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琴沙黎明吳 昕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新疆烏魯木齊 830063; 2.新疆和田地區動物疫病控制與診斷中心,新疆和田 848000)
淺談和田縣動物疫病防控現狀及建議
關 琴1沙黎明1吳 昕2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新疆烏魯木齊 830063; 2.新疆和田地區動物疫病控制與診斷中心,新疆和田 848000)
和田縣位于和田地區中部,距和田市中心約1.2km。東南與西藏自治區相鄰,西南與印度實際控制區的克什米爾為鄰,北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與阿瓦提縣接壤。東西寬21~150km,南北長500km。總面積4.03萬km2,縣轄10鄉2鎮,194個行政村,1058個村民小組,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區。總人口24.76萬人,農業人口23.54萬人,占總人口的95.57%。年末牲畜存欄79.22萬頭(只、匹),全年出欄率71.2%。
和田縣;動物疫病;防控現狀;建議
(1)從國際疫情形勢看,全球范圍的動物疫情進一步加重,周邊國家疫情頻發,外疫傳入風險依然較高。
(2)從國內疫情形勢看,動物疫病病原污染面大,病毒不斷變異,防控形勢日趨復雜。
①從和田縣防控形勢看,疫情日趨復雜,發病風險較高,防控任務依然艱巨。規范動物及動物產品調運、流通和市場交易檢疫程序,加大對檢疫人員執法違規的處置力度,整治動物及動物產品經營市場,扭轉動物疫情在流通環節頻繁發生的局面。
(1)防疫質量。業內同仁就怎樣避免免疫失敗,提高防疫質量,探討多多,大多是疫苗質量(包括出廠、運輸保管、冷藏保存、稀釋)、免疫程序、防疫員素質、畜主配合等方面存在問題;我們曾進村入戶實地查訪,有的防疫密度很低,雖然隨機抽查并不一定代表結果或局部問題不能說明防疫的整體,但從中深思:建立長效防疫機制村級防疫是重中之重。
(2)監測與監督。存在的問題是監測取點少,有些取點代表性不強;取點抽檢少,包括路檢;其次是查堵分道多、逃檢多。各地防控工作進展不平衡,一些地方防疫監管和補免工作嚴重不到位;城鄉結合部、兵地交互區、偏遠地區監管仍存在盲區。特別是對當年新生幼畜補免不到位,漏免現象依然存在。
(3)檢疫監管。活畜流通環節檢疫監管工作難度大,監管措施不到位,使得活畜調運特別是跨省區調運活畜而引發輸入性疫情的風險居高不下。
(4)應急機制。和田縣在應急演練、應急培訓和應急網絡等方面還處于薄弱環節。
3.1 抓好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確保免疫密度和質量
(1)及早制定本地動物疫病免疫計劃和免疫實施方案,做好疫苗、消毒藥品等防疫物資的儲備和供應,保證關鍵時刻調得出、供得上、不斷檔。
(2)繼續深入探索,不斷完善與本地畜牧業發展相適應的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動態監管機制,切實做到養殖情況有底數、畜禽變動有記錄、強制免疫無漏洞。
(3)切實遵循“政府保免疫密度、業務部門保免疫質量”的原則,按照“應免盡免,不留空檔”的要求,組織實施好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強制免疫工作,切實做好新補欄畜和新生幼畜的補免工作;牧區推行夏季集中“補免月”制度;農區實行“補免日”、“補免周”制度。
3.2 加強疫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提高科學防控水平
(1)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的總體要求,堅持疫情監測與免疫效果檢測相結合、日常監測與應急監測相結合、全面監測與定點監測相結合及流行病學調查相結合、重大動物疫病和外來疫病監測與人畜共患病及地方流行性疫病監測相結合的“四個結合”原則,開展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2)加強“六個重點區域”(活畜禽交易市場、家禽和生豬養殖集中區、城鄉結合部、兵地交互區、邊境地區、候鳥密集活動區)的疫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及時對監測數據和調查情況進行匯總,為疫情風險評估提供科學依據。
(3)加大對各級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動物疫情測報站(監測站)、動物疫病診療機構和村級動物防疫員、村級疫情報告觀察員對動物疫情報告職責的管理力度,按照“及時、準確、嚴格、規范”的要求,準確報告疫情及防控進展情況,嚴格執行有關保密規定,規范疫情報告程序。同時,繼續堅持疫情舉報核查制度。
3.3 強化檢疫監管,促進防控措施的落實
(1)大力推進產地檢疫工作:按照“設點、建網、擴面、到位”的總體要求,遵循“方便群眾、便于檢疫”的原則,積極推行動物產地檢疫報檢點制度,充分發揮村級動物防疫員協助鄉鎮畜牧獸醫站開展產地檢疫工作的職能,切實提高出欄動物產地檢疫的開展面和到位率。
(2)狠抓流通環節檢疫監督:嚴格實行動物及動物產品交易市場監督查驗準入制度;活畜禽交易市場(農貿市場)定點監測、定期休市、定期消毒的制度;跨省區調運種用和乳用動物檢疫審批備案管理制度;公路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24h值班查證驗物制度;切實加大對異地活畜調運特別是跨省區活畜調運活動的監管力度,降低流通環節疫情發生及傳播風險。
(3)繼續推進動物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開展動物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工作,建立動物疫病可追溯體系,是發展現代畜牧業、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畜產品貿易的必然要求,是依法做好檢疫監督工作、實現全程監控的重要措施。
(4)加大對屠宰場、肉類市場、冷庫等有關場所的檢查監管頻次和力度,嚴厲查處拒絕免疫、逃避檢疫、私屠濫宰和運輸、販賣、加工病死動物及動物產品等違法行為,對病死畜禽嚴格采取“四不準一處理”的處置措施。
(5)嚴格動物檢疫監督證章標志的管理和使用,規范檢疫人員出證行為;實行檢疫執法人員違規責任追究制度。
3.4 完善應急機制,提高疫情規范處置能力
(1)及時參照國家和自治區下發的有關應急預案和技術規范,適時補充完善本轄區的應急預案和技術規范體系,不斷健全突發疫情應急機制。
(2)加強應急值守,切實落實節假日期間領導帶班及24h值班制度,確保防控信息渠道暢通。
(3)落實應急物資儲備制度,保證疫苗、消毒藥品、防護服、相關器械設施等應急物資的適量儲備,確保應急防控所需。
(4)強化應急培訓,動物防控人員應掌握相關法律法規、應急預案和技術規范的規定,熟悉突發疫情應急處置工作的程序和措施,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1] 常萬琴,楊麗霞.淺談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養殖與飼料,2010,(8):101-102.
關琴(1963—),女,本科,高級獸醫師,從事動物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