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數字醫學新學科的創立與發展

2015-04-03 15:32:54張紹祥
世界復合醫學 2015年1期
關鍵詞:研究

張紹祥

第三軍醫大學數字醫學研究所,重慶 400038

*綜 述*

我國數字醫學新學科的創立與發展

張紹祥

第三軍醫大學數字醫學研究所,重慶 400038

數字醫學是人類社會進入數字化時代應運而生的新興前沿交叉學科,近年來在國內外都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有志于數字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的一批學者,在學習、借鑒國外最新理論和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在數字醫學這片處女地上大膽開拓、辛勤耕耘。經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創造了一個新學科創立的必要條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數字醫學的學術研究;每年組織一次全國性的學術年會搭建學術交流平臺;主辦了中英文學術期刊作為學術園地;出版了學術專著作為理論和技術支撐;在數字醫學的旗幟下帶起了一支全國性的學術隊伍。2011年5月21-23日,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年會在重慶第三軍醫大學舉行,標志著我國數字醫學新學科的正式誕生。未來幾年,我國數字醫學事業會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具體體現在:一是數字醫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將會在國家層面受到進一步的重視;二是數字醫學的臨床應用研究將會很快在全國掀起熱潮;三是數字醫學的發展會催生新的學科群和新的醫療體制和機構的建立;四是數字化醫院、數字化醫療衛生網絡建設及遠程診療將得到很快發展;五是數字醫學的學術隊伍和學術組織會快速發展。

數字醫學;計算醫學;3D打印;CT;MRI;圖像;三維重建;學科

隨著信息科學的進步,特別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了數字化時代。縱觀科學發展史,科學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往往最先應用于醫學和軍事領域。數字醫學就是人類社會進入數字化時代應運而生的新生事物,它是在現代醫學和數字化高新技術相結合的基礎上,涵蓋了醫學、計算機科學、數學、信息學、電子學、機械工程學等多領域的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凡是應用現代數字化信息技術闡明醫學現象、探討醫學機理、揭示醫學本質、解決醫學問題、提高人類健康水平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都屬于數字醫學的范疇。數字化人體是將人體結構和功能數字化,在計算機上建立的可視可控的人體結構與功能的數字化系統。它為數字醫學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提供了基礎平臺。

美、英、日、德、法、韓等發達國家憑借技術優勢,在數字醫學領域搶占先機,目前高端的影像、手術導航等臨床診療設備大多來自國外發達國家,臨床技能模擬培訓的高端產品也大多來自國外。除了數字化醫療設備的研發外,在數字醫學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方面,國外的發展也非常迅速。以數字醫學的人體結構基礎——數字化人體的研究為例,自1994年以來,以美國為主導,開展了人體模型、人體信息的數字化計劃,相繼有可視人計劃(Visible Human Project, VHP)[1]、虛擬人計劃(Virtual Human Project, VHP Ⅱ)。后來,美國科學家聯盟(FAS)又將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HGP)及人類腦計劃(Human Brain Project, HBP)等概括在一起,組成了龐大的數字人(The Digital Human)計劃、虛擬生理人計劃(Physiome Project)。德國的Voxel-Man研究計劃投入巨大。在臨床應用中,美國紐約大學復雜頭部聯體嬰兒的成功分離就是數字醫學理論、方法和技術在臨床實踐中應用的典型案例。由于需求牽引和已有了較好的基礎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應用的基礎,發達國家紛紛給予立項資助[2],包括成立相應的學術組織,并開展了非常活躍的學術活動。

我國數字醫學的發展雖然起步稍晚于國外發達國家,但近年來發展迅速,為數字醫學作為一門新學科的誕生,創造了必備的研究基礎和基本學術條件。

在2001年舉行的第174次香山科學會議上,我國科學家首次研討了“中國數字化虛擬人體的科技問題”。會后,數字醫學的基礎研究得到迅速開展。由第三軍醫大學和南方醫科大學共同完成的“中國數字化人體數據集的建立”項目200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如今,由多學科專家參與的數字醫學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開發應用研究以及以臨床專家為主體的臨床應用研究也已經在全國范圍內蓬勃開展,研究態勢方興未艾。近年,我國數字醫學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廣泛開展了數字醫學的研究工作

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第三軍醫大學和南方醫科大學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863項目的資助下,已構建了8個高精度的中國數字化人體數據集[3,4],在此基礎上,經過數年艱苦細致的工作,已構建出了人體器官結構的分割數據集,目前正在進行多尺度多模態人體器官幾何形態建模與矢量化、基于中國數字化人體的生物3D打印等研究;上海交通大學王成燾等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中國力學虛擬人”項目的資助下,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使數字人研究由數字化可視人向數字化物理人邁進;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自動化所田捷等在醫學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等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華中科技大學駱清銘等在國家863項目資助下,正在開展基于數字人體的生理組學研究;香港中文大學王平安等,在數字化人體器官結構的三維繪制、虛擬針灸和虛擬手術模型與系統等方面進行長時間的深入研究;山東大學劉樹偉等建立了國人肝段數字化模型,對國人肝段的劃分提出了新標準,并進行了腦溝的定量研究和小腦深部核團的可視化;廈門大學王博亮等進行虛擬眼研究,并將數字醫學技術應用到全顱再造和脊柱畸形手術方案設計;南方醫科大學秦建增將數字化引入中醫領域,對皮膚色斑進行了數字化分析,并對中醫的陰陽理論進行了計算機編碼;戴尅戎院士等將數字醫學的理論和技術應用到骨科的臨床術前規劃與術中導航,促進了骨科臨床診療技術的新發展;復旦大學醫學院的宋志堅等對高性能手術導航核心技術進行了研究及系統開發,并將之應用于臨床;上海交通大學的謝叻等將數字化制造技術應用于人工假體的制造,并進行了數字醫療器械的開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樊瑜波等對口腔及骨的生物力學建模及矯形的數字化設計進行了研究;中國醫科大學的翟效月等將數字化技術用于顯微結構的研究,對小鼠腎小管進行了三維重建和測量,得到了一系列新的數據;香港理工大學張明等對足、踝的生物力學進行了研究,并將之應用于鞋的設計,部分研究成果成功轉化,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2011年10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沁平院士牽頭,聯合第三軍醫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方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院共5家單位聯合申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可交互人體器官數字模型及虛擬手術研究”獲得資助,在人體器官的多尺度多模態幾何建模與矢量化、面向可交互人體器官數字模型和虛擬手術的物理與生理建模、手術虛擬仿真與手術評價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人體器官及手術現象的逼真表現與繪制理論和方法、虛擬手術支撐平臺及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模擬訓練原型系統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

在臨床應用研究方面:上海交通大學張天宇等將數字化技術用于內耳的三維重建和內耳外科手術設計并在實際手術中取得了更優的效果;解放軍總醫院董家鴻等進行了肝移植的數字醫學研究,在此領域起到了引領性的作用:南方醫科大學方馳華等建立了肝膽胰外科手術模擬系統,應用于臨床,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廣州軍區總醫院尹慶水等、第三軍醫大學裴國獻等都在數字骨科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應用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廣州軍區總院齊向東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整形美容手術,在該領域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西安交通大學劉軍在影像診斷數字化的基礎和臨床應用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第三軍醫大學郭燕麗等,建立了經食道心臟超聲模擬系統;等等。

此外,在教學研究方面,第三軍醫大學和山東易創公司合作,在中國數字化人體數據集基礎上,開發了人體解剖學數字化教學系統,已有全國51所醫學院校購買使用;解放軍總醫院尹嶺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了醫學科學數據共享及數字醫療平臺建設研究;李蘭娟院士牽頭,在科技部重大項目支持下,開展了數字化醫療衛生網絡示范的研究;全國各地數字化醫院建設和數字化醫政管理正在快速推進。

上述工作,僅是國內數字醫學研究與應用的部分例子,篇幅所限,不再一一枚舉。

2 已經開展了多次全國性的數字醫學專題學術交流活動

由中國解剖學會申請,經中國科協批準,由中國解剖學會和中國數字人研究聯絡組主辦、第三軍醫大學和重慶市解剖學會承辦的“全國首屆數字醫學學術研討會”于2007年11月30日-12月3日在第三軍醫大學成功召開。會議由鐘世鎮院士、戴尅戎院士、張紹祥教授擔任大會主席。鐘世鎮院士、王正國院士等來自全國80余個科研單位的208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共收到學術論文71篇,會議學術交流十分踴躍。在本次會議上,經會議代表討論通過,正式成立了“中國數字醫學研究聯絡組”,同時召開了《數字醫學》編委會,會后立即開展了有關工作。

經中國解剖學會推薦,由中國科協批準,“第十屆中國科協年會第23分會場——數字醫學研討會”于2008年9月17-19日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協和河南省政府主辦,分會場由中國解剖學會承辦,由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世鎮教授擔任名譽主席,時任學會副理事長的第三軍醫大學張紹祥教授擔任本分會場主席,學會理事長李云慶教授、副理事長周長滿教授、常務理事劉樹偉教授均出席和主持會議,鐘世鎮院士作了題為“我國數字醫學研究概況與進展”的主題報告。本次研討會共收到論文38篇,有來自北京、上海、重慶、廣東、山東、陜西、江蘇、浙江、四川、河南等省、市和地區的51位正式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討會并參加學術交流,其中有24人在會上做了口頭報告。此次會議實為全國第二屆數字醫學學術研討會。

由鐘世鎮院士、戴尅戎院士、王正國院士聯名申請,經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推薦,經中國工程院批準于2008年11月7-10日在北京召開了第11次“工程前沿——數字醫學研討會”[5]。本次會議由中國工程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和第三軍醫大學承辦。來自全國相關領域的高層專家共75人出席了會議,其中包括8位院士。會議就如何推動我國數字醫學的發展,加快數字醫學研究與應用的步伐,為我國醫學科學事業和社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等進行了戰略性研討,這次會議在我國數字醫學的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性意義。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應盡快成立全國性的數字醫學學術組織,以推動我國數字醫學的進一步發展。會議決定,由鐘世鎮院士等6位院士以及傅征教授、張紹祥教授等8人代表與會專家,聯名向中華醫學會提出成立數字醫學分會的申請。

2009年12月25-27日,由中國數字醫學研究聯絡組主辦,第三軍醫大學海軍榆林教學基地承辦的全國數字醫學2009年學術研討會在三亞成功召開。會議的具體會務工作由第三軍醫大學重慶市數字醫學研究所承擔。會議收到75篇論文,并以光盤的形式形成了電子版論文集。來自全國33個單位的92位專家參加了本次研討會,5人作了大會報告,27人作了專題報告。在一天半會議中,學術交流內容豐富且廣泛,學術氣氛非常活躍。本次研討會成功完成了三大任務:進行了數字醫學研究的學術交流;將中國數字醫學研究聯絡組延續為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籌備組;為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的成立做了學術準備和組織準備。

2011年5月21-23日,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年會在重慶第三軍醫大學舉行,在成立大會之后,緊接著召開了學術年會,有來自12家教學、科研、醫療單位的13名專家教授圍繞當前數字醫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和未來發展前景,展開了深入的交流發言。他們充分展示了我國數字醫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在醫學的數字化研究與臨床應用方面為我們數字醫學研究工作者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學術年會上,南方醫科大學鐘世鎮院士作了題為《數字醫學研究進展》的主旨報告,他深情回顧了我國數字醫學發展的歷史,并信心滿懷地指出了這一新興學科的發展方向和美好未來,對年輕學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全國學會成立以后,于2012、2013、2014年分別在廣州、福州、廣州召開了全國第二、三、四屆學術年會。

2011年11月11-13日,由鐘世鎮院士、戴尅戎院士、邱貴興院士為大會主席,裴國獻教授擔任執行主席的“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數字外科高層峰會”在西安舉行,著眼于數字外科發展的外科學家就我國數字外科學的發展問題進行了戰略研討。廣州軍區總醫院尹慶水教授已組織召開了兩屆數字骨科學術研討會,就數字化技術在骨科的臨床應用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此外,省市級的數字醫學學術研討會也舉行了多次,對推動數字醫學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 已經具有一支逐年壯大的理、工、醫、信結合的多學科研究隊伍

在我國數字醫學早期研究工作開展的同時,由于需求的牽引,也培養出了一批具有多學科知識結構和交叉學科研究能力的理、工、醫、信等多學科結合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和研究團隊。各地的數字醫學研究機構紛紛成立,例如,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了數字醫學研究院;浙江大學組建了數字醫療工程研究中心;復旦大學成立了數字醫學研究中心;第三軍醫大學成立了重慶市數字醫學研究所和重慶市數字人體工程研究中心,數字醫學研究所已正式列編;南方醫科大學成立了數字醫學研究室;溫州大學醫學院成立了數字醫學研究所……各地的數字醫學研究機構紛紛成立,研究隊伍不斷壯大。廣東省已經率先成立了廣東省數字醫學學會,并已召開了兩屆數字醫學學術會議。在重慶召開的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成立大會上,由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醫學會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籌備組共同提名,經民主選舉產生了64位全國委員,既有學術代表性,又有區域代表性。選舉產生的23位常務委員均是各自研究領域的學科學術帶頭人,傅征教授、李蘭娟院士、宋志堅教授、方馳華教授當選為副主任委員,張紹祥教授當選為主任委員,鐘世鎮院士、戴尅戎院士、王正國院士任名譽主任委員。分會成立以后,各省、市、自治區都積極開展了會員發展工作。繼廣東省率先成立數字醫學學會之后,相繼有重慶市、湖北省、云南省、江蘇省、山東省已經成立了數字醫學學會,還有更多的省市自治區正在積極籌備成立數字醫學的學術組織。此外,骨科、婦產科、肝膽外科等學科專業紛紛籌劃成立數字醫學專業委員會,我國數字醫學的學術隊伍正在快速發展壯大。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按照中華醫學會的章程和有關規定,于2014年11月在南京召開了換屆選舉大會,第二屆委員會仍由64位委員組成,李蘭娟院士、宋志堅教授、郭燕麗教授、劉軍教授當選為副主任委員,方馳華教授當選為候任主任委員,張紹祥教授當選為主任委員,鐘世鎮院士、戴尅戎院士、王正國院士任名譽主任委員。

4 已經建立了學術交流園地

由國家衛生部主管、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主辦,由傅征教授擔任總編的《中國數字醫學》雜志于2006年創刊,為國家科技核心期刊(國家科技統計源期刊)。數字醫學分會成立以后,該雜志成為分會的專業學術期刊,由數字醫學分會創辦的國際學術期刊《Digital Medicine》于2015年初創刊。數字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內容的充實,將會使這兩個國內、國際的學術園地越辦越好。

綜上所述,我國數字醫學事業雖然起步稍晚,但發展迅速。雖然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尚處于初創時期,但已經顯現出突飛猛進之勢,并且許多工作是與國際同行齊頭并進的。可喜的是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為標志,數字醫學的研究,已成為國家層面的重大戰略需求,并且前期的研究工作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數字醫學研究和運用將會很快在全國掀起高潮。在我國數字醫學早期研究工作開展的同時,由于需求的牽引,也培養出了一批具有多學科知識結構和交叉學科研究能力的理、工、醫、信等多學科結合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和研究團隊,在數字醫學分會這個學術平臺的協作下,一個多學科聯合攻關、多團隊相互配合、多單位合作共贏的局面已經形成,共同推動我國現代醫學向數字化方向快速發展。

經中華醫學會、中國科協和國家民政部批準,于2011年5月21日正式成立了 “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這是我國醫學界的一件盛事,標志著我國數字醫學這一新興交叉學科的正式誕生。這是鐘世鎮院士、戴尅戎院士、王正國院士等老一輩醫學科學家家近十年來帶領國內有志于在數字醫學領域辛勤耕耘的多學科科技工作者孜孜奮斗的結果。

數字醫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多學科融合形成的交叉學科,在知識結構、學科內涵、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開拓范圍、學術體系、發展規律等多個方面與其來源的各個老學科相比,都具有許多的不同點,一旦脫胎出來,更具有全新的發展方向和自身特點。縱觀以往新學科的誕生,往往都是從多學科的交叉領域突破的。數字醫學雖然仍是醫學科學范疇,但它所包含的一系列技術、方法、知識、理論,在醫學領域原有各學科中從未有過,有些還是完全改變傳統概念、思路、體系、規律的革命性變化。比如,在數字化技術支撐下的手術導航技術、微創外科技術、個性化人工器官(關節、骨盆)技術、三維影像診斷技術等等都與原有的臨床醫學理論、技術操作、業務流程大不相同。當數字醫學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原來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經驗都很好的醫生和護士,如果不接受和學習數字醫學的新知識、新方法,面對數字化工作條件就會不知道怎樣操作、怎樣運行,就會成為一個落伍的醫學工作者。

數字醫學未來的發展,前景廣闊。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傳統醫學正朝著以“精確化、個性化、微創化和遠程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醫學方向發展,因此,數字醫學正在成為21世紀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目前,數字醫學正在掀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熱潮,它的快速發展,正從多個方面改變著現代醫學的面貌,如外科手術導航、影像立體重建、人工器官的個性化制造、有創診療手段的虛擬仿真、3D打印技術的推廣應用、遠程醫療(包括遠程手術)、數字化智能化醫政管理的實現等等。

未來幾年,我國數字醫學事業乘著數字醫學分會成立的東風,必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具體體現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數字醫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將會在國家層面受到進一步的重視。數字化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已經帶來了醫學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而進一步發展的關鍵驅動之一仍然是數字化技術。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健康保障的需求與日俱增,我國又是一個人口大國,醫療衛生需求很大。因此,充分應用數字化高新技術,提高臨床診斷技術和治療水平,保障人民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是國家層面的戰略需求。同時,目前高端醫療設備和數字化醫療系統基本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狀況也亟待改變。因此,國家在數字醫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方面加大投入,今后形成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優勢,在此領域形成較強的國際核心競爭力,將會形成共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可交互人體器官數字模型及虛擬手術研究”獲得資助,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二是數字醫學的臨床應用研究將會很快在全國掀起熱潮。數字化技術在臨床診療中的廣泛應用,正在悄然改變著現代醫學的面貌,著名外科學家黃志強教授曾預言“將來的外科醫生可能不得不與機器人為伍”,預見了數字醫學的重要性。數字醫學在臨床各個學科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目前與外科和手術相關學科關系更為直接。例如,外科復雜手術的術前規劃,根據病人CT、MRI圖像,進行病變部位的三維重建,在立體空間顯示病變與周圍器官結構的三維關系,制定手術方案;手術組術前進行模擬手術演練,熟悉手術流程,相互協調配合;在術中采用手術導航,實時指導手術進程;在數字技術支撐下的內窺鏡檢查和治療、介入診斷和介入治療;3D打印技術的發展,使個性化醫療成為現實;手術機器人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手術方式,由醫生直接手術變為了間接手術,使手術操作更加精準;通過網絡實施的遠程手術使資深專家的技術優勢在空間上得到大為拓展;在虛擬手術系統上進行外科醫生的臨床技能培訓,可使培訓工作更加規范、可控,避免損壞患者利益;用三維圖像進行醫患溝通,等等。臨床的需求是數字醫學研究的主要牽引,臨床診治中發現的問題是數字醫學研究選題的重要源泉。

三是數字醫學的發展會催生新的學科群和新的醫療機構體制的建立。在醫學發展的歷史中,醫學與工程技術的結合就產生了生物醫學工程學這一新的學科,現已成為醫學門類的一級學科。隨著這一學科的發展,又相應產生了醫學影像學、放射物理學、臨床醫學工程等一批新的學科專業。這些新的學科專業的產生反過來又對醫學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現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通訊技術、數字化信息技術等正日益廣泛而深入地滲透到醫學的各個領域,使得原有的學科布局、人才培養、機構設置都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調整以適應數字醫學發展的需要。醫學科學技術、醫學工程技術、醫學數字技術的進一步結合、融合和研究力量的重組,不論是在醫院、大學還是科研單位都已經勢在必行。以網絡環境下的數字影像技術為例,從臨床成像到影像診斷,影像的信息流和工作流已經超越了原來傳統的影像科室,而出現了臨床科室、各影像科室、醫學工程、信息工程等科室和部門為了某一項影像學檢查同時在同一個數字化技術平臺上工作的情況,傳統的工作流程和機構設置可能隨之不得不做相應的改革了。

四是數字化醫院、數字化醫療衛生網絡建設及遠程診療將得到很快發展。我國數字化醫院的建設主要在部分大醫院推行,并且發展很不平衡,建設目標各異,更無統一標準。在數字化醫院建設的早期,這種現象是必然的。但下一步可能在面上要增加覆蓋度,使更多的醫院、更多的病人在數字化建設的推進中獲益。數字化醫療衛生網絡的建設在試點的基礎上會加快推進,這會成為我國醫療衛生改革推進的重要標志之一。結合我國人口眾多、醫療衛生資源分布極不平衡的實際情況,遠程診療的推廣和應用會是促進我國優質醫療資源效益最大化和快速提高廣大欠發達地區和邊遠地區醫療衛生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五是數字醫學的學術隊伍和學術組織會快速發展。由于數字醫學事業發展的需要,全國學會成立以后,現已有6個省市成立了地方學會,其他省、市、自治區都在積極籌劃成立各自地區的數字醫學學術組織。除了縱向的學術組織外,在全國數字醫學分會下,還會成立一系列的全國性的專業委員會,以便于小同行之間的更專業的學術交流。數字骨科、婦產科、肝膽胰外科、整形美容科等專業委員會都已經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有的以籌備組的形式已經開展了多次學術活動,有的已經進入到了最后的申報程序。

數字醫學是一項嶄新的事業,是數字化高新技術在醫學領域應用而誕生的一個新生事物,就像一棵破土而出的新苗,雖然生命力巨大,但它還較稚嫩,需要有志于這一事業的全體同道辛勤耕耘和細心澆灌,并為它提供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陽光和及時的雨露,在不久的將來,它才能成長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References)

[1] Spitzer V M, Ackerman M J, Scherzinger A L, et al.The visible human male: a technical report[J]. Am. Med. Inform. Assoc. 1996, 3: 118-130.

[2] Park J S, Chung M S, Hwang S B, et al. Visible Korean Human. Improved serially sectioned images of the entire body. IEEE Trans Med Imaging 24, 2005: 352-360.

[3] 張紹祥,劉正津,譚立文,等.首例中國數字化可視人體完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02, 24(10): 1231-1232.

[4] 原林, 唐雷, 黃文華, 等. 虛擬中國人男性一號(VCH—M1)數據集研究[J]. 第一軍醫大學學報, 2003, 23(6): 520-523.

[5] 張紹祥, 傅征. 中國工程院《工程前沿 第11卷 數字醫學的現狀與未來》 [M]. 第1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信息

在2008年的第11次中國工程前沿——數字醫學學術研討會上,由鐘世鎮院士、戴尅戎院士、王正國院士、阮雪榆院士、俞夢孫院士、朱曉東院士、傅征教授、張紹祥教授等8人聯名申報了成立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的建議書。經中華醫學

會、中國科協和國家民政部審查和批準,于2011年4月25日批復準予成立中華醫學數字醫學分會(Chinese Society of Digital Medicine),并于2011年5月21日在重慶第三軍醫大學召開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年會。

成立大會上,經民主選舉產生了64位全國委員和23位常務委員,選舉產生了主任委員(第三軍醫大學數字醫學研究所所長張紹祥教授)和四位副主任委員(傅征教授、李蘭娟院士、宋志堅教授、方馳華教授),并任命了分會的秘書長和辦公室主任,成立了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組織機構。

數字醫學分會成立后,每年召開一次學術年會,每半年召開一次常委會。分會于2012年9月22- 23日在廣州召開了第二屆學術年會,于2013年11月8- 10日在福州召開了第三次學術年會,于2014年9月20- 22日在廣州召開了第四次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數字化微創外科學術會議。每一次學術年會都是數字醫學學術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檢閱,也是數字醫學學界各位專家、學者相互交流、互相啟發的一個平臺。

數字醫學的學術組織在全國如同雨后春筍,不斷蓬勃發展。廣東省數字醫學分學會于2011年成立,湖北省于2012年成立,重慶市于2013年成立了市級數字醫學學會,云南省、江蘇省和山東省分別于2014年成立了省級數字醫學學會,另有浙江省、河南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正在積極籌備中。

數字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會于2012年2月9日召開了成立大會及第一次學術會議,并每年舉辦一次學術會議。數字醫學分會也在積極申報3個專業學組,分別是:臨床數字骨科、數字婦產科、數字肝膽胰專業學組。已將申請書提交中華醫學會,等待審批,目前3個學組以專業學組籌備組的名義積極工作。

數字醫學分會成立后,最初將衛生部主辦的《中國數字醫學》雜志定為會刊,并于2011年12月出版了一期關于數字醫學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研究的專刊。數字醫學分會主辦的國際學術期刊Digital Medicine獲得了國際刊號,并已完成了第一期的稿源收集。這為數字醫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學術平臺,為數字醫學走向成熟學科邁進了一大步。

由數字醫學分會常務委員為主體編纂的數字醫學專著《數字醫學導論》已經完成編寫,并已交科學出版社,即將正式出版發行。這是本學科領域第一本全面闡述數字醫學理論的專著,為數字醫學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也為數字醫學的教學提供了教學材料,是數字醫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數字醫學分會正式成立后,也同期開始了分會網站的籌備工作,目前,官方網站http://csdm.org.cn/已經正式開通,正在努力建成數字醫學專家學者信息交流的平臺。

(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供稿)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cine as a new discipline in China

Shao-Xiang Zhang
Institute of Digital Medicine, The Third Military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Digital medicine, a new interdiscipline emerging with the arrival of digital age,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Taking advantages of the latest theories and advanced technologies abroad, a group of Chinese schola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digital medicine, have been working as pioneers to explore in the fi eld of digital medicine, an intriguing virgin land. After decades of efforts, they have created the conditions for establishing a new discipline: scientifi c research on digital medicine has been carried out throughout China; academic conference is held nationally once a year for academic exchanges; academic journal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have been launched; academic monographs have been published as th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is discipline; and a professional team has been built nationwide and devote to the study of digital medicine. From May 21 to 23, 2011, the founding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Digital Medicine and the fi rst annual conference were held at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in Chongqing, marking the birth of digital medicine as a new discipline in China. In the next few years, digital medicine in China will experience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During this period, 1) research on the bas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edicine will be further valued at the national level; 2) research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edicine will soon be on the rise across the country; 3)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cine will create a new group of disciplines and give ris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medical systems and institutions; 4) rapid development will be seen in the building of digital hospital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medical and health network and in the remote diagnosis; 5) the professional teams or organizations in digital medicine will grow quickly.

Digital Medicine; Computing Medicine; 3D Print; CT; MRI; Imaging; 3D Reconstruction;Discipline

R311

A doi 10.11966/j.issn.2095-994X.2015.01.01.04

2015-02-25;

2015-03-20

張紹祥,教授,第三軍醫大學數字醫學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解剖學會理事長,研究方向:人體解剖學,電子信箱: zhangcvh@aliyun.com

引用格式:張紹祥.我國數字醫學新學科的創立與發展[J].世界復合醫學, 2015 , 1(1): 24-29.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青青草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欧美第九页|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少妇精品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噜噜噜综合亚洲| 狠狠色综合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国产欧美另类|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 亚洲aaa视频|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天天躁狠狠躁| 97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AV网站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综合18p|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精品国产毛片|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亚洲综合专区|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91九色国产porny|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青青|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一区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中文字幕va|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semm亚洲国产| 色AV色 综合网站| 高清色本在线www|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欧美啪啪网| 日韩在线1|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