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東
(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胸瘤一科 河南 新鄉 453000)
食管癌屬消化道性腫瘤,多發于40歲之上的男性,以吞咽困難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引發癌腫梗阻,造成喉返神經損傷及呼吸感染,發病率及病死率均較高[1]。為探討快速康復外科在微創食管癌切除術的應用效果,本院針對69例食管癌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69例食管癌患者臨床資料,按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兩組,對照組33例,男女比例20:13,年齡45-67歲,平均(54.2±2.5)歲,病程3-10m,平均(5.7±1.4)m;研究組36例,男女比例23:13,年齡47-66歲,平均(54.4±2.4)歲,病程4-8m,平均(5.6±1.6)m。兩組基線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可比性。
兩組均行微創食管癌切除術,對照組行圍手術期常規處理方案:術前疾病檢查、術中病情監測及術后康復指導。研究組行快速康復外科處理方案,術前:引導患者熟悉手術室環境、相關設備的作用及醫護人員,告知患者疾病及手術治療相關知識,禁食水,引導深呼吸及排便等訓練;術中:保持手術室舒適環境,注意身體保溫,嚴格無菌操作,并依據血壓、心率等的變化進行合理的補液及藥物治療,且輸血、輸液均需用加溫器進行預熱,于手術結束之前,取羅哌卡因對切口、空腸的造瘺管、胸腔及腹腔的引流管等的周圍進行局部麻醉;術后:麻醉清醒后取半臥位,并抬高床頭,行自控鎮痛泵進行鎮痛,且依據硬膜外、椎旁、靜脈等不同部位置管給藥的方式對鎮痛藥物進行調整,于生命體征基本平穩后再拔管,按摩肢體,適當床上活動,進行健康合理的飲食,若情況好裝,盡早流食,加強體育鍛煉。
觀察兩組療效及并發癥。療效性指標:住院、首次排氣、輸液、腸鳴音恢復等時間。并發癥情況:靜脈血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
對照組住院、首次排氣、輸液治療、腸鳴音恢復等的時間均顯著多于研究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相關時間指標情況[n(%),d]
對照組并發癥39.4%高于研究組13.9%,差異具統計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情況[n(%)]
食管癌的發病因素復雜,臨床多主張手術治療,微創食管癌切除術以其創傷小且愈合快等優勢已成為臨床首選,快速康復外科是一種新的圍術期處理方案,在減少手術應激、促進康復、減少并發癥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住院、首次排氣、輸液治療、腸鳴音恢復等的時間均顯著多于研究組。原因分析可能為:術前引導患者熟悉手術室環境,介紹醫護人員及相關設備的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減少手術應激,促使其配合治療;告知患者疾病及手術治療相關知識,可增加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且術前禁食水,可減少胃腸道的壓力[3]。術中保持手術室舒適環境,尤其是注意身體保溫,不僅可增加患者機體舒適度,減少不良情緒的產生,而且可避免低溫時產生應激,造成凝血機制與白細胞的功能受損,心臟負荷加大等。有研究發現,降低液體的輸入量可減少并發癥及住院時間,為此依據血壓、心率等的變化進行合理的補液及藥物治療至關重要。于手術結束之前,取羅哌卡因對切口、空腸的造瘺管、胸腔及腹腔的引流管等的周圍進行局部麻醉,可使神經的內分泌性代謝反應減少,進而避免器官功能受損。術后麻醉清醒后取半臥位,并抬高床頭利于呼吸與胸腔引流,行自控鎮痛泵進行鎮痛,可有效緩解術后的機體疼痛感,進行健康合理的飲食可盡早補充患者機體缺失的營養,增加其免疫力,促進康復[4]。結果顯示:對照組并發癥的總發生率39.4%顯著高于研究組13.9%。究其原因,與快速康復外科在微創食管癌切除術的應用效果好,可迅速改善癥狀,促進康復,從而壓瘡等密切相關[同時,手術后進行床上活動,按摩肢體均可減少靜脈血栓發生,嚴格無菌操作[5]。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外科在微創食管癌切除術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促進康復,減少并發癥。
[1] 趙兵,金永,李再芹,等.不同放療靶區對食管癌療效及安全性的影響[J].現代腫瘤醫學,2015,23(4):480-483.
[2] 李惠霞,趙雨晴,曹娜,等.胸腔鏡下食管癌三野清掃術的臨床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2014,29(22):2057 -2058.
[3] 周曉梅,倪杰,陸雁.臨床心理護理程序對食管癌放射治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1):1028-1031.
[4] 馬翠翠.人性化護理在食管癌護理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12):163.
[5] 紀萬萍.術中護理干預對食管癌根治術患者手術室相關護理并發癥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20):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