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興,于蘭珍,邱 耀,李建中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 建工學院,浙江 寧波 315800)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高速發展,急切需要大批具有高職業能力和優秀綜合素質的從業人員。高等職業院校始終站在培養新型建筑業產業人才的前沿。在建筑各專業眾多課程里,力學類課程作為技術基礎課程,為后續各種課程提供理論基礎。力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將直接關系到整個專業教學效果的成敗,甚至影響到學生將來的執業能力和工作興趣。本文針對新時期下力學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并進行了試點教學。試點教學表明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建筑行業的職業教育在整個職業教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特別是在浙江這樣一個建筑大省,越來越多的高職類學生將成為建筑行業的中堅力量。力學類課程教學也在不斷的發展,也出現了許多問題,概況如下:
(1)高職入取方式的多樣性導致學生力學基礎的參差不齊。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和“平民教育”的轉變,高等職業教育也向越來越多的學生敞開了大門。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建工學院2014級學生為例,入取方式包括:高考招生54%,自主招生31%,單考單招12%,成教插班2%,降級與退伍生1%。此前學歷包括:高中52%,中職44%,社會生3%,大專在讀和保留學籍生1%。這些學生的力學基礎不一致,導致了接下來教學過程的需要多樣性的教學手段。
(2)高職教學目的的功利性導致學生學習力學類課程的興趣普遍較低。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擴大和生源的不斷減少,我國高職院校之間的競爭也日漸激烈。學生是體現一個職業院校教育水平的標桿,這樣導致學校更傾向于讓學生“快速成才”。而建筑行業作為一種長周期行業,一個優秀的建筑產業工人需要的是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培養。因此在課程設置和平時教學過程中,力學類課程作為以抽象理論推導和計算為主的系統性很強的課程,老師和學生都普遍感到學習目的盲目和學習內容的枯燥。
(3)高職教學過程的松散性導致學生學習力學類課程的壓力普遍不大。隨著部分高職院校開始試點項目化教學和“教考分離”政策的實施,老師對學生的約束也越來越小。考試制度也逐漸被一些大作業和大設計所取代,而同時高職教師普遍不愿意讓自己的學生大面積不及格。這樣的結果是學生對力學類課程越來越不重視,學習壓力也日漸減少。
目前的建筑力學類課程希望培養學生應用力學的基本原理,分析建筑結構和構件在各種實際工況下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等問題的職業能力。基于寧波職業技術學院課程導圖的建設過程,包括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企業走訪和畢業生調查等形式,確定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職業能力為:施工技術從事能力、施工組織管理能力和識圖結構施工圖能力。基于這些職業能力培養,建筑力學類課程改革思路如下:
(1)以新型教學資源為基本推動課程改革。力學類課程都有其經典性教材,但是隨著建筑技術的日新月異和建筑規范的不斷完善,各種建筑力學知識呈現爆炸式增長。與此同時,各種教學資源也不斷涌現。新課程將利用各種網絡教學資源,例如BP平臺、手機APP、國家精品課程網、建筑類資源中心和論壇等。
(2)先進教學方法為手段加速課程改革。過去力學類課程的教學手段主要是推導公式和不斷練習。當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還是無法實現獨立執業。因此在教學手段上將改變過去的板書授課轉化為多種形式的授課方式,例如BIM和PKPM系統的演示等。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直接拉近學生與力學的距離。
(3)以項目化教學為依托促進課程改革。項目化課程改革是所有課程改革的一個大趨勢,雖然力學類課程改革是否需要項目化改革仍然存在爭議。但是力學應用的確需要項目化依托。在學術委員會的指導下,力學類課程也選取了一些簡化的真實項目。讓學生利用學到的力學知識解決真實問題。
在這些改革探索實施以后,基于同學的問卷調查發現:新課程普遍受學生歡迎,但是所取的項目完成難度仍然較大,以后將進行進一步簡化。
本文針對新時期下建筑力學類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相應的探索嘗試,在改革過程中,學生對新課程普遍歡迎,對于各種新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比較有興趣,對于項目化教學需要進一步提煉企業真實的項目并進行必要的簡化。
[1]楊素霞.高等職業教育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崗位分析[J].現代閱讀,2013,(5),23-23.
[2]李繼明,蔡小玲.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5):13-16.
[3]吳以莉,江愛民,林定遠.建筑力學與結構精品課程建設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46-47.
[4]蔣曉燕.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1:1 建筑模型建設及項目化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29(5):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