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瑞敏 王成文 孔凡榮 方霞明(江蘇省揚中市人民醫院感染科 揚中212200)
清營湯加減聯合阿奇霉素治療恙蟲病12例臨床報道
童瑞敏 王成文 孔凡榮 方霞明(江蘇省揚中市人民醫院感染科 揚中212200)
目的:觀察采用清營湯加減聯合阿奇霉素治療恙蟲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本科2013年診治的12例恙蟲病的臨床資料,采用清營湯加減聯合阿奇霉素治療。結果:12例患者均在72 h內退熱,病情穩定,癥狀逐漸改善。結論:注重營分進行辨證論治,配合西藥抗立克次體治療,能取得較好療效。
恙蟲病;清營湯;阿奇霉素
恙蟲病又名叢林斑疹傷寒,是由恙蟲病立克次體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傳染病。本病在世界分布很廣,國內主要流行于東南沿海和西南地區各省市。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叮咬部位潰瘍或焦痂、局部淋巴結腫大、毒血癥等,如診斷、治療不及時,可并發心、腦、肺、腎、肝和血液系統等多器官臟器損害,嚴重者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1]。本病中醫屬“溫病”范疇,按“溫病”分衛、氣、營、血分,我科尤其注重營分進行辨證論治,采用清營湯加減聯合西藥阿奇霉素治療恙蟲病12例取得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科2013年10~12月診治的恙蟲病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齡45~68歲,病程3~7 d,全部以發熱前來就診,高熱,39℃以上,體溫最高達40.5℃,經退熱藥退熱后易反復,且
一般頭孢類抗生素治療無效,伴發周身暗紅色皮疹。1.2 診斷標準 參照第7版《傳染病學》的診斷標準[2]:(1)發病前2周內有野外作業或草叢接觸史;(2)有發熱、焦痂或潰瘍、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皮疹,尤以發現特異性焦痂或潰瘍最具診斷價值;(3)外婓試驗1:160以上。
1.3 臨床資料 12例患者周身可見散在暗紅色皮疹,無瘙癢,無水皰及滲液,10例患者可在腹股溝、腋下、乳房、腘窩、外陰等處出現一焦痂,無滲血滲液,8例患者焦痂旁可及腫大淋巴結,舌質深紅,苔黃,脈沉大有力或滑數。追問所有患者均有野外作業史。血常規WBC增高2例,減少2例;尿常規蛋白尿1例,血尿3例;肝功能ALT、AST升高7例;胸部X線有支氣管影像學表現2例,右下肺炎影像學表現1例,由于我院無外婓試驗,以上患者全部為臨床診斷。
1.4 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重視從營分進行辨證論治,應用清營湯為基礎方按臨床癥狀加減,湯劑口服,早晚各150 ml。西醫全部予阿奇霉素0.5 g靜脈滴注,1次/d,連用3 d,3 d后改為阿奇霉素0.25 g口服,1次/d,連用7 d。
1.5 轉歸 本組12例患者無死亡病例,用藥后12~72 h內全部退熱,未再反復,皮疹逐漸消失,均好轉出院,治愈率100%。
恙蟲病在中醫學文獻中早已有記載。《肘后備急方·治卒中沙虱毒方》記載:“山水間多有沙虱,甚細略不可見,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此蟲在水中,著人身,及陰天雨行草中,亦著人。便鉆入皮里,其診法。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三日之后,令百節強,疼痛寒熱,赤上發瘡。此蟲漸入至骨,則殺人。”與本病的實際情況較為吻合。
恙蟲病立克次體是恙蟲病的病原體,又名恙蟲病東方體,西醫認為恙蟲病東方體在體內死亡后釋放出的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可引發相關臟器的變性和炎性反應以及臨床上的毒血癥狀。恙蟲病東方體為專性細胞內寄生的微生物,抗生素需要具有較高的脂溶性,能通過宿主細胞膜進入細胞質,才可以發揮其抑殺恙蟲病東方體的作用。阿奇霉素屬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其體內的半衰期長,血漿蛋白結合率低,組織滲透性好,對立克次體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有較多文獻報道阿奇霉素治療恙蟲病,具有療效顯著、安全性較高的優點[3~4]。我院使用后亦取得良好療效。
清代著名醫家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創立的清營湯是溫病學治療熱在營分證的經典方,由犀角、生地黃、玄參、竹葉心、麥冬、丹參、黃連、金銀花、連翹9味藥組成,功能清營透熱,養陰生津。恙蟲病起病即高熱,臨床表現為營分證的發熱夜甚,口不渴,心煩不寐,斑疹隱隱,舌絳,脈數等。營分證是溫病學衛氣營血辨證的中間階段,既有邪火熱毒深重一面,又有營陰虛損、津液不足的一面,也會兼見某些氣分證的表現和熱入血分證的證候。方中犀角咸寒,主清心營之熱,現多以水牛角替代,用量宜大30~50 g;玄參降火解毒,滋陰涼營,二者為方中主藥;金銀花、連翹、竹葉性涼而質輕,輕清透泄,宣通氣機,使營分熱邪有外達之路,促其透出氣分而解;黃連苦寒泄火解毒,能清營中之熱毒,既入氣分,又入血分,兩清氣血之功,用以加大本方泄熱解毒的力度;輔用生地黃涼血滋陰、麥冬養陰益胃生津;熱毒壅遏營血,陰津受灼而虧,使血液黏稠,運行遲滯,出現類似血瘀的表現,如“舌質紅絳、斑疹隱隱”,再加一味丹參,既可與黃連相配共奏清心之效,又可養血活絡。在辨證的基礎上可酌情加入丹皮、赤芍等活血之品或蒲公英、黃芩等清熱之品,諸藥合用透熱解毒、清營養陰。綜上所述,中醫藥治療外感熱病有其獨到的優勢,能夠減輕病情,縮短病程,避免或減輕西藥的副作用,值得在外感熱病的治療中廣泛使用。
[1]廖云珍,葉曉光,卓樹洪.恙蟲病200例的臨床救治[J].廣東醫學,2013,34 (5):735-737
[2]楊紹基,任紅.傳染病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34-139 [3]徐震.阿奇霉素治療27例恙蟲病體會[J].北方藥學,2013,10(8):21
[4]李志存.阿奇霉素和氯霉素治療恙蟲病的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6):111-115
R75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6.026
201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