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蕓(江西省東鄉縣中醫院婦產科 東鄉331800)
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應用
秦蕓(江西省東鄉縣中醫院婦產科 東鄉331800)
目的: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7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268名孕婦,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為干預組提供綜合性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手段,對比兩組產后24 h內出血量及發生率。結果:干預組在出血率和出血量方面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多種因素都對產后出血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為臨產孕婦提供心理干預、飲食調理及藥物預防等綜合性干預手段,能夠明顯降低產后出血的概率,對于降低產婦產后出血死亡率有著重要臨床意義,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產后出血;護理干預;綜合性護理
產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 h內失血量≥500 ml,發病率占分娩總數的2%~3%[1]。產后出血不僅極大的威脅產婦的人身安全,同時也給產婦及其家屬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在現有的技術手段下,科學護理干預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對于提高產婦生存質量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發現,采取綜合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臨產孕婦的生活質量,對于降低出血概率和出血量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268例孕婦,年齡19~38歲,平均年齡(26±0.6)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期(39±0.4)周;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134例。兩組在年齡、孕周、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措施 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手段,即孕婦入院后行產科常規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的測量,完善相關檢查及做好產程監測、產后陰道出血量的觀察等,待出現病情異常變化后再行對癥處理。干預組則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包括產前、產時、產后護理干預及心理干預。對比兩組產后24 h內出血量及發生率。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4 結果 干預組產后出血概率以及出血量都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見表1。
2.1 產前護理干預 辦理入院手續之后,需對孕婦既往病史進行細致詢問,并對其孕期檢查做好記錄,針對部分有較高概率出現產后出血的臨產孕婦需根據其風險大小加強監測,并做好分娩過程中產后出血的處理準備工作。待產過程中,醫護人員應為孕婦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并結合其具體的心理、生理特征為其提供健康教育,最大限度的降低產前焦慮、產前恐慌情緒;針對部分產前過度緊張的臨產孕婦,應結合其用藥史為其提供小劑量精神藥物,保證其獲得充足休息,分娩時體力充沛。除此之外,還要做好各項易引發產后出血的因素的排查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產后出血概率。
2.2 產時護理干預
2.2.1 第一產程護理干預 密切觀察產婦情況,隨時了解宮口擴張及胎先露情況,監測胎心音及宮縮變化,如發現問題應提供及時處理措施。同時,需從孕婦的實際分娩表現出發,為其提供合適的分娩方式,降低剖宮產率,避免不合理手術引起的產后出血[2],并做好產后出血的處置準備工作。保證產婦睡眠充足,指導產婦深而慢的呼吸,勿大喊大叫,避免產婦過度緊張和過度疲勞。采用情感支持等措施緩解產婦臨產焦慮情緒,通過語言、圖片等降低其緊張程度,保持良好睡眠狀態,并配合高熱、易消化食物,加強產婦分娩體力。
2.2.2 第二產程護理干預 為產婦提供科學合理的腹壓以控制分娩節奏,避免分娩過快導致的會陰組織損傷,在這一過程中應注意對孕婦陰道組織的保護,把握好時機,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范進行手術操作,并及時完成止血、縫合工作,避免人為因素導致的產后出血問題。針對部分分娩過程中表現出產后出血傾向的產婦,應馬上建立靜脈通道,備好血漿,一旦出現出血超標現象,馬上進行輸血操作。
2.2.3 第三產程護理干預 第三產程是控制產后出血的核心階段,對于降低產后出血率非常重要。完成分娩后,需馬上為產婦肌注縮宮素20 U,短時間內鉗夾和剪斷臍帶,可以適當牽引臍帶,在恥骨聯合上方輕推子宮,從而促進胎盤盡快娩出,若胎盤剝離有困難者必須通過對胎盤完整度的細致檢查來輔助剝離,如檢查過程中發現裂傷,需及時進行縫合。針對部分剖宮產產婦,可舌下含服0.5 mg卡前列甲酯酸,對于降低產婦產后出血概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時在該階段,還需對產婦的產后出血量進行及時統計。
2.3 產后干預 產后應滯留產房2 h進行觀察,囑咐產婦最大限度地進行排尿,以降低膀胱擠壓導致的產后出血,如產婦無法自行排尿,可適當給予導尿操作。對產后產婦進行及時檢查,并配合子宮按摩,有效擠壓出宮腔內和陰道內的積血,以促進宮縮,應特別警剔大出血發生休克的早期征兆:如產婦出現煩燥、打吹欠、口渴、出冷汗、脈博細數等,應立即通知醫生及時處理[3],從而控制休克的發生和發展。剖宮產術后應采用腹帶包扎加沙袋壓6 h,同時根據產婦實際情況,于術后2 h內每小時按壓1次,以后每2小時按壓1次,共4次進行子宮按壓[4]。
2.4 心理護理干預 產前針對孕婦常見的心理問題給予科學的解釋,使孕婦對分娩增強信心,產后加強對產婦心理引導,緩解產婦不良情緒(如對家庭成員不滿或對新生兒性別不滿意的情緒)。分娩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及時解釋分娩過程中的相關進展情況,同時本身應保持冷靜狀態,通過良好的分娩技術手段和醫德,取得產婦及家屬的信任,采用科學的護理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產后出血量,提高產婦生存質量。
當前,我國臨床分娩中產后出血發病率為2% ~3%,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安全[5],預防孕婦產后出血是當前醫護人員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國內相關研究文獻指出,圍術期采取科學手段加以預防,能夠有效減少產后出血的概率,是現有技術水平下解決產后出血的有效手段。傳統護理由于不夠連貫性而容易疏漏患者病情發展中的一些危險信號[6],造成產后出血率較高。本組數據顯示干預組產后出血發生概率及24 h出血量相比對照組顯著降低,為臨產孕婦提供心理干預、飲食調理及藥物預防等綜合性干預,能夠明顯降低產后出血的概率,這對于降低產婦產后出血死亡率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05
[2]葉光群.產后出血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1,32(22):3743-3744
[3]儲益平.產后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護理[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1,13(5):679-680
[4]陳郁蔥,潘琰梨,李映桃.預防剖宮產術后產后出血的護理干預[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6):2808-2809
[5]簡晨龍.心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4(1):79
[6]邱乃建.預見性護理對減少剖宮產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20):77
R473.7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6.052
201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