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文梅
(山西省太原市化學工業集團職工醫院檢驗科 山西 太原 030000)
近幾年,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安全及質量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并對各項檢驗的結果及質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尿液是臨床檢驗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尿液檢驗全過程加強質量控制,可有效提高檢驗質量,提高準確性[1]。數據顯示,在不滿意的尿液檢驗結果中,1/8的報告可追溯到檢驗分析前,標本質量沒有符合要求,因此,尿液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非常重要[2]。本組研究中,通過分析影響尿液檢驗分析前質量的因素,提出應對措施,旨在為臨床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選擇院自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來我院門診及住院送到實驗室的1157份尿液檢驗樣本,全部樣本患者中,男性643例,女性514例,患者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2.8±8.7)歲;樣本采集時間1~95min,平均時長(24.5±5.1)min;標本采集量30~114ml,平均采集量(62.5±4.7)ml。
送檢尿液標本送到實驗室,實驗室負責人對全部標本質量進行分析,提出不合格樣本,記錄本組患者不合格標本的缺陷率,分析不合格原因,并給予改進措施。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X2及t檢驗處理,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
本組1157份尿液檢驗中,71份標本不合格,不合格標本比為6.1%,對引起不合格標本原因進行分析發現,采集時間不當、標本受污染、容器不合格是占比最高的三種因素,再次為標記不清、送檢延時、標本量不足等,詳見下表。

表 影響標本不合格因素占比情況表
尿液檢驗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檢測方法,其檢驗質量控制除可能會影響檢驗結果,同時還會對醫生對病情的診斷產生影響。質量控制分為分析前質量控制、分析中質量控制與分析后的質量控制。分析前的質量控制依據時間順序而言,是從醫生開具醫囑開始,到送檢為止,可以分為檢驗申請、患者準備、采集標本、標本運送四個環節。分析前的質量控制是保證分析中與分析后質量控制的前提[3]。
但是,在臨床檢驗,標本收集的過程中,受各種因素影響,如患者心理、生理變化,藥物及標本采集埋單等的影響,使送檢標本易出現污染、時間延遲等問題導致標本不合格,影響檢驗結果[4]。本組研究中,通過對我院2年內尿液檢驗不合格的檢驗標本進行統計,分析影響尿液檢驗結果的因素,認為尿液檢驗前影響標本合格率的因素有以下幾點,并提出對應措施:
如服用對尿檢結果可能產生影響的藥物,攝入大量液體或劇烈活動才立即進行尿流采集。本組研究中,因采集時間不當導致的標本檢驗前不合格的發生率最高。在臨床實踐中,根據尿檢目的的不同,標本采集類型及時間也各有不同,可以分為晨尿、餐后尿與計時尿等幾種。晨尿標本在最好采集時間為早5:00~6:00,但一般來說,收集到的尿液標本需在3~4h以后才能找到,如此時標本保存不當,就可能影響標本質量。因此,可采用第二次晨尿,即早8:00~9:00的標本,雖然隨機尿不受時間影響,但也會在一定時間內影響檢測結果。
如標本內混入白帶、經血、精液、糞便等物,或在采集過程中,混入煙灰、紙屑等造成標本不清潔,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本組研究中,因各種因素導致標本內混入異物,影響標本合格率也是導致標本不合格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要保證標本不受到污染,尤其是女性,必須對外陰進行清潔后才能采集,或在經期干凈后進行,且以中段尿為宜。
盛標本的容器不清潔、不透明,容器的制作材料與尿液樣本發生反應等,都可能影響尿液標本的成分;容器容量低于50ml,對檢測檢測有影響。因此,在選擇樣本容器時,首先,要保證樣本清潔及無污染,最好采用透明材料,或惰性材料,不會與尿液產生反應。容量容量在50ml以上,開口較大,以便于收集。
申請單無標本或標本無申請單,或標本的標記字跡潦草,或標本標簽脫落,造成無法認清標本。標記過程中,要注意字跡清晰,將所有注意事項以簡明的方式進行記錄。
一般來說,標本送檢時間不能超過2h,冷藏標本不能超過6h,但受各種因素影響,患者送檢時間地過長,會在標本中生成細菌等物,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一般來說,患者采集到尿液標本時,立即送至檢驗時,采集到送檢時間不可超過2h。可建立檢驗相關制度,對所有尿液標本到達及檢驗時間進行記錄,確保標本送檢的及時。
即采集到的標本容量不足12ml。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使患者正確了解并掌握尿液標本采集的方法,正確認識尿液收集對診斷的意義,以便于正確采集尿液容量,注意防止過多或過少,過多會污染檢查單及環境,過少則影響檢驗結果。
除上述因素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標本不合格,如標本受強光照射,計時標本需加入防腐劑,但沒有加入,培養標本沒有根據無菌操作進行受集等。另外,在尿液收集及送檢的過程中,需要臨床護士、患者、檢驗科室相關人員等多人操作,如有一個環境出現問題,將影響標本的合格率,而這一過程,是由臨床醫生開具檢驗申請單、患者采集、護士送檢、檢驗室工作人員檢驗等環節完成,每個環節如沒有相關管理及監督體系,會出現責任不明等問題[5]。因此,在收集標本的過程中,注意避光等,需要特殊加入如防腐劑等的,應注意標記清楚,以防忘記。加強相關管理制度及監督制度的建立,保證所有環節,環環相扣,降低標本不合格率。
總之,對尿液檢驗分析前,要注意保證采集時間、預防標本受到污染、保證容器合格、標記清楚、及時送檢、保證標本量足夠,這個過程,需要患者、臨床護士、檢驗科室相關人員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嚴格執行相關制度及流程,努力降低尿液檢驗的不合格率,保證臨床實驗室的質量。
[1] 呂青青.臨床尿液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7(3):60 -61.
[2] 李常華,李燕,姜海燕.影響尿液檢驗分析前質量的因素及應對措施[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23):126-127.
[3] 雷云.淺析影響臨床尿液檢驗的若干因素與應對措施[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4,12(2):176 -177.
[4] 姜淼.對影響尿液檢驗結果的不確定因素的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0(7):-.
[5] 邵君.尿液檢驗質量影響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9):2594 -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