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宏

?英劇《唐頓莊園》中的管家和仆人
近日英國威廉王子的訪華之旅,引發了輿論對王室禮儀的熱議。媒體以“邂逅威廉王子怎么打招呼”為題,詳解英國的王室“規矩”。
英國輸出“規矩”的典型,莫過于管家這個行業。實際上,借助英劇,“英國管家”可能會再次風靡全球。
長久以來,英國管家一直在全球享有盛譽,林語堂就將其和中國廚子、日本老婆等并列為夢想生活的必備因素。但是,這個職業的規模在過去30年里一直在縮減,和喬治五世國王時代相比,如今英國管家的人數不到當年的十分之一。
沒變的是“英國管家”這塊金字招牌。日裔英國作家黑石一雄在其獲得布克文學獎的小說《長日將盡》中寫到:“在很多時候,管家這個職業只存在于英格蘭。當你想到一位好管家時,那幾乎肯定就是一位英國人。”而這種刻板印象現在越來越像一份招聘指南,從阿布扎比到里約熱內盧,許多有錢人都想招募一位忠心耿耿的英國管家。現在,英國管家也和豪宅游艇一樣,成為精英階層身份的標志。
頂級管家年薪150萬美元
兩年前,英國王室的網站刊登了一則招聘廣告,招一名“友好、禮貌、親和”,并懂得“守口如瓶”的見習管家。年薪只有1.5萬英鎊,每周工作時長為45小時。工作內容龐雜:負責皇室三餐的準備、服侍和清理;為皇室成員收拾和遞送茶盤、咖啡盤、早餐盤和報紙;貼身服侍皇室成員和賓客,為他們準備“最高規格”的服飾和著裝;負責迎賓工作,并需招待客人用酒,態度要禮貌和熱情;“守護”溫莎城堡的亞麻織品,確保女王及其家人和賓客的床單、毛巾等都準備妥當,必要時還要會修補這些日用品和保養精致餐具……
這份待遇平平的工作卻吸引了許多人,因為服侍女王本身就有某種魅力,而在白金漢宮工作又能給予人特殊的榮耀感。此外,這份工作還有其他潛在價值,比如,英國皇室管家的從業經歷可以換取諸如美國等其他國家私人服務領域的超高薪酬。
為王室服務過的管家會成為這個行業金字塔頂端的一員。不少英國管家投身海外市場,年薪可達30萬英鎊或者更多。以美國為例,一名頂級管家的年薪可達150萬美元。
維恩·福扎爾斯曾經為約旦前國王侯賽因和努爾王后做過管家,他透露,曾經有一位烏克蘭的富豪為他開出30萬英鎊的年薪邀請他去工作,但他在得知不能帶上心愛的寵物狗一同前往后,拒絕了那份邀請。
管家培訓192門課
培訓一名合格的管家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通常說來,管家都是從年輕時就開始培養的,他們會在18歲左右從王室、貴族的府邸中開始職業生涯。當然,也有一些管家年輕時是從軍的,因為軍旅生涯對于紀律性和行動能力是一種歷練。
管家培訓一般包括192門課程,幾乎囊括所有的知識門類,也充斥著大量的細節,比如折疊襯衫、擺放餐具等。
作為管家,除了職業技能外,還要求有堅定的服務意識。“對那些首次參加管家培訓的人,我經常會出一個情景,然后問他們一些問題。比如當他們正在服務中,忽然收到消息說自己家里出了一些緊急情況,看他們如何應付。”英國管家協會培訓主管史蒂芬·福特說。
即使歷經考驗,成功完成管家培訓,也只是上崗的第一步而已。在與雇主接洽前,管家們還要完成犯罪記錄調查,并從以往的雇主和同事那里拿到幾封推薦信。
英國管家的職責是對每位雇主進行細致分析,提供特色照顧。他們不僅要想到如何實現客人的想法,更應當提前預估主人的期望,早作安排。為了達到這個標準,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管家要不斷學習新知識。
辨識古玩、品賞紅酒之類的知識還只是入門功夫,一位優秀的管家必須像MBA畢業生一樣,精于從人事到財務的各項管理,因為在樓上樓下的世界里,所有家政人員都要向管家匯報,管家也要負責這方面的預算支出。
由于每天要處理事無巨細的各類事件,因此管家的衣袋里永遠都會裝著一支筆和一個記事本,避免遺漏。現在很多人已經把紙筆換成了智能手機。
此外,一個合格的管家不能高高在上,只做管理家政的工作,還必須會為主人洗衣服、送報紙、送主人的孩子去學校、負責打理花園等,甚至為主人籌備生日聚會。波爾托德·維斯納爾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管家,他說,管家必須應對各種要求,比如他有一次不得不租用直升飛機,在阿爾卑斯山區尋找一條走失的寵物狗。
國際需求推動管家多元化
正是因為擁有這樣諸多技能,現在的英國管家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據世界職業管家協會的統計,現在全英國有1萬多名職業管家。對全球市場來說實在太少。
“我們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有不少高凈值客戶,即使金融危機對這些客戶也沒太大影響。”英國管家協會的負責人薩拉·拉姆齊說。這個協會為了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現在展開一些“入門級”的管家培訓,比如培養貼身男仆,或者是超級游艇的船員等。
和前些年相比,雇主構成已有不少變化。“盡管仍然有很多貴族需要管家和仆人,但他們中有一些人已囊中羞澀,不能再雇傭全職管家。”拉姆齊說。她的客戶中,如今有不少是俄羅斯寡頭、中東的石油富豪,以及一些中國商人。
拉姆齊不愿透露更多關于中國客戶的細節,她只是說,中國客戶都明確要求管家必須是英國人,并接受過完善的英式管家培訓。

2014年5月1日,美國華盛頓,英國駐美大使 Sir Peter Westmacott 在英國使館住宅里的管家正在桌上擺設
現在的雇主更加國際化,這也要求管家們在培訓時要增加內容,以適應不同的文化背景。“如果為俄國富豪工作,會發現他們習慣于在室內不穿鞋。這就要求管家在主人回來的時候,在門口鋪上一塊紅色地毯,以方便他們脫鞋。”福特說。
管家們也注意到,中國人喜歡別人雙手遞東西給他;而來自中東地區的人則有一些特別的習俗和避諱,比如一個好管家要緊隨主人身邊聽從召喚,但是絕不能踫到主人的衣服,因為這在當地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需求開始多元化,英式管家的服飾也在變化。古典式的英國管家都一絲不茍地穿著黑色燕尾服和銀色背心,扎著銀色領帶,戴白手套。而現在管家們往往在平日穿著隨意,并且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而入鄉隨俗。
完美管家的模板
細心、耐心地將細節做到完美,讓雇主感到滿意和舒適,是管家的唯一標準。如何達到這一標準,每位管家都有不同方式。“完美管家”沒有固定的模板,但市場需求卻能勾勒出一個雇主普遍喜好的管家形象。
一個英式管家最好是:性格溫和,白人,年齡在40~45歲,有豐富的生活閱歷,且不至于太老,這容易讓客戶感到舒暢。
管家圈子是一個男性至上的世界,目前女管家只占整個行業的15%左右。
為了向雇主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務,通常管家們都會為雇主制定一份“個人喜好清單”,離開這個家庭時,這份喜好清單會被移交給下一任管家。
管家的小紙條會一直傳遞下去,盡管英劇《唐頓莊園》在播出六季后走向了終結,但有卡森管家這樣的示范效應,全球的英國管家熱想必還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