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占麗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海南 文昌 571321)
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能力介于四年制大學本科學生和初高中學生之間,且由于院校類型和招生對象的差異,不同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底子參差不齊。教育部對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材并未嚴格規定,實際教學中,高職老師使用的教材千差萬別,主要是因教師的喜好而不是科學實證的研究而選擇教材,此外,課時設置有限,即使是涉及到英語高考的聽力課時設計也不能達到理想要求。這對于英語基礎相對薄弱,英語水平底子參差不齊的高職學生,嚴重違背了實事求是這一教學的基本原理。
在教學活動上,由于沒有科學的調研和課前準備,英語口語課堂教學或因襲高中填鴨式教學模式或盲目按照大學本科的放羊式教學。大部分中學英語教學,教師語法講解多于學生口語操練,教師使用英語進行課堂教學的比例較低,一般僅占用35%,教學方法基本帶有翻譯的特點,教學側重點是語言本身的知識的傳授,教師將內容講解完畢,就是習題的演練,學生很少有機會自由發揮,盡情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盡管學生花了數年的時間學習英語,記住了很多的英語單詞,學會了很多的語法知識,但仍舊是一句英語也說不出來,造成了所謂的高分底能和啞巴英語,這就導致高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更加欠缺。大學本科教學方法相比雖然靈活性和實踐性更強,但是本科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英語能力的基礎上,這對于底子薄弱的高職院校學生無異于揠苗助長,長此以往,教師教得頭頭是道,學生卻是云里霧里,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筆者以為此兩種方式都存在嚴重的誤區。
英語口語教學就語言而論語言,缺乏對英語國家的基本生活習俗、人文環境、文化特色、社會制度等方面的介紹,須知任何語言都是根植于特有的文化土壤,并伴隨社會文化的發展而愈發體系完善和隨機應變,比如blacksmith(注:鐵匠)這個單詞如果我們完全按照字面意思就誤入歧途。顯然,以機械強制的手段要求學生背誦記憶已經引申、演變了的單詞和習語并不可取,只會讓學生更易遺忘或混淆,如果能夠引入一段情景,講解一個典故,那么可以預見學生會更容易記憶。
英語口語教學中忽略了肢體語言的運用。在現階段的英語口語教學中,往往只強調語音語調,而忽視了身體語言(姿勢,手勢,臉部表情)的重要作用。身體語言作為語言交流的重要的輔助形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所學的內容。尤其是英美國家是一個身體語言非常豐富的國家,在與其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其身體語言所表達的涵義,有時候身體語言反而更能表達一個人的真正意思。
部分英語口語教師專業水平有限。由于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的限制,絕大部分地方英語教學都是有中國老師來承擔,由于教師自身水平有限,自身英語程度不好,尤其是發音不準確,不能經常跟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限制了學生英語口語的學習。
(1)觀念認識的制約。多數高職院校由職業中專、普通中專或電大職大或成人大學整合改制而成,如果把正規本科大學比作正規軍,高職院校就好比雜牌軍,顯然治理正規軍的經驗并不能簡單在高職院校教學上復制模仿。的確,對于很多理工技術類的高職院校,對外語教學重要性尤其是英語口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師生都認為(且合理)掌握一門使用的技術是學生念高職的關鍵,所謂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并不適用于部分高職院校,這種情況下,師生普遍認為英語課程都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遑論加強英語口語教學。在近年來進行的高職學制兩年制改革中,在修訂教學計劃、壓縮教學時數時,相當數量的院校首先考慮的就是要壓縮公共英語教學時間。
(2)課程設置不合理。口語課程英語專業課程中的重中之重,它是英語能力的綜合體現,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評判標準,閱讀語法再好如果口語差強人意,都不能稱之為英語過關。但是,雖然高職院校基本上都設置了英語口語課程,但占整個英語教學課程的比例不夠,數量不足往往就質量欠缺。同時,另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很多院校沒有將英語口語學習和專業課學習結合起來,有的老師擔心學生理解不了專業課中的內容,全英授課時完成不了教學目標,因此普遍采用中文講解,這樣必然使得英語專業知識學習和英語口語脫節。
(3)英語口語學習環境的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在課堂上聽的漢語多于英語。由于思想上對英語口語學習不重視,課余時間學生很少參加英語角,很少學生有收音機、錄音機、單放機、磁帶等口語聽說的工具,即使有也很少用于英語口語學習,主要用來聽流行歌曲、聽娛樂節目等。學生不愿說英語,口語能力低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受傳統學習文化的影響。長期以來,很多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就是遵循課堂上聽老師講課,聽錄音磁帶,課后做書面練習的途徑來進行。他們不愿意把時間花在與同伴和老師對話、交流以獲得口頭交際的能力。
(4)教師素質和師資欠缺的制約。教師的人格魅力、師德修養和專業能力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要想使學生重視某門學科,學生必須敬重老師的人格,佩服他的學識,甚至欣賞他的特長及言行。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師德修養對學生是一種引導,教師流暢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對學生是一種感染,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對學生的口語學習是一種保證。目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教師整體素質是高的,但是由于教學對象為英語聽說水平相對較低的學生,課堂教學的英語口語使用量就受到較大限制。長期不用或很少用英語授課,教師的口語水平勢必受到影響。
由于部分高職院校經費緊張或地處內陸偏遠城市,難以聘請外教教學,學校的英語教學尤其是口語教學還基本上全部用中教,學生不能學習到純正的英語口語,難以身臨其境了解英語文化等方面的概況。
(1)改變教學觀念,因地制宜明確英語口語的教學目標。英語口語教學應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口語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實施開放式教學策略。特別是一些對英語有較高要求的高職院校,應該修訂教學計劃、增加課時設置,增加學時,尤其增加口語課程學時,輔之以相關專業課程配套。口語教學中的“學生中心論”已為大多數教師所接受。這一理論強調注意外語學習的心理因素,特別鼓勵學生在使用語言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只有通過在課堂上模擬語言環境中的不斷練習并且在語境實踐中盡可能多地接觸生活中的英語,加強語言輸入,才可能真正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在開展英語口語教學前,不妨抽出兩三個課時,對每個學生進行專業的英語能力測試,評估學生現階段的英語水平,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情況了然于胸,在后期的教學中,往往容易事半功倍,最大化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2)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口語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實施開放式教學策略。口語教學中的“學生中心論”已為大多數教師所接受。這一理論強調注意外語學習的心理因素,特別鼓勵學生在使用語言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只有通過在課堂上模擬語言環境中的不斷練習并且在語境實踐中盡可能多地接觸生活中的英語,加強語言輸入,才可能真正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現階段英語口語教學學生處以一種非常被動的局面,學習的興趣不高,可以說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就要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實驗、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綜合語言技能。當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時,就會產生內在動機,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學生才會積極地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并以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去獲得最必要的知識,沒有興趣就沒有求知欲。因此,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說”的興趣。例如:每次課前五分鐘讓一位學生講他感興趣故事、新聞等,甚至可以發表他對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只要引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就會自愿的去學習。
(3)創造良好的課外英語口語訓練環境。要提高學生英語口語交際水平,僅有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口語教學不應該局限于第一課堂,有條件的可以增設第二課堂,開設輔修專修課程,創立口語角、舉辦英語演講比賽、辯論賽,開設英語論壇,多種渠道引導學生練習口語。教師一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外訓練環境,二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利用這些課外環境進行訓練,比如鼓勵學生參加英語角、號召同學們開展隨時隨地說英語活動、提倡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勢、積極參加學院每學期組織的各類英語口語大賽,通過競爭,鍛煉自我,提高口語表達水平等。
(4)有條件的院校建立外籍教師和中國教師在口語教學中的合作教學。由于外籍教師和中國教師之間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教學風格等方面存在重大差異。這種差異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通過教師與教師間就所教授內容的互動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實現“1+1>2”的團隊效應,切實提高自身和整體的教學水平和素質。外教在教學理念、課程計劃、測試方法等方面與中國教師存在較大的差異,合作教學則為中外教師提供了經驗交流和教學合作的有效平臺,使他們能在合作的過程中整合、深化、重構原有的教學經驗,加強自覺的教學反思,從而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優化教學效果。
目前,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是教師教學觀念落后,對英語教學目標認識不清、教學方式落后所造成的。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加大對教師的培訓,明確英語口語教學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的參與能力,提高學英語文化背景的認知,提高學生用英語說話能力,徹底改變現階段,“啞巴英語”的現狀。
[1] 桂詩春.談當前的外語教學[J].中國外語,2005,(1).
[2] 李海林.言語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王尚文.語感論(修訂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