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瑩瑩,張海華
摘要:運用社會角色理論的基本概念和觀點,對研究生黨員的角色內涵、角色定位現狀、影響因素等進行研究和闡述。目的在于發現目前高校研究生黨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推動研究生黨員成為一種自覺角色,使得他們的先鋒作用發揮得更加明顯,達到為高校黨建工作,研究生培養和管理工作提供借鑒的目的。
關鍵詞:角色;研究生黨員;現實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1-0064-03
伴隨著高等教育的迅猛推進,研究生擴招進入了高峰期,研究生黨員數量也一直居高不下。研究生黨員是研究生中的先進力量,是學術科研、教育管理和校園生活的骨干,他們的理想信念和言行實踐直接影響著整個研究生隊伍的素質水平?!笆舜蟆闭匍_后,黨中央對于黨員干部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研究生黨員的素質、教育、作用發揮等問題也成為了新形勢下不得不去認真面對和研究的一個嚴峻問題,而準確的角色定位則是研究生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前提,是他們健康成長成才的基礎。
一、角色的內涵
1.角色的概念。角色是社會角色的簡稱,“是一定社會關系所決定的個體的特定地位、社會對個體的期待以及個體所扮演的行為模式的綜合表現”。這個定義本質上反映出角色是一種社會關系,個體只是一定角色的扮演者。人不能隨心所欲的扮演角色,需要經過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來證明個人的實際地位、身份,從而達到準確的角色定位。如果角色把握得不好,會出現錯位、角色不勝任或角色缺失等問題。
2.研究生黨員的角色特征。研究生黨員在學習、工作、生活等各種場合具有不同的角色身份,集許多角色于一身,是一個角色叢。根據角色重要性進行分類排序,研究生黨員角色一般包括四個層次:黨員、青年、學生、研究生先進分子,其中黨員角色和研究生角色是研究生黨員角色的基礎和前提。下面分別從黨章的要求、群眾的期望、黨員的自我認同三方面解析研究生黨員的角色特征。①黨章對黨員的基本要求,體現了研究生黨員是一種規定性角色。“黨員”角色,是一種政治身份,有著嚴格的角色規范和明確的黨性要求,黨章指出“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對此種角色的權利與義務、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都有明確規定,是一種規定性角色?!饵h章》還規定,黨員必須履行下列義務:“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范作用。”對于黨員而言,應當爭做先進和表率,更好地引領其他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起到黨組織應有的旗幟作用。②群眾對黨員的普遍期望,體現了研究生黨員是一種表現性角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的宗旨,也是群眾對黨員的普遍期望。具體到研究生黨員,他們既是高校學生工作的對象,又是學生工作的主要載體,服務是他們所承擔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廣大師生希望他們在品德修養、專業學習、學術科研、社會工作、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發揮表率作用的同時,也能努力做好服務工作。這就要求研究生黨員增強服務的宗旨意識,率先做好導師的科研助手,且從大多數同學的利益出發,通過各級研究生組織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服務活動,為同學辦實事,解決實際困難。③自我認同的責任與使命,體現了研究生黨員是一種自覺角色。研究生異于本科生,他們年齡較長,學歷層次、科研水平較高。當今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的時代賦予了研究生黨員更為重要的使命,要求他們緊隨時代發展步伐,時時更新知識結構,充實自己的頭腦。同時,研究生黨員角色的多重性決定了他們是“學校、老師和研究生之間緊密聯接和有效溝通的橋梁”,是學校安全穩定工作的中流砥柱,是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傳的紐帶。顯然這些作用的發揮有賴于每個研究生黨員的自覺意識。綜上,研究生黨員是一種規范性角色、表現性角色、自覺角色。研究生黨員有責任、有義務成為高校中政治思想上的領頭人、理論學習的引路人、學生科研的帶頭人、理論結合實際的帶頭人。
二、研究生黨員的角色定位現狀
1.角色定位的現狀。目前高校中絕大多數研究生黨員對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都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并能適當地隨著場所的不同而轉換自己的角色。但是由于受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有一部分研究生黨員不能夠適應自己的角色要求,無法合理調節各方面的矛盾,不能完成自己的各項工作、任務;部分研究生黨員不能很好地把握研究生和共產黨員的基本角色特征,僅僅把角色定位于研究生,不能很好地履行黨員的角色責任,角色行為出現偏差,作用發揮極不明顯:①角色認知不清。角色認知是角色行為的指導,沒有對自身的角色進行深刻的認識,就把握不好角色定位。部分研究生黨員對自身黨員角色的認知弱化、淡化和功利化,把黨員看作是一種“功利性角色”而忽視了對“表現性角色”的理解與實踐;甚至有極少數黨員完全忘記了自己的黨員角色,把黨員角色僅僅看作是一個要追求的目標,一旦達到目標之后就不再繼續努力。②角色行為失當。角色行為是在角色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主體對環境的適應過程。它既受個人動機的影響,同時也受到社會期待的影響。研究生黨員不能自覺認同并參與黨的事務,他所承擔責任的行為、主動參與黨內學習和活動的行為、服務他人的行為就不可能達到角色期望。③角色沖突處理欠佳。研究生黨員同時扮演多個角色,對于不能勝任而造成的角色扮演沖突和矛盾無法進行有效處理。具體來說,作為一名黨員,承擔著黨務知識學習、黨員義務服務等方面的任務;作為一名學生,肩負著學習專業技能和做導師科研助手的任務;作為一名研究生骨干,承擔著學生管理的部分工作,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沖突。特別是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現實利益與黨的利益沖突時,往往犧牲掉的是黨員角色,因而很難起到先鋒模范作用。
2.影響角色定位的因素。出現角色錯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黨務工作者應該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辯證統一地看待這些問題。①時代原因。我國社會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信息社會、市場經濟體制所引發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標準多元化、多樣化、多變化趨勢。研究生黨員的價值認同和行為選擇面臨諸多困境。他們處于社會潮流最前沿,是思想最為活躍群體,被社會上的實用主義、利己主義、價值相對主義等社會思潮和黨內一些腐朽、丑惡現象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阻礙社會角色的扮演,容易導致政治立場、信念的不堅定。②學校教育。高校研究生來自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閱歷和學科背景,思想狀況復雜,黨員比例較高,同時是導師制培養模式,不利于研究生黨員再教育工作的開展。研究生黨員入學時比例一般為40%左右,他們圍繞導師的要求設計生活,對黨員角色沒有足夠的認同,因而也就無法進行正確的角色定位,使得研究生黨支部的民主生活流于形式,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無從體現。③主觀原因。研究生入學時往往年紀比較大,“三觀”相對成熟,且體現出較強的自主性,不利于展開思想上的正本清源工作。在接受黨校學習和其他培訓過程中沒有主動消化、吸收黨的先進理論,進而自覺改正原有的思想錯誤和局限,只是將這一過程視為實現其政治目的的一個程序,一旦愿望達成則暴露出自身的思想問題,內心強大的理想信念無從樹立。
三、調整研究生黨員角色定位的現實路徑
研究生黨員的多重角色要求我們在培養過程中需要喚醒研究生黨員明確自己的黨員角色意識,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認同自己作為一名研究生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了解自己所應行使的權利與承擔的義務并表現出相應的行為模式,符合黨、學校對其的期望,全方位地起到先鋒模范作用。
1.引導樹立積極的價值觀,增強研究生黨員的角色意識。構建規范的校園文化,活躍學術氛圍,創造好的科研環境,匡正研究生黨員的價值觀,提升素質修養,是增強角色意識的很重要的方面。“大學必須經常給予社會一些東西,這些東西不是社會所想要的,而是社會所需要的。”研究生黨員需要的不是犬儒主義,而是批判和創新,這樣才可以為社會的科學、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2.優化研究生教育模式,提升研究生黨員角色扮演能力。傳統教育側重于灌輸,改革后的研究生教學模式應該適應研究生發展的需要,能激發研究生黨員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這樣才能為學術研究做鋪墊,也才能一定程度上減少研究生在學術科研方面的壓力。另外,可以加入網絡傳媒的影響,通過網絡信息的宣傳教育加強對研究生黨員的引導,從而增強研究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和角色扮演能力。
3.完善考評與監督機制,明確研究生黨員的角色規范??己伺c評價指標應該包含思想政治、學習成績、科學研究、日常生活、社會服務等各個方面。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個人評價、互相評議、群眾評議、支部評議的程序。在嚴格執行黨章規定和完善的考評機制基礎上,形成研究生黨員的退出機制,堅決清退表現差、影響惡劣的不合格黨員,以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實際工作中還要廣開言路如開設黨支部電子信箱、微博、微信等廣泛聽取意見,對研究生黨員進行嚴格的監督,使他們時刻不忘自己的黨員身份,并逐步由他律變為自律。
4.廣泛發動榜樣的力量,樹立研究生黨員的角色典型。角色典型可以對其他角色的扮演起到示范和引導作用,從而帶動整個社會向角色典型的行為規范靠攏。作為研究生黨員自覺地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更主動地追求高品位、高層次的精神活動和物質文化生活,在思想、道德和作風上發揮引領作用。
5.組織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踐行研究生黨員的角色義務。投身于社會實踐是每個黨員自我責任和義務的體現,尤其是研究生黨員,校園生活相對單調,在埋頭于理論學習和科學研究的同時,更應該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用研究成果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服務。這也就要求高校各級黨員教育管理者廣泛組織社會實踐活動,使研究生黨員自身的價值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進而使他們更深刻地認識到自我的意義,強化研究生黨員自我身份的認同感。研究生黨員都扮演著一定的社會角色,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社會角色,對自己的角色判斷正確與否,是研究生黨員成長成才過程中都要遇到的問題。因此高校要理解研究生黨員的壓力和想法,并適當地給予引導、鼓勵和幫助,使他們解決角色沖突,自愿承擔起自己的角色義務,真正成為學生科研的帶頭人,成為產學研結合的領頭人,成為理論學習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模范,不辜負社會、學校和家庭對他們的角色期待。
參考文獻:
[1]奚從清.現代社會學導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2]仰瀅.基于角色教育的研究生骨干隊伍培養路徑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1,(02).
[3]陳玉君.高校學生黨員角色意識現狀及其對策思考[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12).
[4]郭兆云.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對新時期研究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J].黨史博采,2011,(08).
基金項目:本文為寧波大學2013年黨建專項課題(XD13008)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孟瑩瑩(1983-),女(漢族),山東聊城人,輔導員(研究生輔導員兼黨務秘書),副主任科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