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妮,王楠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寧110004)
新生兒先天性食管閉鎖(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是胚胎發育3~6周,在食管發育過程中的空泡期發生障礙引起的嚴重消化道發育畸形[1]。是新生兒期嚴重危及生命,需急診手術的消化道畸形。隨著近年來經濟的發展和診斷方法、手術、麻醉、新生兒重癥監護及術后護理等技術的提高,先天性食管閉鎖患兒的治愈率已由1969年的52%顯著提高,國外及國內某些大城市專科治療中心的患兒治愈率高達90%以上[2]。開胸手術及胸膜外入路為該病常規術式,隨著微創技術的迅速發展,胸腔鏡輔助下食管端端吻合閉瘺術,以其對患兒術中創傷小,胸壁損傷輕,刀口處美觀,術后恢復快的優點,在臨床中得到廣泛的重視及應用。我院新生兒科2014年5月收治的3例先天性食管閉鎖患兒,均采用胸腔鏡輔助下手術,經過醫護人員精心治療及護理,均已治愈出院,現將圍手術護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2014年5月收治先天性食管閉鎖患兒3例,均為男嬰,足月產,日齡3~47 h,體重2 380 g~3 200 g,出生后均表現為口腔內白色泡沫樣分泌物,進奶或進水后嘔吐伴嗆咳及顏面青紫,胃管不能下入或下管困難。行上消化道造影或食管CT檢查,均診斷為Ⅲ型先天性食管閉鎖,食管盲囊之最低點平第3至第4胸椎上緣。手術方式均為胸腔鏡輔助下食道閉鎖修補術。3例患兒術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先心病及肺炎,其中1例雙肺肺炎、右上肺葉不脹,1例右肺上葉后段、左肺下葉上段及上葉尖后段炎癥,部分肺組織實變,動脈導管開放,大動脈水平左向右分流,卵圓孔開放,房水平左向右分流,1例右上肺葉肺炎,動脈導管開放,卵圓孔開放。
1.2 手術方法全身麻醉成功后,患兒取左側臥位并前傾45°,術野皮膚消毒后,鋪無菌單。于右肩胛骨角下開一小口為5 mm鏡孔通道,造氣胸二氧化碳壓力在6~8 mmHg,流量為3 L/h,斷奇靜脈,兩端用4號絲線結扎。找到氣管食管瘺,切斷瘺管,用后縱隔胸膜關閉瘺管前方。向上尋找食管近端盲端,游離上端食管及與周圍粘連處,并少許游離下端食管使上下兩端食管可以相接為止,將上下兩端食管端端縫合一層,結打在外側,先縫后壁后將胃管經過吻合口下到胃內后,再縫前壁。沖凈右胸腔,于下方孔留置引流管一枚于食管旁。引流管接瓶,縫合孔道,表皮用組織膠水封閉,術終。
1.3 結果3例患兒術后機械通氣2~3 d,胃腸減壓平均13 d,胸腔閉式引流平均12 d。1例術后出現吻合口瘺,給予白蛋白積極治療后自行包裹愈合,吻合口右側壁形成小憩室,吻合口較窄。1例術后雖未發生吻合口瘺,但術后上消化道造影顯示吻合口上方前側壁可見憩室影,吻合口較窄。1例術后發生重癥肺炎,經2次機械通氣治療,充分清理呼吸道后痊愈。3例患兒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數22 d。
2.1 呼吸道護理由于食管閉鎖患兒不能吞咽羊水、唾液,而食管上段盲端容量小,積聚的分泌物極易吸入氣管、支氣管,導致吸入性肺炎。故術前給予禁食水,留置胃管,根據食管盲端位置,留置胃管深度不盡相同,應邊負壓吸引邊留置胃管,至吸引效果最佳時,固定胃管,胃管末端連接一次性負壓吸引盒持續引流,保持引流通暢,及時吸引痰液,維持血氧飽和度在90%以上。3例患兒均痰液較多,單靠負壓吸引盒引流難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均及時給予吸痰,吸痰時動作輕柔,以防損傷呼吸道黏膜。術后的呼吸道護理是關鍵,術后最初3 d給予力月西0.05 mg·kg-1·h-1持續鎮靜,患兒無自行排痰能力,導致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易致氣道梗阻,延長機械通氣時間。故術后應及時吸痰,定時給予氣管沖洗,防止痰液黏稠,口鼻腔吸痰時,動作輕柔,吸痰管不可插入過深,防止引起嗆咳反射及吻合口壓力急劇增高,導致吻合口瘺。撤離呼吸機后,氣道濕化不佳,易致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應給予霧化吸入后吸痰,霧化藥液為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沐舒坦溶于生理鹽水中,霧化吸入每天3次,間隔8 h。3例中1例在術后第9天時發生重癥肺炎,再次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充分氣管沖洗,叩背,吸出大量黃白色黏痰后逐漸好轉。叩背時力度要輕,以免過度震蕩食道,牽拉吻合口,造成吻合口瘺??梢姾粑雷o理的重要性不僅僅在術后最初的3 d,而是貫穿整個護理過程。
2.2 體位護理術前保持半臥位,上半身抬高15~30°,防止反流危及生命。3例患兒術前均未發生吸入性肺炎。手術接近尾聲時,推新生兒開放式輻射搶救臺至手術室。術畢,轉移患兒至新生兒開放式輻射搶救臺,氣管插管純氧抱球下推回病房。由于食管端端吻合,吻合口牽拉力大,張力高,稍有牽拉,極易出現吻合口瘺,導致手術失敗,故術后最初3 d給予半臥位,頭部向前屈曲,枕后墊水袋,防止頭部后仰造成吻合口的牽拉,并防止枕部壓瘡。水袋由3只乳膠手套灌水而成,3只手套兩兩系緊,呈三角形,最大限度減輕頭部壓力,頭部制動,不能輕易轉動。機械通氣的同時給予力月西持續鎮靜,保持患兒絕對安靜,期間不可拍攝X線胸片,以免上抬患兒改變上肢體位,牽拉吻合口,更換尿布時臀部及下肢不可抬離床面過高,防止牽拉食道。3 d后,患兒病情平穩,撤離呼吸機后即可撤除枕后水袋,可適當給予按摩枕后,可左右輕微轉動,但不可快速、大力旋轉及搬動。
2.3 腸外營養的護理食管閉鎖患兒需要長期禁食水,生長需要完全依賴腸外營養。我科腸外營養液配置藥物為力保肪寧、小兒氨基酸、水樂維他、維他利匹特、安達美、10%氯化鈉、10%氯化鉀、50%葡萄糖及10%葡萄糖。由于輸液速度快,藥物濃度高,導致外周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短,需要反復穿刺,既增加了對患兒的刺激,又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3例患兒術前均給予PICC置管,保證了高濃度藥物輸入的安全性,減少了對患兒的刺激,又減輕了護士的工作強度。經過平均21.5 d的腸外營養治療,患兒順利轉為全腸內喂養,期間無靜脈炎、輸液外滲、穿刺側肢體腫脹、輸液滲漏等并發癥的發生。
2.4 胃管的護理術后留置胃管的作用:①引流胃液,防止胃食管反流,防止誤吸,避免吻合口處反流胃液的腐蝕,降低吻合口瘺及其狹窄的發生。②支撐食管吻合口,防止吻合口狹窄。③經胃管給奶。一定要標記此胃管的置管日期、時間、長度(用記號筆標記刻度),妥善固定,明確標識此胃管不可拔出、脫出及更換,每班重點交接班。腸蠕動恢復后鼻飼造影劑拍片,證明無吻合口瘺時,給予進水,無異常后進奶,可經口進奶后拔除胃管。本組3例患兒,術后平均10 d進水,11 d進奶,其中1例吻合口右前側壁出現憩室,延長了禁食的時間,分別是術后16 d進水,17 d進奶。對于食管閉鎖術后的患兒,胃管意外脫出就會發生吻合口瘺和食管狹窄,嚴重者將導致手術失敗,給護理工作帶來很大壓力。如果同時有2名以上的食管閉鎖術后患兒,護士的心理壓力就更大,擔心胃管會隨時脫出。采用自行設計的新生兒新型貼服式連體約束帶[3];具有安全、固定牢固、舒適的優點,有效預防了導管意外脫出,也明顯減輕了護士的心理壓力。本組3例患兒胃管的意外脫出率為零。
2.5 胸腔引流管的護理保持胸引管通暢,防止引流管打折、扭曲、受壓,定時離心方向擠壓引流管,觀察并錄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質。每班交接班時要認真檢查胸引管的長度,防止胸引管脫出或插入過深。本組病例中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天數為12 d,1例術后再次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后,出現喘促,且不易恢復,后考慮胸引管刺激所致,拔出胸引管后好轉撤機。
2.6 并發癥的護理術后常見并發癥有:①吻合口瘺。表現為胸腔引流管引出泡沫樣液體,應及時給予引流、抗生素抗炎治療,加強營養支持,促進瘺口自行包裹愈合。②食管氣管瘺復發。表現為咳嗽,青紫,肺炎反復,需再次手術。③吻合口狹窄。表現為吞咽困難、嘔吐,伴咳嗽,反復吸入性肺炎、發熱,應給予食管擴張術。本組1例出現吻合口瘺,由于患兒食管兩側斷端相距較遠,端端吻合后,吻合口張力過高,于術后第9天出現胸腔引流管引出白色泡沫樣液體,后經積極引流,給予紅霉素30 mg·kg-1·d-1靜脈滴注7 d,白蛋白10 g靜脈滴注3 d,瘺口自行包裹愈合。2例吻合口側壁出現憩室,吻合口較窄,但不影響進水及進奶,無不良反應,未予特殊治療。
胸腔鏡輔助下手術治療新生兒食管閉鎖,以手術切口小,愈合后較美觀,不影響患兒成年后的社會性活動為優點,越來越得到臨床的廣泛重視與應用。此類患兒術后最初3 d對體位的管理為重中之重,給予安定鎮靜,保持絕對安靜,保持半臥位,頭部向前屈曲,做任何操作及檢查時都要注意防止牽拉食道。由于使用鎮靜劑,患兒無自行排痰能力,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應定時給予氣管沖洗,撤離呼吸機后可霧化吸入后吸痰,防止因氣道梗阻致反復機械通氣?;純弘S時可能出現病情變化,危及生命,應安排有經驗的護士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面色、有無嗆咳、排痰的顏色、性質及量、后期喂養情況,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給予處理,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1]周穎.先天性食道閉鎖32例術后護理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4):590-591.
[2]薛艷.先天性食管閉鎖研究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3):1998-2001.
[3]姜紅,劉楊,于鳳英.新生兒新型貼服式連體約束帶使用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1,25(3B):71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