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晶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社會轉型、利益調整分配,社會中的利益關系和利益格局處于非均衡狀態,信訪總量居高不下,而且具有集體性、突發性等特點,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新時期信訪現象的成因
經濟政策變化、體制改革推進、利益格局調整等成為當前信訪問題的重要客觀因素。
隨著改革的推進,各行各業正處于深化改革、加快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利益關系不斷調整,面臨著矛盾突出、歷史包袱沉重和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思想碰撞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必然通過信訪渠道反映出來。另外,利益分配、格局調整使人們的思想呈現出多元化、活躍性的特點,群眾對涉及切身利益的問題非常關注,他們反映的問題比較現實、直接,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引發越級上訪或集體上訪。
工作不到位、責任不明晰、作風不踏實等是形成信訪問題的主觀成因
有些信訪是應該解決又能解決好的問題,一些部門就是置若罔聞,使小問題拖大,大問題拖難,難問題拖亂。再加上有些單位領導對信訪工作認識不足,對上級信訪部門督辦的信訪事項、部署的矛盾排查工作不認真,穩控措施未到位,造成群眾上訪。此外,有些群眾反映的問題往往涉及幾個相關單位和部門,業務部門對相關政策拿捏不準,不主動拿出處理意見,相關單位和部門誰也不愿主動承擔解釋答復調查處理任務,而是“踢皮球”,導致一些小事釀成大事,大事拖成難事。少數基層單位干部作風較差,群眾觀念淡薄,不愿意與群眾打交道,對苗頭性的問題不夠重視,對待群眾初信初訪時態度粗暴,缺乏耐心細致的解釋說服教育工作,導致群眾對部分基層干部產生怨言、不信任,遇有困難和問題不愿找有關責任單位反映,而通過越級上訪找上級領導尋求解決。
新形勢下信訪問題解決之道
建立健全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抓好政策源頭預防。
歷年來發生的群訪情況表明,總是當一項涉及群體利益的政策法規出臺后,信訪事件隨之出現,問題在于有些政策缺乏連續性和嚴肅性,一個階段一個政策,一個部門一個政策,一方面使群眾無所適從,到處信訪;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人抓住了政策空檔,致使當初本應徹底解決的問題,“尾巴”越拖越長。相關部門應在出臺政策前,認真做好穩定風險評估,綜合考慮各群體利益,細致做好事前調研工作,切實依據相關政策法律規定制定,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嚴肅性,同時健全和完善監督制度,為政策實施提供體制保證。
做好信訪工作,必須抓住加強組織領導這個關鍵環節
多年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各級領導重視不重視,重視的程度夠不夠,對信訪工作能否順利開展至關重要。一是建議進一步加大信訪工作責任追究制度,明確各級組織和領導的責任,嚴考核、硬兌現。二是建議層層推進落實領導接待日制度。領導親自接待加強與上訪人的聯系和溝通,在了解上訪人的訴求、意見和建議問題上更直接,在政策答復處理上更權威、在交辦督辦信訪事項上力度更大、在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困難上更具體,便于有效地開展信訪工作。
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積極調處化解不穩定因素
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是妥善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有效措施。減少群眾上訪,要著重于抓基礎、認真做好信訪矛盾的排查調研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新形勢下信訪工作,光靠坐門接訪、文明接待還不夠,需要加強調查研究,建立信訪調研制度,制訂信訪調研計劃,深入基層開展信訪調研工作,變被動接訪為主動下訪。堅持定期不定期地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隨時掌握群眾意見最大、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和上訪動態。做到上訪的苗頭早發現、醞釀中的事件早勸阻、“熱點”問題早解決。把工作做在問題產生之前,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和初發階段,絕不讓事態擴大,從根子上把信訪發生率降下來。
建立健全信訪事項復核終結機制,規范信訪程序
從處理信訪問題的機制上看,當前的信訪終結機制存在著弊端,致使許多本應當終結的信訪案件沒有定論,既給工作在信訪第一線的部門和人員帶來極大壓力,因為問題不好定性,長期無所適從,又促成信訪人“打持久戰”的心態,信訪不止。所反映的問題被上推下拖,各級都想圖個人走心靜,暫時過得去,走一步是一步。時間一久,上下都疲了,在政治敏感期搞好“穩控”就成為潛在規則,時期一過,這部分老戶重新起來折騰。因為案件沒有終結,不能判定信訪有理還是無理,處理和打擊都不力,“穩控”也拿不到臺面上來,還引發了新的問題。既教育不了信訪人,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還給基層增添了工作壓力。到頭來各方都埋怨,上訪人員不服,更進一步激化了矛盾,促其在信訪路上越走越堅定,信訪一線的干部群眾也有怨言。
(作者單位:大慶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廠穩定中心)
(責任編輯:胡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