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猛,張 偉
(1.鳳陽縣棗巷中學,安徽 滁州 233142;2.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安徽 合肥 231131)
新課標對探究性教育做出了強調,現階段的課程都是以“問題”為基本單位的,而思維培養的有效途徑都是通過問題意識獲取的。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問題意識進一步增強可以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從而實現對知識發現和探索的過程。同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使學生能夠養成樂于提問、敢于提問和善于提問的習慣,使其學習效率從根本上得到提高。
問題意識是人們對某一事物或者現象衍生出來的處理和分析解釋的心理欲望。數學教學實踐表明了,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問題意識進一步增加,可以培養學生善于提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教學過程的核心就是問題的提出與設定,它是以問題為基礎展開的教學,能夠確定教學的方向,增加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的能夠不斷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其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1)在課堂中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提出問題的機會。新課改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的沖擊,學生往往更習慣由教材或者老師向他們提出問題,繼而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這就使學生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的幾率大大降低,所以學生在問題情境下適當的提出相關問題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基礎,這也順應了新課程標準內容。
(2)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態度。教師應該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可以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敏感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問題意識是在好奇心的基礎上培養的,它又高于好奇心,所以教師更應該對學生創新的本能進行精心呵護。另一方面,要有針對性的教學,不能夠以機械的、統一的標準去衡量學生,從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的改革著手,使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激發。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犯錯,錯誤不要緊,思維錯誤可以糾正,糾正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重點是要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育中。
(3)對鳳陽縣初中教材進行高度開發,為學生提供問題平臺。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根據鳳陽縣的特色,對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加以整理和分類,這樣才能實現對校本教材積極開發的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和解決問題的平臺。在對本地的校本教材進行編寫時,一定要將學生的實踐活動元素融入進去,使其實踐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又擴展了學生的視野,在拓展視野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生出很多問題,這樣就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了培養,對教學效果的取得有一定幫助作用。基于此,使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將提出問題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是必要的。教師應引導學生提出具有探究價值和科學價值的問題,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提高。
在新課標下,一部分教師對于執教新課標、更新教學思路以及評價新課程教學效果都產生了一定的疑惑。針對新課標下課堂教育過程中的沖突和矛盾,根據本人的教學經歷發現,問題是科學發展的起源,它是作為思維活動的動力來源存在的。在教學過程中科學知識和方法的問題性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新課標下,對于教學內容的設計融入“問題”元素是很簡單的,同時,教師還應該對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方式的經驗進行不斷的總結,這些體驗有助于其他學科知識的綜合提高,從而高度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營造的問題情境一定要具有寬松性的特點,使學生養成自主的動腦動手的習慣。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應該在實際操作中傳授給學生有效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又能夠使教師積累相關活動經驗,從活動經驗中教師一定會有所發現和感受的。以教師向學生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為例,首先應該采取旋轉平移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平行四邊形可以由兩個一樣的梯形拼成,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兩個圖形的高是一致的,所以學生就會很清楚的認識到,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即為一個梯形的面積,基于此,梯形面積公式也就自然的導出。但是在教師的鼓勵和啟發下,學生又自覺的找出兩種推導梯形面積的方法。其一是通過連接梯形中位線,繼而再連接其對角線的方法,這樣梯形就被劃分為兩個三角形;其二是對梯形的一個頂點和相對應的腰的中點,運用割補的形式將其轉為三角形。所以,梯形的面積就等于上帝與下底之和乘以高,再除以二。在此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問題模式會自動開啟,使學生充滿解決問題的動力,在心理上充滿了學習的成就感。顯而易見,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大幅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問題意識。讓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對知識形成的過程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又令學生獲取到新的知識,學生也應該在此過程中不斷的積累經驗。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操作實踐活動應該以學生為本,把學習的主動權全權交給學生,充分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進一步調動。在此過程中,學生往往得到的不僅僅是課本的知識內容,更加學會了學習方法,這就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也順應了新課改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