現為與客觀世界、與他人、與自身的交往、對話。新課程標準同樣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是師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
【案例】《“拔河”的拓展》教學流程設計(片段)見圖1。
本課主要致力于發展學生力量素質。我們可以發現,拔河在本節課中發生了變化,以往形式單一,動作結構簡單的競賽拔河轉變成了平衡拔河,并以此形式來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務,練習的結果也從雙方你死我活的競爭走向了合作,走向了共贏,同時也順利地完成了預設的學習任務。
所以快樂體育課堂特別強調體育學習過程不再是告訴與指令,而是對話與交往。體育學習變成了學生個體與他人相互對話,相互溝通而展開學習的行為,同伴之間相互協作、相互交流,達成溝通、分享、共進,形成了學習共同體。在這里,學生有著共同的學習目標,每個學生并不僅是孤立發展的存在,更是在“團隊”中的發展。在這里,學生可以盡可能多地進行知識、經驗的分享和互動,這種分享和互動能促使學生感到自己團隊的精神、自信心,并從其他同學的學習經歷、學習經驗中汲取富有價值的替代性經驗,從而提升自己的學習品質。在這里,當學生個體的觀點、行為符合共同體的要求,大家往往會加以贊許和鼓勵,得到群體認同感,個體會獲得更高的自尊、自信,也就會感受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