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適用男”和“高富帥”等流行語表明,中國女性愈發(fā)“強悍”,而男人似乎按價值高低被女人“類型化”
中文近年出現(xiàn)了很多新詞,讓我這個能看懂漢字的日本人目不暇接。一個特別強烈的感覺是,中國似乎進入了“女尊男卑”的時代——女性變得愈發(fā)“強悍”,而男人似乎按價值高低被女人“類型化”。
比如,剛剛過去的“三八節(jié)”,在中國被有些人稱為“女王節(jié)”和“女神節(jié)”。越來越多的中國女性,把男人劃入“經(jīng)濟適用男”“高富帥”和“男神”等不同類型。
這樣的情形,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jīng)濟泡沫時期也出現(xiàn)過。
當時,日本也有過“圈金”(即“土豪”)和“圈貧”(即“屌絲”)之說。我記得,那時還有過一本漫畫書,通過同一行業(yè)中“圈金”和“圈貧”穿著上的不同,素描出了社會的貧富兩重天。
那時,日本女性常把男性按“商品價值”進行各種區(qū)分。身邊的男性要么是自己的“腳夫”(專門為自己開車的男人),要么是“飯君”(召之即來陪吃飯和埋單的男人)。一個具有魅力的女人,身邊還少不了“貢君”(會為她積極買下心儀物品“進貢”的男人)。單身女性還常常有“保留君”,指那些隨時可能替補的“備胎”。
只有“本命君”,才是女性真心想和他結婚的男性。當然,在虛榮浮躁的泡沫經(jīng)濟時代,找到真正的“本命君”,絕非易事。
即使是已婚男性,也免不了被女性“消費”。那個時代,男人舍棄私生活、拼命加班被視為一種美德;但另一方面,朝九晚五,按時下班的“5時男”也意外受到女性好評。
到了中年,妻子們最希望擁有的,則是“丈夫健康,人不在家”的生活——當時的廣告就是這么直截了當。這些“師奶”們也會向往年輕男性,“小鮮肉”之類的語言,也在日本流行過。
時過境遷,泡沫一去不復返,日本經(jīng)濟進入長期停滯,流行詞也隨之變得更加“內(nèi)向”,活力不再。越來越多的男性變成了“草食男子”或“家庭主夫”。日本女性現(xiàn)在擇偶,已經(jīng)不再追求“三高”,而是轉(zhuǎn)變?yōu)椤跋嗤膬r值觀”“相同的金錢感覺”和“穩(wěn)定的工作”。
我注意到,最近中國也開始流行“暖男”一詞,可能正是中國女性漸漸拋棄浮躁奢華,轉(zhuǎn)向?qū)嶋H生活需求的表現(xiàn)。對于女人來說,男人不僅需要有經(jīng)濟實力,還應該在生活和心靈上提供“溫暖感”。這說明,中國女性對于男性的看法,已經(jīng)變得更加多元和務實。(陳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