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樂懿,江 瀾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上海 200030)
職業倦怠(job burnout)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最早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Freudenberg[1]在1974年提出,他認為職業倦怠是一種容易在助人行業中出現的情緒性耗竭的癥狀。隨后Maslach等[2]把對工作上長期的情緒及人際應激源做出反應而產生的心理綜合征稱為職業倦怠。包括情感疲憊(emotional exhaustion)、情感耗竭、消極怠慢(cynicism)和職業敏感缺乏(lack of professional efficacy)。隨著責任制護理的開展,為滿足患者及家屬的服務需求、不斷地更新理論知識和迎接市及全國性的各項檢查,現今的護理人員,不僅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術,而且還要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有效的人際溝通。如何在挽救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時處理好與工作環境中各層面之間的關系成了護士工作壓力的原因之一。而重癥監護室的患者,病情危重、復雜多變,這也加重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若處理不當,會導致護理人員害怕工作,情緒消極,心理自卑,最終影響護理質量,乃至產生差錯。本文旨在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探討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員職業倦怠的相關因素,分析產生的原因,為護理管理者和護士自身采取有效的干預策略和預防或降低工作倦怠狀況提供參考。
1.1 調查對象 選擇2014年6月—11月就職于某三級甲等醫院心外科重癥監護室、胸外科重癥監護室、心內科重癥監護室的臨床護理人員共87名,男1名,女86名。入選標準:護齡1年及以上;具有中國護士執業證書;愿意參加本次問卷調查者。排除標準:在相關科室任職低于6個月;進修護士及實習護生。
1.2 調查方法
1.2.1 調查工具 調查問卷分為3部分,第1部分為調查對象的一般社會人口學信息。第2部分為李超平等[3]修訂的工作倦怠調查問卷。問卷共有3個方面15個項目組成,①情緒耗竭包含5(1~5)個題目;②人格分離包含4(6~9)個題目;③個人成就包含6(10~15)個題目。采用1~7的7級評分,按照發生頻率用1表示從不出現,2表示1年中出現幾次(極少),3表示1個月出現1次或更少(偶爾),4表示1個月出現幾次(經常),5表示1周1次(頻繁),6表示1周幾次(非常頻繁),7表示每天都出現。情緒耗竭和人格分離采用正向計分,平均分>4分為有工作倦怠,分值越高倦怠越明顯。個人成就采用反向計分,平均分<4分為有工作倦怠,分值越低倦怠越明顯。該量表重測信度較高。由受試者依據自己的感受對量表的描述進行自我評估。
1.2.2 問卷填寫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符合納入標準的重癥監護室臨床護士,在充分告知調查目的及問卷填寫要求后,請愿意配合的護士獨立、如實地填寫問卷內容,當日收回。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2.1 調查對象的一般社會人口學信息 見表1。
2.2 調查問卷的得分情況 87名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員情緒耗竭的平均得分為(4.67±1.21)分,其中第2項(下班的時候我感覺精疲力竭)得分最高,為5.18分。人格分離的平均得分為(4.21±1.13)分,其中第6項(自從開始干這份工作,我對工作越來越不感興趣)得分最高,為4.49分。個人成就的平均得分為(3.42±1.23)分,其中第11項(我覺得我在為單位做出有用的貢獻)得分最低,為3.29分。
2.3 不同年齡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 見表2。
2.4 不同重癥監護室工作年限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 見表3。
2.5 不同護齡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 見表4。
2.6 不同學歷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 見表5。
2.7 不同職稱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 見表6。
2.8 不同婚姻狀況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 見表7。

表1 調查對象的一般社會人口學信息(n=87)
表2 不同年齡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分,±s)

表2 不同年齡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分,±s)
年齡(歲) n 情緒耗竭 人格分離 個人成就20 ~30 59 4.53 ±1.16 4.11 ±1.09 3.51 ±1.23 31 ~40 23 5.12 ±1.42 4.63 ±1.19 3.03 ±1.23>40 5 4.52 ±1.18 4.09 ±1.08 3.49 ±1.21 F值7.832 7.623 8.012 P值0.012 0.014 0.009
表3 不同重癥監護室工作年限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分,±s)

表3 不同重癥監護室工作年限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分,±s)
年限(年) n 情緒耗竭 人格分離 個人成就1 ~6 70 4.37 ±1.16 3.94 ±1.09 3.63 ±1.28 7 ~12 15 4.57 ±1.20 4.16 ±1.12 3.46 ±1.22>12 2 4.97 ±1.27 4.49 ±1.19 3.21 ±1.13 F值9.321 8.932 8.321 P值0.001 0.004 0.008
表4 不同護齡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分,±s)

表4 不同護齡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分,±s)
護齡(歲) n 情緒耗竭 人格分離 個人成就1 ~10 64 4.45 ±1.18 4.15 ±1.09 3.48 ±1.26 11 ~20 18 4.66 ±1.22 4.20 ±1.14 3.43 ±1.22>20 5 4.87 ±1.24 4.27 ±1.18 3.39 ±1.17 F值2.567 2.623 1.498 P值0.099 0.097 0.213
表5 不同學歷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分,±s)

表5 不同學歷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分,±s)
情緒耗竭 人格分離 個人成就中專學 歷 n 11 4.69 ±1.24 4.24 ±1.13 3.39 ±1.21大專 52 4.67 ±1.22 4.22 ±1.13 3.42 ±1.23本科 24 4.65 ±1.19 4.19 ±1.13 3.46 ±1.25 F值1.078 1.212 1.821 P值0.595 0.458 0.203
表6 不同職稱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分,±s)

表6 不同職稱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分,±s)
情緒耗竭 人格分離 個人成就護士職 稱 n 43 4.63 ±1.19 4.18 ±1.11 3.44 ±1.24護師 38 4.66 ±1.21 4.22 ±1.12 3.42 ±1.22主管護師 6 4.71 ±1.22 4.23 ±1.15 3.40 ±1.21 F值1.823 1.126 1.032 P值0.198 0.463 0.478
表7 不同婚姻狀況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分,±s)

表7 不同婚姻狀況護理人員問卷得分情況(分,±s)
情緒耗竭 人格分離 個人成就已婚婚姻狀況 n 47 4.69 ±1.32 4.25 ±1.14 3.39 ±1.21未婚 40 4.65 ±1.11 4.17 ±1.11 3.45 ±1.25 F值1.082 1.926 1.763 P值0.593 0.173 0.234
3.1 重癥監護室的護理人員職業倦怠現狀 調查顯示,87名護理人員在情緒耗竭和人格分離的平均分均>4分,而個人成就平均分<4分,提示存在著職業倦怠現象。
3.2 護士的年齡對職業倦怠的影響 表2顯示,不同年齡護理人員的情緒耗竭、人格分離和個人成就分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主要為:31~40歲年齡護士的情緒耗竭、人格分離顯著高于其他年齡護士;個人成就感則顯著低于其他年齡組。而其他不同年齡護士的情緒耗竭、人格分離、個人成就感則沒有顯著差異。該結果說明了每一個年齡段的護士均存在顯著的職業倦怠,而31~40歲年齡段的護士,其經驗略勝于年資低的護士而體力又強于年資高的護士,因此在崗位上除了要承擔諸如組長、帶教、主管等比較重要的職責外,往往最危重的患者護理工作也會落到她們頭上。這使得她們在單位時間內勞動強度大,風險系數高[4]。如患者病情危重,就需要她們在短時間內做出準確而有效的反應。當患者的病情發生變化時,她們又要面對來自家屬與醫師的雙重壓力,包括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5]。同樣的,在家庭中她們初為人妻、為人母,也有著精力上的巨大付出。這多重壓力的疊加使得該年齡段的護士表現出了更為明顯的職業倦怠。
3.3 重癥監護室工作年限對職業倦怠的影響 表3顯示,不同重癥監護室工作年限護理人員在情緒耗竭、人格分離和個人成就分值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倦怠感隨著重癥監護室工作年限的延長而逐步升高,而個人成就感則隨著重癥監護室工作年限的延長而逐步降低。首先,重癥監護室護士由于其崗位的特殊性,承受著較大的壓力,是職業倦怠的易發群體[6-7];其次,由于監護室的特殊性,為了保證治療、護理、搶救工作的正常進行及控制患者的感染,不允許家屬陪護,甚至連探視都有嚴格的規定,這些常常得不到家屬的理解,尤其在患者的生命體征出現變化甚至走向衰竭的過程當中容易引發家屬強烈的心理反應,出現護患沖突。而家屬會因為情緒上的悲痛將一些無法避免的客觀因素(如術后并發癥、疾病的突然惡化、高昂的醫療費用等)轉換成憤怒并強加于護士的頭上,這更使得長時間從事重癥監護的護士除了體力上的透支外,更無法在工作中得到應有的個人成就感。
3.4 引起職業倦怠的原因 在情緒耗竭中,第2項(下班的時候我感覺精疲力竭)得分最高為5.18分。重癥監護室工作緊張又辛苦,經常超負荷、超長時間的工作,并要求精力高度集中。護士長期處于相對固定的姿勢,搬運患者時負重,且不能按時就餐,肌肉極度疲勞,導致腰背酸痛,疲勞乏力,下肢靜脈曲張,上述損害身體因素的持續存在,容易導致護士的軀體疲勞[8]。頻繁的無休止的翻班打亂了正常的人體作息規律,常常使護士出現睡眠不足、睡眠障礙等情況,在精力還沒有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又不得不投入到下一輪的工作當中。如此周而復始,使得護士很容易出現精疲力竭的感覺。在人格分離中第6項(自從開始干這份工作,我對工作越來越不感興趣)得分最高,為4.49分。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與患者接觸最多,護患之間由于涉及雙方的權益、健康、經濟、人格及法律問題,稍處理不當,常可引發沖突[9]。近些年來頻頻發生的惡性傷害醫務工作者的事件讓不少臨床一線的工作人員感到寒心甚至害怕。患者的病情一旦沒有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接踵而來的問責、糾紛,對護士來說往往就是雪上加霜。當護士的工作不能被尊重和理解,當醫護之間的福利待遇差距日益擴大[10]。當期望角色和職業角色不相符時,護士會對本職工作失去最初的熱情和興趣。在個人成就感中第11項(我覺得我在為單位做出有用的貢獻)得分最低,為3.29分。有相關文章指出,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對緩解職業倦怠起著重要的作用,管理者給予護士情感支持,鼓勵和認可她們的工作成績,會使其內心得到安慰[11]。然而,目前社會上普遍認為醫師職業比護士重要,但又感到在患病后的康復過程中離不開護士,甚至在住院期間需要依靠護士。而大部分的醫院也都存在著重醫輕護的發展模式,大部分的醫師也存在著護理工作就是無條件地配合醫療工作這樣的概念。在患者的治療及搶救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護士從屬于醫師,失去質疑、反駁的權利,得不到醫師應有的尊重,自覺在社會及醫院中失去了本該屬于自身的價值。
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人們對醫療、護理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重癥監護室的護士每天承受著比普通病房更高強度的工作、更緊張的氣氛、更多層面的壓力。這不僅會影響她們的身體狀態、工作狀態、情緒狀態,最終會影響到我們共同的服務對象—患者。如何及時、有效地釋放工作中的倦怠感,如何滿足護理人員職業中的需求,如何讓她們安全的,愉快的,積極的,奮斗在臨床第一線是所有管理者應該去思考,去探索的問題。只有當一線的護理人員真正得到社會的理解、尊重、支持,她們才能夠主動的,大膽的,全身心得投入到本職工作中,護理這項偉大的事業才會煥發出蓬勃而又年輕的光彩。
[1] Freudenberg HJ.Staff burn-out[J].J Soc Issues,1974,30(1):159-165.
[2]Maslach C,Schaufeli WB,Leiter MP.Job burnout[J].Annu Rev Psychol,2001,52:397-422.
[3]李超平,時勘.分配公平與程序公平對工作倦怠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3,35(5):677-684.
[4]朱龍鳳.重癥監護病房護士職業倦怠原因分析及對策[J].全科護理,2009,7(29):2712-2713.
[5]Azoulay E,Timsit JF,Sprung CL,et al.Prevalence and factors of intensive care unit conflicts:the conflicus stud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9,180(9):853-860.
[6]唐艷超.社會支持對護理人員職業倦怠的作用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6A);61-62.
[7]余雪丹,李靜,郭永玉.護士主觀幸福感與職業壓力、社會支持關系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3):64-66.
[8]張愛文.手術室護士疲勞狀況的調查分析及管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08,3(20):207.
[9]黃華蘭,冼慕慈,覃惠英,等.腫瘤醫院護士疲勞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7):525-527.
[10]王世英,陳春花,張娟,等.重癥監護室護士職業倦怠的現狀與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21):1621-1622,1625.
[11]李大慶.護士職業倦怠的調查及管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5):1053-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