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繼紅++++++陳英紅++++++文珂++++++夏輝

[摘要] 目的 探討小兒Meckel憩室及其并發癥的高頻超聲聲像圖特點及其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21例經手術病理證實為Meckel憩室的小兒,分析其在術前行高頻超聲檢查時的超聲表現及特征。 結果 超聲表現為管狀回聲腫塊5例,囊樣回聲腫塊6例,混合型回聲腫塊4例。表現為腸套疊2例,表現為腸梗阻2例,此為Meckel憩室并發癥的表現。另外因氣體干擾未能顯示異常1例;超聲未見異常1例。高頻超聲檢查與臨床診斷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頻超聲是有效的Meckel憩室診斷方法,部分小兒Meckel憩室術前超聲可診斷。若患者表現為闌尾炎、腸套疊及腸梗阻時會因并發癥聲像圖而掩蓋原發Meckel憩室病變,造成漏診。另外當憩室較小、位置靠后及大量腸氣干擾時也容易漏診。
[關鍵詞] Meckel憩室;高頻超聲;小兒
[中圖分類號] R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2(a)-0024-02
Meckel憩室位于回腸末端,是胚胎時期卵黃遺留物病變[1]。其在每個年齡段均可發病,有48%~60% 發生于4歲以內[2]。Meckel憩室僅約 4%患者會出現臨床癥狀[3],而一旦發病則有可能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就會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及時的診斷顯得十分重要。該研究2008年11月—2013年9月間回顧性分析21例手術病理結果為小兒Meckel憩室的超聲聲像圖和臨床診斷比較,探討其超聲聲像圖特點及其診斷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經手術病理證實的Meckel憩室患兒21例,男15例,女6例,年齡為1個月~10歲,18例以右下腹疼痛為主訴就診,3例因發熱就診,其中8例有黑便病史,2例有嘔血史,5例伴腹部腫塊,部分患者體格檢查時發現有腹膜炎征象。
1.2 方法
使用EUB-65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0~12.0 MHz。患兒仰臥位,充分暴露腹部,在腹部進行多方位探查,對壓痛點及其附近重點探查。若發現異常包塊時,確定病灶位置、形態、大小和其內部回聲,仔細觀察其內部結構特點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并調節彩色多普勒以顯示其血流。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配對計數資料的χ2檢驗,α=0.05為檢驗水準。
2 結果
Meckel憩室最終診斷要依靠手術或腹腔鏡檢查[4]及術后病理。21例Meckel憩室患兒,術前超聲明確診斷12例,誤診7例(闌尾炎2例、腸梗阻2例、腸套疊2例、腸重復畸形1例),漏診2例,診斷準確率約為57.1%。
小兒Meckel憩室及其并發癥的超聲表現如下。
①管狀回聲腫塊5例。超聲檢查可見長條狀或指狀回聲,短軸呈環狀。囊壁結構似腸管壁回聲,可見三強二弱相間排列的5層結構。囊腔狹小,腔內液性暗區積聚不明顯。彩色多普勒顯示壁上可探及略豐富血流信號。術中顯示均為Meckel憩室,部分合并感染。其中1例因位置偏于右側腹部而誤診為闌尾炎。
②囊樣回聲腫塊6例。超聲檢查表現為“梨狀”、“袋狀”等的囊樣結構。囊壁增厚,部分腸壁呈三強二弱相間排列的5層結構,部分囊壁結構顯示欠清晰、與周邊結構分界不清。囊腔內容物較多,且大小不一。5例腔內呈液性暗區顯示,透聲差,部分可見細小光點漂浮,部分可見斑片樣強回聲,亦有1例腔可見弧狀強回聲顯示,后伴聲影。彩色多普勒顯示壁上可探及略豐富血流信號。術中顯示均為Meckel憩室,部分合并感染、穿孔。其中1例因囊腔較大誤診為腸重復畸形,術中發現憩室頸部扭轉。
③混合型回聲腫塊4例。超聲檢查為混合型包塊,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壁厚薄不均,腔內回聲雜亂,彩色多普勒其內及周邊可探及少量血流信號。其中1例于闌尾區探查時亦可見腫大闌尾。術中均可見憩室穿孔,局部膿腫形成。
④超聲探查可見橫切面呈“同心圓”樣,縱切面呈“套筒樣”表現2例,超聲診斷為腸套疊。其中1例超聲探查時其頂部亦可見囊樣腫塊,另外1例超聲探查時于套疊下方可見囊樣無回聲區。術中套疊頭部均可見憩室囊腫套入小腸內形成腸套疊。
⑤超聲探查可見腸管明顯擴張2例。腸管擴展內徑達40 mm,腸內容物可見往返運動,腸間隙可見不規則液性暗區,超聲診斷腸梗阻。其中1例于術中見腸袢環繞憩室及頂部索帶扭轉而受壓引起腸梗阻;另外1例術中可見憩室合并感染、穿孔,且憩室與周邊形成粘連壓迫小腸,導致腸梗阻。
⑥漏診2例:其中1例超聲探查未見明顯結構異常,術中可見憩室大小約0.5 cm×1.0 cm,位于腸后壁,術中顯示為憩室感染;另1例因腹腔大量氣體干擾,超聲未能顯示異常包塊結構,術中可見憩室大小約3.0 cm×1.8 mm,術中顯示為憩室感染合并穿孔。
經過統計學分析,高頻超聲與臨床診斷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高頻超聲與臨床診斷比較
注: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2<0.05)。
3 討論
Meckel憩室多數位于腸系膜緣對側腸壁,有獨立血供,其壁結果與回腸壁相同。存在Mecke憩室的患兒若出現并發癥,在術前很難做出明確的病因診斷,其術前診斷率低,一直是困擾臨床醫生棘手的問題[5-6]。該研究中高頻超聲診斷小兒Meckel憩室及其并發癥的診斷準確率約為57.1%,臨床診斷的診斷準確率約為14.3%,高頻超聲與臨床診斷比較有明顯差異,可為臨床診斷及鑒別診斷提供可靠的客觀依據。
Meckel憩室在解剖上分為游離之Meckel憩室、由索帶與腹壁相連的Meckel憩室、由索帶與腸系膜相連的Meckel憩室等,此解剖的多樣性也決定了憩室聲像圖的多樣性,并且其內部的回聲也因為內容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只有掌握Meckel憩室的解剖特點及其在高頻超聲表現中的各種形式,才能對其有較高的認識并提高對其診斷率。Meckel憩室在高頻超聲中可表現為管狀回聲腫塊、囊樣回聲腫塊、混合型回聲腫塊等結構,其內部的回聲亦為多種,可為含有細密光點的無回聲、含有伴或不伴聲影強回聲的無回聲區,或雜亂回聲等,與一些報道相似[7]。結合手術探查情況,其內部回聲因內容物含氣、含液或糞塊及一些異常嵌頓物而表現各有不同。其中1例超聲表現為管狀回聲腫塊,術前誤診為闌尾腫大、闌尾炎,術后診斷為化膿性憩室炎。該例位置為右側腹部,而闌尾炎多位于右下腹麥氏點附近,由此可見鑒別。不過由于闌尾位置變化較大,筆者認為,實際操作中還應該確定回盲瓣的位置,明確回腸和盲腸的相對位置,為確立診斷提供解剖學依據。另一誤診病例超聲表現為右側腹部混合型包塊并闌尾區腫大闌尾,術前誤診為闌尾炎,術后診斷為Meckel憩室炎、穿孔,并闌尾腫大、闌尾炎。由于Meckel憩室感染合并穿孔時部分患兒局部炎癥范圍擴大,波及闌尾導致其發生感染[8]。所以,當看到闌尾腫大時,不能單純診斷闌尾炎而忽視其他腹腔的異常包塊。該研究中發現2例合并腸套疊,超聲只診斷腸套疊而漏診憩室。對病例進行回顧性圖像分析發現其中1例超聲探查時其頂部亦可見囊樣腫塊,另外1例超聲探查時于套疊下方可見囊樣無回聲區。故當小兒發生腸套疊時,超聲除觀察套疊包塊外,還應該注意觀察套疊內部及周邊是否有異常包塊顯示。另外Meckel憩室引起小兒腸梗阻常見的原因之一,而發生腸梗阻時常會妨礙原發病的診斷。該研究中誤診的2例中,都是因為僅僅局限于對并發癥腸梗阻的診斷,而忽視了憩室,故小兒腸梗阻時應該仔細尋找,注意病變區與周圍腸管的關系。
根據對該組病例的回顧性分析,該研究認為在臨床工作中,檢查者首先應該細心觀察,在懷疑該病時應選用高頻探頭在臍下、右側腹部及下腹部連續探查。同時檢查者提高對該病的認識,充分掌握該病及其并發癥的超聲超聲圖的不同表現,才能依據其聲像圖特征提高該病的診斷率。高頻超聲作為安全、方便的檢查方法,對小兒Meckel憩室及其并發癥的術前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林燕, 蔡嘉斌, 陳益, 等. 小兒梅克爾憩室的臨床特點及外殼治療[J]. 醫學前沿,2013,9(25):139-140.
[2] Blevrakis E,Partalis N,Seremeti C,et al. Meckel's diveerticulum inpaediatric practice on Crete(Greece) : A 10-year review[J].Afr J Paediatr Surg,2011,8(3):279-282.
[3] Samain J, maeyaert S, Geusens E, et al. Sonographic findings of Meckel's diverticulum[J].JBR-BTR,2012,95(2):103.
[4] 張媛,王巖,彭旭.單孔法腹腔鏡輔助下小兒美克爾憩室切除術探討[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3,12(1):50-52.
[5] Walczak DA,Faek W,Zakrzewski J. An uncommon lacation of Meckel's diverticulum or small intestine duplication?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Pol Przegl Chir,2011,83(8):457-460.
[6] 郭俊斌, 李昭鑄. 以急腹癥為表現的小兒梅克爾憩室[J]. 中國小兒急救醫學, 2012, 19(5): 526-527.
[7] Wilhelm A,Langer C,Becker H,et al.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Meckel diverticulitis in adults[J]. Z Gastroenterol, 2001,39:73-75.
[8] 趙雅萍,許崇永,李仲榮,等.小兒美克爾憩室及其并發癥的超聲診斷[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7, 16(11):973-975.
(收稿日期:201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