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古麗·胡依西克
(新疆阿勒泰市人民醫院內二科 新疆 阿勒泰 836500)
胃及十二指腸穿孔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臨床疾病,如果該疾病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將會由于繼發細菌性腹膜炎導致患者出現中毒休克,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患者發生死亡,當前胃及十二指腸穿孔的治療方法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本文就主要對隨機選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120例胃及十二指腸穿孔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現報告如下。
隨機選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120例胃及十二指腸穿孔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兩組,分別作為對照組(60)與觀察組(60),其中對照組的6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為女性患者,40例患者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分布在21歲到58歲之間,平均年齡分布在(39.61 3.42)歲;其中觀察組的6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為女性患者,38例患者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分布在22歲到59歲之間,平均年齡分布在(40.18 3.59)歲;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治療,其具體治療方法為:對所有患者均實施全身麻醉,將手術切口有效確定在患者的右上腹直肌,手術切口長度應控制在12厘米左右,在直視條件下對患者的穿孔部位實施修補,完成修補后將引流管進行有效放置,最后將手術切口進行有效縫合[1]。
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修補術進行治療,其具體治療方法為: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后,取患者的有效臥位為右側斜臥位,并成功建立起二氧化碳氣腹,將1.0厘米的觀察鏡有效置入患者的后臍下部,將2個操作孔分別確定在患者的右鎖骨的中線肋緣下部1至2厘米處與左鎖骨的中線肋緣下部1至2厘米處,同時將0.5厘米的觀察鏡有效置入后,對患者的腹腔情況進行有效探查,并將腹腔液進行有效吸出,然后在腹腔鏡下對患者的穿孔部位進行有效縫合,沖洗處理腹腔后將引流管成功放置,最后對患者的手術切口進行有效縫合[2]。
分別統計兩組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將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進行組間比較。
本次研究中相關數據的處理應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17.0實施處理,計量資料應用±s來進行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卡方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3]。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胃及十二指腸穿孔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臨床疾病,隨著我國腹腔鏡技術的不斷成熟,其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患者的臨床手術治療中,腹腔鏡技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其具有術后感染率低,患者耐受度高、機體影響低、手術切口小、探查視野廣闊清晰、術后恢復快、組織創傷小等諸多優勢[4]。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治療,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修補術進行治療,研究結果得出,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為(22.4 4.6)小時、下床活動時間為(14.1 1.8)小時、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為(12.3 4.1)小時、術中出血量為(15.1 1.3)ml均明顯對于對照組患者的(36.9 4.9)小時、(46.9 4.7)小時、(26.4 3.8)小時、(50.7 1.5)ml,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將腹腔鏡修補術應用到胃及十二指腸穿孔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能夠明顯縮短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值得在臨床應用中推廣。
[1] 馬寶錄,付強.胃十二指腸穿孔手術治療臨床探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24(17):364 -366.
[2] 趙吉華.胃十二指腸穿孔手術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4,19(11):672 -674.
[3] 喬澤強.胃十二指腸穿孔手術治療臨床探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3,23(12):425 -427.
[4] 吳安定,金朝霞.胃十二指腸穿孔手術臨床治療探討[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3,20(10):71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