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富貴(江西省贛州市婦幼保健院兒內科 贛州341000)
康復新液口服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療效觀察
鄢富貴(江西省贛州市婦幼保健院兒內科 贛州341000)
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康復新液;療效觀察
小兒腹瀉是我國嬰幼兒常見疾病之一,寒冷季節的嬰幼兒腹瀉80%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原為輪狀病毒[1]。輪狀病毒性腸炎的主要特點:呈散發或小流行,多發生在6~24個月嬰幼兒;起病急,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無明顯感染中毒癥狀;病初1~2 d常發生嘔吐,隨后出現腹瀉;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帶少量黏液,無腥臭味,常并發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大便鏡檢偶有少量白細胞,感染后1~3 d即有大量病毒自大便中排出,最長可達6 d。目前以對癥治療為主,我院在基礎治療上加用康復新液口服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68例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均符合小兒腹瀉病的診斷標準[2],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5~20個月,病程0.5~2 d,所有患兒均出現了發熱、嘔吐、大便次數增多及形狀改變等臨床癥狀,大便電鏡檢測輪狀病毒陽性。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34例,對照組34例,兩組在年齡、病程及臨床表現方面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利巴韋林針10 mg/(kg· d)及補液、蒙脫石保護胃腸黏膜、補充腸道益生菌群治療。治療組加用康復新液口服治療,5~12個月患兒:康復新液5 ml,3次/d;12~18個月患兒:康復新液7.5 ml,3次/d;18~24個月患兒:康復新液10 ml,3 次/d。治療期間及時觀察記錄患兒腹瀉次數、糞便性狀,監測體溫及脫水情況等,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等。
1.3 療效標準[3]顯效:72 h內糞便性狀及次數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有效:治療72 h時糞便性狀及次數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72 h時糞便性狀、次數及全身癥狀均無好轉甚至惡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5 治療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5%,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輪狀病毒性腸炎多發生在6~24個月的嬰幼兒,主要侵犯小腸上皮細胞,破壞成熟的刷狀絨毛上皮細胞,從而影響葡萄糖及水、電解質吸收,水分積聚在腸腔內而引起腹瀉。康復新液為美洲大蠊干燥蟲體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有效成分為粘糖氨酸,具有去腐生肌、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促進血管新生、改善黏膜創面微循環、加速機體病損組織修復再生、抑菌抗炎、消除水腫和增強肌體免疫功能等作用[4],使破壞的腸黏膜更快修復,加速清除輪狀病毒,改善患兒的預后,提高治愈率。康復新液在消化系統疾病中的應用廣泛,不良反應少,效果良好[5]。康復新液口服對治療嬰幼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也有較好的療效[6]。近年來也有學者將康復新液保留灌腸治療嬰幼兒腹瀉,認為康復新液保留灌腸能直接對抗腸道中的細菌及病毒,起到消腫、抗炎及改善循環的作用,從而促進腸道功能的恢復,有利于腸內營養物質及水、鹽的吸收[7]。相比灌腸,康復新液口服能有效減少有創操作,口服時加少許溫開水能有效減輕不適口味,其家長及患兒依從性更好,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薛辛東,杜立中.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60
[2]方鶴松.小兒腹瀉病的診斷和治療[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 (19):1537
[3]方鶴松,魏承毓,段恕誠,等.“98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經要、腹瀉病治療新原則、療效判斷標準的補充建議[J].臨床兒科雜志, 1998,16(5):358
[4]胡治麗,潘義紅,鄧寶琴,等.康復新液在兒科疾病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1,17(8):35
[5]葉曉露,鄭國榮,張俊君.康復新液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4,22(6):343-345
[6]趙青,孫晉芳,李亞蕊,等.康復新液治療嬰幼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2,20(12):563-564
[7]張小飛.康復新液保留灌腸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J].華西醫學,2013,28 (10):1599-1600(收稿日期:2014-12-12)
R725.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6.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