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堅
建設一支師德好、能力強、業務精的教師隊伍是社會關注,人民企盼,政府期待的教育質量保障重點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開展好“做人民滿意好教師”活動,是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的要務,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南崗區位于哈爾濱市核心城區,區屬67所中小學校,公民辦幼兒園112所,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170家,在職教師 7430人,離退休教師4500人,在校學生10余萬人,教育資源富集,大校名校云集,各種矛盾交集。如何突出重圍,艱難中謀發展,傳播正能量,探索做黨和人民滿意教師,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科學有效途徑,推動區域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是我們必須思考和破解的課題。現將南崗教育人的思考和校長教師們的實踐與大家分享。
一、規劃引領,把握教師隊伍建設的“方向盤”
頂層設計,規劃引領,統一思想,目標驅動。2014年9月9日,南崗區區委區政府召開全區教育工作會議,對區域教育事業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布局謀篇。南崗區在全省第一個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南崗區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三年計劃(2014-2016)》和《現代化評估細則》。會議確定:2018年在全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2020年實現全國教育現代化強區。《實施意見》提出:“堅持師德為上、師能為本,實施師德提升工程,增強教師立德樹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規范教師從教行為,健全教師管理制度,保障教師合法權益,完善教師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師德師風的塑造和教師隊伍的建設,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中之重,作為永遠不變的工作重點。
目標宏偉,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催人奮進。明確區域辦學目標,明確學校辦學方向,明確隊伍建設的要求。用實現教育現代化和全國教育強區的宏偉目標來激勵教師,用每所學校實實在在的規劃和發展愿景來鼓舞教師。引導校長、教師和機關干部傳遞正能量,調整消極心態,把關注點、興奮點調整到區域的教育事業發展上來,將聰明才智貢獻到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孩子的工作實踐之中。校長、教師的心中目標清、方向明,落實中找到人生定位,找到成就感,找到幸福感,找到集體榮譽感。
二、集團互動,啟動教師隊伍建設的“助推器”
全區的64所中小學校組建了20個教育集團,僅本學期以來,校際之間的交流活動就達百余次。幼小、小小、小初、初初、初高,整建制捆綁推進,一體化立標發展,橫縱互聯互通。徹底打通幼小初高銜接的“任督二脈”,定制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的好學校標配版,助推固化人員交流、教研互動的硬機制。教師隊伍智慧的傳輸、精神的碰撞、學術的交流是集團合作提升的根本所在。關鍵是開眼界、開校門、開心門。通過實踐,各集團合作學校撂下臉,打開門,貼上心、握緊手,找到路。校長、教師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業務能力的提高日新月異。集團活動、校際互動此起彼伏;教學教研、隊伍建設異彩紛呈。校長、教師們很激動,感慨道:“遠親不如近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三、教研集成,架設教師隊伍建設的“立交橋”
放大國家省市培訓成果,傳經送寶輻射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推動項目教研制,梳理教育改革中的重大課題和突出問題,專題立項,專題到校,專題到人,專款保障,合力攻關。拓展名師工作室效能,真正成為名師的孵化器、教師的體驗場和成長的風向標,與名師對話,跟高手過招,將智慧的“終點”轉變為合作的“起點”,通過分享智慧、合作研究,帶動教師從優秀走向卓越。系統編制校本研修規劃,厘清工作思路,分期分段實施;量身訂制教師成長規劃,明確發展方向,分科分人突破。堅持百花獎常態化,持之以恒三十年,與教師節同齡,成為教師成長的奠基石,成為崗位練兵的寬闊平臺,成為全省獨樹一幟的教學品牌載體。強化教師進修學校職能,讓教研員受歡迎的程度超過局長,打造教研指揮中心。架設立體交互的教研立交橋,推動教研現代化,實現教師隊伍建設的現代化。
四、師德重筑,建立師資隊伍建設的“防火墻”
號召全區教師,筑牢道德底線,堅守“春蠶、蠟燭”般的人生觀、價值觀,靠業務行走,靠精神站立。要求教師做到三帶頭、三增強:帶頭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帶頭堅守職業操守,增強立德樹人的責任感;帶頭堅持修身立德,增強為人師表的使命感。
嚴格執行教師執業的各項規定規章,鐵紀律、鐵面孔處理違紀事件,敬畏教師的道德尊嚴,樹立教師的職業威望,捍衛教師的集體榮譽。
將“做黨和人民的好教師”教育實踐活動常態化,將師德建設做為學校重點工作,建立教師人文成長、健康成長、幸福成長的長效機制。堅持統籌兼顧,做到六個“結合”:一是與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二是與學校特色相結合;三是與提高教學質量相結合;四是與日常管理相結合;五是與實現教育現代化相結合;六是與創城工作相結合。
信仰的力量、民主的氛圍、有好的團隊、量身定做的成長平臺是教師幸福成長的基礎條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夯實教師理想信念,構筑師德“防火墻”,傳播正能量,讓師愛的旗幟高高飄揚。
五、信息互聯,引發教師隊伍建設的“核裂變”
如何共享全球信息化的成果,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助推教育公平,如何讓我們的教師學生告別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擁抱浩瀚的教育藍海,站在更寬闊的舞臺施展才華共同成長,是我們的一道難題,更是必答題。南崗區加快建設教育信息現代化的步伐,在2015年完成全省示范、全國一流的“三通兩平臺”建設及應用,實現校校有錄播教室、班班有電子白板、人人有電腦、區域教育云覆蓋,用信息化的手段,推動教育理念、模式、管理、評價的根本轉變。我們與哈市聯通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施工正緊張進行。2015年初各校將實現千兆到學校、百兆到桌面,為三千多名一線教師配備筆記本電腦,支持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我們定制研發了局校、校校、班班、家校、師生、師師、生生互聯互通平臺,定制研發了學校分成、教師獲益的應用系統。定制了師德建設為牽引,以教學技能和專業知識提高為著力點的“一體兩翼”應用模塊。“一體”即強化師德為首,通過學習空間,實現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知識和心理輔導,實現教師與家長適時溝通,實現對教師的網上監督評價。“兩翼”即建立和完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將教育技術能力評價結果納入評價體系,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幫助教師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通過“三通兩平臺”等信息化手段和載體,實現網上教研、網上培訓、網上教學觀摩、翻轉課堂等功能,建成網上評價學校、網上評價教師、網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網上教育評價平臺,實現教師隊伍建設的客觀、健康、科學發展。
我們將整合南崗區名師資源優勢,與兄弟區縣共享,跨區域實現教師的智慧碰撞,在碰撞中鑄師德、促師能,真正實現南崗教育和南崗教師品牌的“核裂變”。
六、溫暖激勵,營造教師隊伍建設的“幸福港”
南崗區實施了旨在提高教育幸福指數的四項工程。
一是激勵工程。激勵工程實現了“四給”,青年教師給培訓,骨干教師給空間,名優教師給項目,獲獎教師給榮譽。開展區域名師評選,設立專項獎勵資金,搭建成長展示平臺,完善自我激勵體系。
二是暖心工程。暖心工程實施了“五有”,做到思想有人談、建議有人聽、冷暖有人問、成長有人幫、困難有人管。學校為教師提供了午餐,暖心從暖胃開始;學校為教師過生日送上班子集體簽名賀卡,暖心從暖情開始。實現了暖師心,順師意,解師憂,增強了教師隊伍的凝聚力。
三是智慧工程。提倡做智慧校長、智慧教師,培養教師六種智慧。提升教師的人生境界和治學態度,培養人格智慧;充分利用和開發教材,培養課程智慧;轉變教學方式,培養教學智慧;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培養管理智慧;專業成長變為自主行動,培養成長智慧;自我研究、自我反思中,培養實踐智慧。
四是聯動工程。聯動工程做到了“四交給”,教育局提出了教育局機關、進修學校的直屬單位把服務交給基層,校長把心交給學校,教師把愛交給學生,學校把辦學評價交給社會,局長、校長、家長、教師、學生要一同成長。政府要為學校傳播正能量,校長要為教師成長造勢,教師要為學生發展指導引路,學生要為健康成長打牢基礎,家長要為教育發展給予監督。
我們不僅要用制度管理教師,用承諾規范教師,更要給教師目標的火炬,照亮成長的道路;要給予絲絲入扣的溫暖,滋潤教師的情懷;給予多姿多彩的生活,培植教師的幸福感。用教師師德的光輝,照亮學生成長的道路,照亮社會的精神家園。
七、保障支持,共筑教育“同心圓”
積極協調區委區政府,堅持依法治教,確保教育經費逐年增長,足額保障生均公用經費撥付,增設培訓、教研專項資金,全額承擔各校取暖費,全面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營造尊師重教深厚氛圍。積極支持學校依法治校,把服務交給基層,把教師選用的權力交給學校,把干部使用的建議權交給學校。市教育局鼎力支持校舍的建設、維修、設備購置、和培訓的鋼性支出,減輕區校兩級負擔,各校就應該調整支出結構,將“真金白銀”花在教研、培訓上,花在教師隊伍建設的“刀刃”上。憑借市區兩級的堅強保障,憑借學校的同心協力,憑借廣大教師的奉獻創造,憑借社會各界的有力支持,我們堅信實現區域教育現代化、打造全國現代化教育強區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沒有終點;辦人民滿意教育,任重道遠;教育創新發展,重任在肩。南崗區將勇挑重擔,爭當排頭,履職盡責,捍衛南崗教師的榮譽,擦亮南崗教育的品牌,為全市增光添彩。
(責任編輯 王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