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琪
《培訓》:企夢園成立已有三年,今年的規劃有怎樣的調整?
張潔:2014年,企夢園的目標是全面搭建并完善如新大中華的培育體系。2015年,我們準備開始向事業經營伙伴推送部分課程,為他們提供相關的培育支持,幫助他們發展事業。
盡管企夢園的使命是傳承企業文化和培育人才,不過讓員工深刻理解企業文化,并被吸引是當前企夢園最重要的工作。目前我們正在開發企業文化的課程,將如新積淀的優秀因子萃取出來,傳承下去。在如新,每個人都是企業文化的源泉,如何傳承動態的文化,延續其文化的生命力是這個過程中最大的挑戰。
《培訓》:企夢園在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承擔哪些職責?
張潔:如新大中華的課程開發都是由企夢園、業務部門和外部咨詢公司三方合力實現的,企夢園相當于整個項目的總控。相對于外部咨詢公司而言,企夢園是甲方,而對其他部門來說,企夢園是乙方。企夢園需要根據相關部門提出的需求而定制課程,為他們提供支持和服務。
企夢園也有自己開發的課程,在領導力優化、企業價值深化、外部標桿培育和專業力優化四個小組中,專業力優化部門是負責課程開發、e-Learning和行動學習等課程設計的。
《培訓》:您認為課程設計的難點是什么?
張潔:如新大中華所有的課程設計都是從訪談開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學員的需求調研,在獲得大量信息之后,更為關鍵的是如何進行需求分析。我們的做法是在初次整理信息后再次對受訪者進行訪談,詢問如何做才能對學員幫助最有效。雖然前期工作辛苦,但是后期的效果會得以保證。如在跟業務部門合作的新人項目——天使養成和天使教練計劃,每一次學員需求分析出來后,業務部門的資深員工、經理、總監和副總裁都要再次核對。由于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把他們的經驗萃取出來,制定一個標準版是非常難的。
《培訓》:如新大中華擁有怎樣的講師隊伍?
張潔:我們既有內訓師,也會聘請一部分外部講師。內訓師都是兼職的,他們都是對公司的產品、文化、事業和人才非常了解的員工。無論是企夢園的講師還是其他部門的講師,我們都遵循發揮個人所長的原則。
另外,我們還會聘請一部分外部講師,跟他們進行專業合作。為了讓引進的外部課程能夠與如新的文化價值觀、使命、愿景匹配起來,我們會要求外部講師用如新的語言授課。從兩方面保證我們在吸收外部優秀內容的同時,傳承如新的文化。
《培訓》:您為什么要將企夢園的目標調整為構建學習氛圍和環境?
張潔:其實不僅是構建學習氛圍和環境,還包括鼓勵、吸引員工自主學習。有人說心動不如行動,可是我認為心不動何來行動,所以,企夢園要做的是讓大家心動起來。
一方面,我們邀請演講者讓他們自由發揮,發自內心的分享往往能引發學員更強烈的共鳴。另一方面,讓學員當主角,在培育項目中,我們鼓勵學員說,參與其中,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分享自己的夢想、工作、生活等,這就是吸引。
我對于企夢園的管理也是這樣,強調結果,但更關注人,關注每位員工是否“忙并快樂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