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鴿

[摘要] 目的 探討和研究宮腔鏡對于子宮內膜息肉合并不孕癥的主要臨床治療方法和效果。 方法 選擇該院收治的138例子宮內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按隨機原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5例,對照組患者運用傳統的方法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則采用宮腔鏡下的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進行治療,然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和妊娠率。結果 在治療后3個月隨訪,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7.1%,明顯地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6.9%,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32,P<0.05);此外,觀察組患者術后的妊娠率為65.2%(45/69),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44.9%,(31/69),兩組患者的妊娠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371,P<0.05)。 結論 針對子宮內膜息肉合并有不孕癥患者,運用宮腔鏡下的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有著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非常值得在臨床大力推廣和運用。
[關鍵詞] 子宮內膜息肉;宮腔鏡;不孕癥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2(a)-0017-02
子宮內膜息肉((EMP)屬于婦科較為常見的疾病,其發病機制非常復雜,誘因也很多。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是患者月經量過多或者經期過長,或者經后陰道存在少量出血癥狀[1]。對于該疾病的診斷,傳統的檢查方法有B超和診斷性刮宮以及子宮切除術以后的病例診斷,但是漏診率較高。伴隨著宮腔鏡技術的快速發展,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臨床檢出率也有了較大的提升[2]。為探討和研究宮腔鏡對于子宮內膜息肉合并不孕癥的主要臨床治療方法和效果,該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間針對子宮內膜息肉合并有不孕癥患者69例,運用宮腔鏡下的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且術后妊娠率大為提高。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138例宮內膜息肉合并有不孕患者,其年齡在25~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4±3.6)歲,全部患者按癥狀劃分,表現為月經量增多的共59例,表現為經期延長的共57例,表現為經前和經后少量陰道出血的共22例。該研究按照隨機原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為69例。
1.2 治療方法
對于對照組患者,運用傳統的方法給予患者治療;而對觀察組患者,則通過宮腔鏡下的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實施治療:在手術前3~6 h,把400 mg的米索前列醇置于陰道后竅窿位置,在手術之前,對患者進行常規的婦科檢查,之后對患者的外陰和陰道進行消毒,擴張宮頸以后,置入宮腔鏡,認真觀察患者的宮腔狀態和宮底及兩側輸卵管的狀況,以確認患者宮腔前后和子宮內膜息肉的具體位置、大小和數量。確定子宮內膜息肉位置后,運用宮腔鏡電切環將其徹底切除,然后用電凝給予血處理。術后給予患者抗生素口服。在手術以后第16天或者下次月經來潮后的第16天,另給予黃體酮膠囊口服,連續服用10 d。兩組均以3個月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全部患者均隨訪12~24個月,在術后3個月,匯總和對比該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和術后妊娠率。
1.4 療效評價標準
以患者的月經量和月經天數正常,經B超檢查有關指標恢復正常為痊愈;以患者的月經量正常,但月經天數不正常,經B超檢查有關指標正常為顯效;以患者的月經量正常,只是月經天數不夠正常,經B超檢查有關指標不很正常,和治療以前對比有較大改善為有效;以患者的月經不正常,經B超檢查指標也不正常為無效[3]??傆行蕿槿屎惋@效率、有效率之和。
1.5 統計方法
所得數據均運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實施綜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在治療后3個月隨訪,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7.1%,明顯地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6.9%,該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32,P<0.05)。見表1。
此外,觀察組患者經過治療以后的妊娠率為65.2%(45/69),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44.9%,(31/69),兩組患者的妊娠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371,P<0.05)。
3 討論
對于生育期和更年期前后的婦女,EMP屬于較為常見的疾病,也是不孕癥的常見誘因[4]。但截至目前,對其診斷與治療仍無確切的方法,以往主要是在B超診斷下行診刮術,但是如果息肉體積較小或者子宮內膜處在增生期進行診斷則較為困難。李宇彬等研究[5]認為,因為息肉本身缺少特異性的結構,若治療過程中息肉一旦被刮匙刮碎,則后期將很不容易繼續開展治療。
在宮腔鏡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合并不孕癥,卻有著很大的優點[6]。因為醫護人員可以更加清晰地觀察到息肉,手術位置確定,切除成功率高。而且該術的時間很短,手術過程能夠有效地減小膨宮液的吸收量,電切即凝,所以出血量很少,在降低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妊娠率。
該研究中,對于觀察組患者,運用宮腔鏡下的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進行治療,總有效率為97.1%,明顯地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6.9%,此外,觀察組患者經過治療以后的妊娠率為65.2%,這和Evrim Erdemoglu等研究結果[7]基本相符,說明運用宮腔鏡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姜蘭等研究[8]認為,子宮內膜息肉是導致不孕的原因之一。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妊娠率為65.2%,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的妊娠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又說明,子宮息肉對于患者的妊娠結局有著較大的影響,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綜上,針對子宮內膜息肉合并有不孕癥患者,運用宮腔鏡下的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有著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非常值得在臨床大力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 蒙秋,秦杰,張靜,等.宮腔鏡、腹腔鏡聯合手術在女性不孕癥診治中的應用價值[J]. 海南醫學,2012,16(4):192.
[2] 孟麗,趙肖麗,李芳,等.宮腔鏡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及術后復發的預防[J].中國內鏡雜志,2013,18(1):78-80.
[3] 余韜.不孕合并隱性子宮內膜息肉患者25例行宮腔鏡診治的臨床分析[J].云南醫藥,2012,31(2):202-203.
[4] Ayhan Gul,Mustafa Ugur,Cantekin Iskender,et al.Ozaksit.Immunohist ochemical expression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in end ometrial polyp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linical parameters[J].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11,36(3):397-399.
[5] 李宇彬, 歐建平, 麥慶云, 等. 不孕癥患者臨床情況與子宮內膜息肉的關系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7(11):852-855.
[6] 金麗萍,王蕊,梁竹巍,等.278例不孕不育患者宮腔鏡檢查結果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3, 20(29):143.
[7] Evrim Erdemoglu, Mehmet Güney, Nermin Karahan,et al.Expression of cycloox ygenase-2, matrix metal loproteinase-2 and matrix metal loproteinase-9 in pre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end ometrial polyps[J]. Maturitas,2013, 26(3) :1205.
[8] 姜蘭, 李娟, 王月琳. 54例內膜息肉合并不孕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3):113-114.
(收稿日期: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