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芳 杜雪君 何紅衛
65歲的科林·貝克(Colin Barker)是英國劍橋市郊區的一名農場主。他一個人經營、耕種著200英畝(約1200多畝)的農場,每年輪換種植小麥、大麥和甜菜。
“這片土地是我父母親1957年租下來的,已經快60年了。”科林告訴筆者,父母租地時租金每英畝二十幾鎊,他1989年開始續租,租期28年,當時租金每英畝55英鎊,現在80英鎊(注:按1英鎊兌10元人民幣,約合133元/畝)。“2017年租期就滿了,我不打算再續租,把種地機會讓給年輕人。”
那么,科林一個人究竟是如何經營這片農場的呢?200英畝土地種植主要靠管理
科林告訴筆者,在英國他的農場并不算大,英國最大的農場有4000英畝,但即便如此,工作人員也只有20余人,因此,他一個人經營200英畝的農場并不算新奇。
一個人怎么來種這么多的土地?科林的回答是“全靠機器”、“在英國,很少有牛馬下地干活的”。科林擁有大型機械10臺,主要包括拖拉機、耕整機、條播機、聯合收割機等,有些機械是二手的,總價值大約15萬英鎊。“只要獲得專業組織頒發的農機駕駛證書,就可以自己駕駛農機從事犁地、播撒、收割等工作。”
“當然,忙不過來的時候,我也會聘請農工。”科林指了指正在幫忙開農機的一位小伙子,根據合同,這位小伙要完成50英畝的淺耕工作,價格是每英畝10英鎊。如果是深耕,價格則為20-25英鎊/英畝。“兩年前這些工作都是我自己做,如果農場所有工作交給合同工來做,一年下來大概每英畝要花費150英鎊。”
種地當然還需要技術。科林的種植技術最初從父親那里學到一些,日積月累,他也通過參加農業博覽會、采納劍橋大公司NIAB(Nation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Botany)的信息建議等方式獲得一些新方法、新技術。
NIAB這個機構與商業公司沒有關系,如果有些公司說這種小麥好,而另一家公司說另一種小麥好,NIAB就通過實驗,公正地顯示實驗的結果,最后讓農民決定什么是最好的。“這就是我想要的,與政府沒有關系,與種子公司沒有關系。這個組織由農民資助,農民按照種子成本的2%資助,雖然資助比例不大,但農戶累積起來就多了。這個機構非常好!”科林說。每年6月NIAB有個開放日,大家都會去參觀,從那里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也可以學到很多技術。
“收獲的農產品怎么運輸和銷售呢?”科林告訴筆者,這些都有專人和專門的公司來幫忙解決,他完全不用操心。“收獲后,我們聯系公司,有很大一部分農產品是由公司派車去一個個裝載收走。同時,產品由農民合作組織負責銷售。”科林說,“我是Camgrain公司成員之一,這個公司是農民的合作組織,目前有500名農民成員,公司擁有大量的農產品,公司盡可能清洗、烘干,并負責銷售,總能獲得比我們預期要好的價格。”
由于英國降水較多,科林的農場并沒有安裝專門的水利設置。“如果種土豆、洋蔥、胡蘿卜,這些需要水。”科林說,也有一些農場,建水池收集雨水,用于冬天的灌溉。如果農場需要水利設置,為獲得抽取地下水的許可證,農民必須支付一定費用,并規定一年能抽多少水,獲得許可后,農戶才能在地上打井、抽水、澆水。
而對于農藥殘留問題,科林肯定地說:“農作物一般不會有農藥殘留,我們會非常精確地使用農藥,在收獲季節之前兩個月都不會打藥,大部分公司在收購時也都會進行嚴格的檢驗。”
不是所有農場主都能成百萬富翁
種植面積這么大,土地租金又不高,靠經營農場能不能成為百萬富翁?科林笑稱“還不能成為”。他說:“關鍵在天氣,每年情況都有變化,有時干旱,有時洪澇,這些對收成都會有影響。”
效益同時還要受農產品市場價格的影響。科林對筆者說,2013年英國小麥的市場價是160鎊/公噸(約1.6元/公斤),大麥是195鎊/公噸,甜菜是27鎊/公噸。而2014年的小麥價格則跌到了110鎊/公噸、大麥是140鎊/公噸,只有甜菜漲到了31鎊/公噸,但漲幅也不大。
事實上,在市場價格方面,英國的農民是有發言權的。科林介紹說,以甜菜為例,他們農場種的甜菜會賣給“英國甜菜”公司,每年價格不同,但政府不干預市場定價。先由公司顯示當年的收購價格應該是多少,然后公司和農民代表坐在桌前協商,談判過程中,基本上是農民希望價格高一點,公司希望少一點,最后雙方協商好各自想要價格,當年固定下來。每年這樣做,通過辯論、協商,宣布價格。
另外,稅收也會有些影響農場主的效益。據了解,農場主主要繳納的稅收是收入稅,收入好,利潤多,稅收就高。“今年的稅收估計要超過1萬英鎊。”科林算著賬說。
科林說,為了防止意外發生,他將農場所有財產及農產品打包購買了一份保險,其中包括大麥遭受一周暴風雨的意外保險,一年保費是3000英鎊。
農閑期間喜歡旅游和音樂
科林未婚,一個人住在緊靠農場的一棟兩層樓里。他的父母已經去世,“一般相隔六周,我都會去給父母掃墓、獻花”。科林有個弟弟是警察,兄弟倆經常見面,他說弟弟的福利比他要好。
科林對筆者說,因為沒有從事養殖業,農閑時間他便可以出去轉轉,他已到過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一些地方,還去過法國、比利時、德國。
在英國,農場主也能享受國家醫療服務。科林說,醫療有國家健康服務系統(NHS),居民在有生之年支付國家保險(National Insurenee),國家保險和國家健康服務系統(NHS)掛鉤。生病時,聯系醫生后就可以去醫院,不需要花錢。60歲之前不需要支付藥品費用,過了60歲則要支付藥品費用,醫院會告訴患者哪些要付費,哪些不需要。“有的人會買私人保險,可以直接去私人醫院,像我這樣沒有買私人保險的,就得等NHS的安排。”科林說。
即便是農場主退休后,英國政府也會提供養老金。“我的一個朋友2014年6月退休,養老金一周130鎊。我還不會有養老金,因為我還想工作兩年,如果推遲一年退休,養老金會漲。”
科林的房子掩映在樹叢中,窗子外面就是農場,“城市雖然很好,但是我更喜歡住在農村。每天看著莊稼長大,讓我很滿足。”筆者看到,客廳的柜子里,展示著科林家族大半個世紀的老照片,每張老照片背后記錄著年份和人名。科林的客廳里有把吉他和鋼琴,科林告訴筆者,他從17歲就開始玩吉他,曾經還和三個朋友組成過樂隊。除了音樂,科林另一愛好是參加政治活動,“我是保守黨成員之一,我經常做一些志愿工作,每周要去辦公室一次,沒有報酬,但我喜歡做這些。”
“我不富有,我富有的是我很幸運生活在我所希望生活的方式下,做我想做的事情。我從不認為大量財富比開心更重要。當你想做什么,就立即去做,不要猶豫,不去想我能不能做。”科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