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華,王小同
溫州醫科大學康復系,溫州 325000
*本刊專稿*
發展康復醫學正當其時
劉寶華,王小同
溫州醫科大學康復系,溫州 325000
中國康復醫學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由于人口老齡化、意外事故高發、經濟發展及醫療水平提高,人們對康復需求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我國康復醫學整體有所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為此,我們要制定支持性政策,提高康復醫學教育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加強專業人才培養,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康復醫學。
康復;發展;中國特色
近年來,我國康復醫學有了長足的發展。30年前,患者對康復治療一無所知,甚至連不少醫務人員對康復的概念也不清楚。而今,普通老百姓對一些常見的功能障礙疾病如腦卒中、腦外傷、脊髓損傷、腦癱等,都知道尋求康復治療;更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很多社區也已建立了康復機構,很多康復治療措施已列入醫保報銷范圍;部分省市如山東、上海、河南、江蘇、浙江、廣東、江西等地已經形成了較完備的三級康復醫療服務體系。此外,康復醫學的教育也蓬勃發展:自2001年教育部批準首都醫科大學和南京醫科大學設置康復治療本科專業以來,各地高等院校紛紛開設康復治療專業及康復醫學碩士研究生教學,目前設立康復治療學專業的本科院校約36所,專科院校達61所,康復醫學及相關專業的教學進入迅速發展期[1]。
我國康復醫學在學科建設、機構設置、人員培養、服務開展等方面已形成一定規模,并具有自己的特色[2]。但在如何更好地實現現代科技與康復醫學的結合、康復治療方式分工的專業化、康復教育理念及方式、康復理論與基礎相結合等方面,我們與世界康復醫學發展仍有很大差距,有待進一步提高。
作為現代醫學的四大支柱之一,康復醫學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及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傳統的醫學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公眾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和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追求。近30年康復醫學發展迅速,正是現代醫學對康復醫學的需求。
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幾率增高,就醫率和住院率增加。醫療水平的提高,使得慢性病死亡率較以往明顯下降,遺留有功能障礙的慢性病患者增加,需要康復的幾率也相應增加。加上先天發育障礙疾病患者,以及工傷、車禍等意外傷害事故和地震等自然災害造成的人身傷害,需要康復的服務對象越來越多。
信息的發達使人們從不同角度獲得衛生常識,懂得康復的益處。腦卒中患者及其家屬,普遍懂得康復治療是腦卒中后的必要手段。康復治療既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又能減輕家庭和社會經濟負擔。但是目前康復服務的能力和社會日益增長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
目前康復醫學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們急需加強康復醫學的內涵建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康復事業。
康復發展需要政策支持。要增大投入,探索國家及社會多渠道辦理康復模式。要實現我國政府的“到2015年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我們必須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為指導,“注重預防、治療、康復三者的結合”,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康復醫療服務需求為目標,全面加強康復醫學能力建設。同時將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公立醫院改革總體目標,統籌考慮,構建分層級、分階段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國家衛生部門規定:三級綜合醫院不僅要設立康復醫學科,而且要建立康復醫學科病房。 此外,康復設施價格相對低廉,具有投入少,見效快,社會效益好的特點。湘雅博愛康復醫院就是在國家鼓勵社會辦醫的大背景下,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社會資金共同打造的三級康復專科醫院,也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民營康復醫院,是政府及老百姓和醫院“多贏”的一個典型。
康復發展需要教育支持。要重視國內康復師資培養,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提升師資水平。康復教育與國際盡早接軌,探索多渠道的辦學教學模式,培養大量優秀的治療師已成為中國康復教育的當務之急。
國內教學單位普遍存在師資力量不夠,治療學師資短缺尤為突出,大部分師資是半路出身,很多由臨床一線醫生擔任,其教學水平和教學經驗均存在一定問題。應搭建國內外相互學習交流平臺,邀請國外專家來進行學術交流,舉辦骨干師資培訓班;發揮大專院校的專業優勢,積極開展康復教學合作、師資培訓等項目,促進師資成長;積極促成國內康復醫學專業出身學生攻讀國外碩士或博士學位,把學生培養成最好的師資;積極發揮我國香港、臺灣地區的康復優勢,采用靈活的政策共同培養高級康復人才。
要認真解決治療師培養制度性問題,促進專業化培養,早日與國際接軌。我國大多數院校康復醫學教學仍沿用4年制貫通的籠統治療師培養模式[3]。康復治療學專業教育尚未達到世界物理療法師聯盟(the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和世界 作業 療 法 師 聯 盟 (World Confederat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WFOT)聯盟標準。2015年溫州醫科大學成功申報康復治療學中國大陸首個碩士點,已通過教育部批準(四川大學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早具備物理治療、假肢碩士、博士招生,已培養一屆學生)。
要改變目前康復醫師混亂的培養模式,早日制定行業標準,規范制度,形成以康復醫師為核心、康復護士、各專業治療師及多工種協作團隊模式。另外對現有的康復醫師也進行相關培訓,臨床應該至少應分神經康復、心肺康復、骨關節病康復、兒童康復等方向,爭取能在各自熟悉的領域里學有專長。
康復發展需要中西結合。中國傳統醫學一開始就和現代康復醫學結合在一起,它們無論是在整體觀念及治療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一致性,當二者一起構建中國特色的康復醫學時,是我們獨一無二的資源優勢。這些理論與方法形成了當今具有中國特色的重要康復手段和技術,成為現代康復醫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4]。我們有義務和責任把中國傳統醫學融入康復并把它發揚光大。
康復發展需要科研支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康復醫學領域里融入了計算機技術、材料學、力學、機械學等學科,目前已在使用的技術包括生物反饋技術、全新數字攝影技術、生物芯片技術、生物傳感技術、微電子脈沖技術等,我國康復醫學能否趕上時代快車,能否成為康復強國,將依賴于我們能否把現代科技與康復醫學相結合。
所有應用于人類健康的操作都要慎之再慎,從基礎到臨床經得起科學的檢驗,不能因為康復治療的手段一般屬于 “外治法”而忽略其理論及基礎研究,事實上我們研究的領域可以更廣闊一點,從肌肉骨骼到細胞基因,從醫學到力學,更多領域有待于我們涉足。
康復發展需要加強管理。我們要加強研發康復治療管理系統,提高管理效率。康復醫學工作量越來越大,大量的評價系統的信息,需要電子計算機輔助記錄、計算。另外,龐大的康復團隊需要科學的決策管理,標準化,系統化,遠程化的管理的需求迫在眉睫。應明確康復醫學信息數字化建設和目標,實現數字化管理,形成高效運行機制。建立遠程康復教育系統,提供遠程網絡視頻會診信息支持系統,更好的服務與臨床及教育。
我們深信,通過努力,我國康復醫學會取得飛速發展,未來我國特色的康復醫學必有其獨到之處屹立于世界康復之林,正如康復前輩卓大宏教授所訴:康復醫學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
(References)
[1] 燕鐵斌.國內康復治療專業教育的喜與憂[J]. 中國康復,2012,27(1):73-74.
[2] 卓大宏.中國當代康復醫學發展的大趨勢 [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1):1-3.
[3] 潘敏,陳命家,陳輝,等.高職高專臨床醫學生康復醫學教育現狀和對策[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4):366-367.
[4] 喬晉琳.中國傳統康復醫學的歷史、現狀及展望 [C].第十一屆全軍康復與理療學術大會論文集,2007.
腫瘤精準醫療臨床大數據采集與應用專家研討會召開
由中國醫院協會醫院信息統計專業委員會主辦的關于“腫瘤精準醫療臨床大數據采集與應用專家研討會”在江蘇鹽城召開。30多名專家出席了本次研討會,總參會人數70多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潤生院士、衛計委信息化辦副主任、中國醫院協會醫院信息統計專業委員會主任高燕婕女士、江蘇省抗癌協會秘書長吳建中先生應邀出席了會議。
高燕婕主任致大會開幕辭,明確表達了主辦本次會議的初衷,探討如何規范建立結構化、標準化的醫療臨床數據統計與分析模型,建立并共享腫瘤大數據庫,逐步實現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的目標。
陳潤生院士認為眼前的精準醫療火熱是個好事,說明大家都很重視,都在努力推動中國精準醫療事業的發展。他說作為生物信息學的專家,這么多年來才真正趕上歷史上最好的開端,將IT與生物及臨床交叉融合的時代。這一領域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代表著醫學領域的一場新革命要到來了。他認為醫療臨床大數據的建設是推動精準醫療發展必不可少也是至關重要、難度較大的因素,應由政府牽頭,聯動社會力量一起來做這件事。目前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社會機構,都已有很多人在關注這件事,并開始了一定的嘗試。2015年初,衛計委聯合中醫藥管理局公布了腫瘤登記管理辦法,要求建立完善全國腫瘤登記制度,動態掌握我國癌癥流行狀況和發展趨勢,并逐層建設省、市、縣級腫瘤登記中心。國家癌癥中心定期匯總和分析登記資料、編制各種報表,形成年度腫瘤登記報告,按時上報國家衛計委審核后發布。同時,一些院校、科研機構也在試點這樣的健康人群隊列數據和生物樣本庫,嘗試完成未來幾十年的健康狀況跟蹤。
社會上一些敏感的企業也意識到了這一項目的重大意義,在做一些積極而有意義的工作,如萬人癌癥計劃,萬人全基因組測序計劃等,大家都在瞄準精準醫療的這塊蛋糕,群情振奮,蓄勢待發,這是可喜的一面,精準醫療革命性的時代真正來臨了。陳潤生院士呼吁:
(1)組學和大數據是精準醫學發展的基礎,非編碼的破解是精準醫學的一大挑戰;
(2)移動互聯網技術服務于精準醫療;
(3)建立常見腫瘤的數據庫;
(4)醫學信息的高速公路需要政府的頂層設計。
最后,衛計委信息化辦副主任高燕婕女士作了總結和指導。她認為,這次研討會對當前醫療臨床數據的現狀、問題作了很好的剖析,為將來大數據的建設發展作了一個很好的探索。精準醫療離不開大數據的統計分析,衛生計生委也將依靠國家的力量來推動并加快這項工作的進展。以此次會議為切入點,今后將多牽頭組織這樣的專家研討會,發展組織聯盟,為推動中國精準醫療大數據的建設奠定基礎并做些有益的試點和實踐。
Developing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right on time
LIU Baohua, WANG Xiaoto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nzhou 325000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as both fac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Owing to the aging population, high incidence of accidents, improved level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health care, the demand fo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s increasing more and more. The domestic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as made some progress. Nevertheless,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nations, there are still certain gaps between the two. Thus, making supportive policies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nd increa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re important ways to develop the Chinese-style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development; Chinese-style
R493
A
10.11966/j.issn.2095-994X.2015.01.03.01
2015-08-05;
2015-08-18
浙江省衛生廳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計劃項目(2013RCA036)
王小同(通信作者),教授,研究方向為神經康復,電子信箱:wangxt22@163.com;劉寶華,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為腦損傷疾病康復治療,電子信箱:bhbh369@sina.com
引用格式:劉寶華,王小同.發展康復醫學正當其時[J].世界復合醫學,2015, 1(3):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