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霞
(山西省醫藥與生命科學研究院藥用植物室,山西太原030006)
知母是我國傳統的常用藥材,來源于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莖,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功效[1]。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知母具有解熱、鎮靜、降壓、降血糖、利尿、祛痰等作用,常用于治療肺熱燥咳、腎陰虛引起的盜汗及消渴癥等[2]。知母主產于山西、河北、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陜西、甘肅、山東等省區也有分布[3]。種子種苗是中藥材生產的源頭,種子質量的真偽優劣直接關系著藥材的產量與質量。因此,開展中藥材種子質量檢驗研究,是我國中藥材規范化生產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該研究對7種不同來源的知母種子進行質量檢測,比較知母種子的質量優劣,以期為知母生產引種繁殖和優種選育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1.1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2013年秋分別從安徽亳州、河北易縣、山西萬榮、絳縣、襄汾、陵川購買的知母栽培新種子,以及2013年8月底從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大青山采收的野生知母種子。
1.2 儀器和試劑 電熱恒溫培養箱、電子天平、水浴鍋、高壓滅菌鍋、培養皿、定性濾紙、燒杯、鑷子、刀片;紅四氮唑、乙醇、氯化汞。
1.3.1 種子凈度測定。按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GB/T3543.3)[4]中凈度分析執行。采用四分法分別將7種不同來源的知母種子各隨機取樣5份,每份試樣稱取20 g,然后用挑選法揀去雜質,再依次稱取知母凈種子的重量,根據公式分別計算各樣品的種子凈度:種子凈度=(供試樣品總量-雜質總量)/供試樣品總量×100%。具體計算7種樣品的5次平均值,即為該樣品的凈度。
1.3.2 種子千粒重測定。按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GB/T3543.7)[4]中重量測定法進行。分別將凈度分析后的7種不同來源的知母凈種子隨機取樣,每個試樣各數取500粒種子,分別用萬分之一電子天平稱重,記錄各自重量。每組試驗重復5次,5個重復的平均值乘以2即為該種子的千粒重,千粒重=(試樣重量/試樣粒數)×1 000。
1.3.3 種子發芽試驗。按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GB/T3543.4)[4]進行發芽試驗。將經過凈度測定的7種知母種子分別隨機數取試樣4份,每份50粒,每種各取200粒。分別將知母凈種用0.1%的升汞消毒2 min,然后用純凈水沖洗干凈。采用培養皿紙床,每組重復4次,每次播種50粒種子,置(25±1)℃恒溫箱內培養。以胚根伸出種皮2 mm時為發芽標準,每日觀察記錄發芽情況,隨時補給水分,保持紙床濕潤。同時,將試驗過程中出現的霉爛種子及時處理或揀出,并加以記錄。將觀察記錄的結果按公式算出各組知母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發芽率=(發芽種子粒數/供試種子粒數)×100%、發芽勢=規定天數內發芽種子粒數/供試種子粒數×100%。
1.3.4 種子生活力測定。按種子常規檢驗方法四唑法[5]進行。隨機數取7種知母凈種子各200粒,分別在30~35℃溫水中浸種6 h,取出,用刀片將吸脹的種子沿種子胚中心線縱切成兩半,將其中的一半置于2個培養皿中,每皿100個半粒,加入適量的0.5%TTC,以覆蓋種子為度。然后置于(30±1)℃恒溫箱中1 h,凡被染成紅色的是活種子。將另一半在沸水中煮5 min殺死胚,做同樣染色處理,作為對照觀察。染色結束后,瀝去溶液,用清水沖洗,將種仁擺在培養皿中,逐一檢查記錄,計算活種子的百分率。種子生活力=染色種子個數/待測種子總數×100%。
2.1 種子的凈重和千粒重 由表1可知,7種知母種子中易縣的種子凈度高達92.76%,其次為亳州的,種子凈度達91.59%,絳縣、萬榮、襄汾、大青山的種子凈度居于中等;陵川的種子凈度最差,為78.43%。7種知母種子的千粒重范圍為6.83 ~7.85 g,平均值為7.48 g,其中襄汾的種子千粒重高達7.85 g,其他依次為絳縣>亳州>萬榮>易縣>陵川>大青山,大青山野生種子的千粒重最低,為6.83 g。
表1 知母種子質量檢測結果
2.2 種子的發芽率、發芽勢和生活力 從表1可看出,7種知母種子的發芽率為48.5% ~95.0%,發芽率由高到低依次為陵川>襄汾>亳州>易縣>萬榮>大青山>絳縣;7種知母種子的發芽勢為28.5% ~78.5%,發芽勢由高到低依次為陵川>易縣>萬榮>大青山>襄汾>亳州>絳縣;7種知母種子的生活力為58.0% ~78.5%,生活力由高到低依次為陵川>襄汾>亳州>萬榮>大青山>易縣>絳縣。
根據文獻報道,知母種子在25℃下發芽率、發芽指數均高于20和30℃的指標[6];當年采收的知母種子發芽率為80% ~90%,隔年知母種子發芽率為 40% ~50%[7-8]。因此,該研究發芽試驗選擇25℃為知母種子的發芽溫度;該試驗所用絳縣種子雖為當年的新種子,但其發芽率僅為48.5%,在7種知母種子中發芽率最低,這可能與其貯存過程中部分種子受潮發霉有關。
該試驗曾用四氮唑(TTC)法、溴麝香草酚藍(BTB)法和紅墨水染色法對知母種子進行生活力測定預試驗,發現紅墨水法雖然最為快捷且生活力也高,但因種胚染色不夠清晰,影響計數的準確性;BTB法瓊脂培養基制作麻煩費時,且染色與否不易被觀察,不能準確反映種子的生活力,因此,知母種子生活力檢測最終選擇了四唑染色法。TTC法染色清晰、準確度高、重復性好,但利用四唑染色法也有一定的不足,即種胚染色普遍偏淡呈現粉紅色。
目前,國內外關于知母種子質量檢驗的研究很少,且關于知母野生種子的質量檢驗還未見有文獻報道。該試驗通過對知母種子進行凈度、千粒重、發芽率、發芽勢和生活力指標的檢測分析發現,7種不同來源的知母種子質量上存在較大差異,且各項檢驗指標之間相關性不明顯;陵川、襄汾、易縣、亳州的知母種子質量較好,由于影響知母種子質量的因素復雜多樣,還有待對其進行進一步深入研究。山西、河北、內蒙、安徽是知母藥材的主要產區,河北易縣更是知母著名道地產區。因此,對上述7種來源于知母主產區的種子進行質量檢測研究,可為知母藥材產區的生產繁殖提供科學依據,在知母引種繁殖和優種選育方面具有一定應用價值,對推動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197-198.
[2]孫偉,李敬,馬淑坤.知母種子繁殖技術及效益分析[J].遼寧農業科學,2007(3):102 -103.
[3]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中草藥栽培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9:289.
[4]國家技術監督局.《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實施指南:GB/T3543[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5:1-92.
[5]王書林.藥用植物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471-472.
[6]邢丹,王文全,于福來,等.知母種子質量檢驗方法研究[J].中國現代中藥,2011,13(5):23 -25.
[7]王明霞.知母的特征特性與人工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05(8):71.
[8]徐同印,徐杰.知母的栽培管理技術[J].中國中藥雜志,1990,15(1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