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來保
(懷寧縣石牌鎮農業站,安徽懷寧 246199)
秸稈資源作飼料的開發與利用
唐來保
(懷寧縣石牌鎮農業站,安徽懷寧 246199)
近幾年來,為實現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我縣與全國各地一樣大力推廣聯合收獲,秸稈還田,青貯氨化等秸稈加工利用技術,取得了較好效果。特別是通過實施秸稈還田與禁止焚燒,開展綜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目前秸稈綜合利用科技知識還未全面轉化為生產力,其原因是由于大多數養殖散戶存在傳統養殖觀念,新的科技知識沒有很好被消化吸收,加之我們當地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僅“留守族”的多是年老體弱者,現有的養殖者沒有能力挑起這副重擔,致使秸稈轉化飼料效率偏低。秸稈飼料發酵技術實際上是為解決秸稈資源轉變為經濟優勢,使秸稈增值牧業增效的農技推廣工作,我地這項工作仍有很大發展潛力。
秸稈;飼料;開發;利用
秸稈生物快速轉化劑及蛋白飼料技術、益生素制劑目前仍處在技術攻關階段,新的科技成果層出不窮、效價在不斷提高,養殖戶在選購秸稈生物飼料轉化劑時,務必認準有資質機構注冊商標的產品。
1.1 菌種的作用
1.1.1 通過功能微生物的發酵、降解和轉化等作用,秸稈中的粗纖維、半纖維素、木質素中的植物蛋白轉化為動物蛋白,并分解成單糖,同時也使氨基酸含量增加,因而容易被畜禽的胃腸吸收利用。
1.1.2 形成多種營養產物,提高飼料營養。功能微生物在發酵過程中形成大量的代謝產物,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纖維分解酶、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A、維生素D等,可使飼料中的各種營養成分及吸收率大大提高,這是普通飼料無法相比的。
1.1.3 含有大量的益生菌,顯著提高免疫力。發酵劑飼料中的功能微生物進入動物腸胃后,能夠殺滅有害菌,形成優勢菌群環境,能增強畜禽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1.2 秸稈原料經轉化后的特點
生物轉化劑的發酵特點。對秸稈進行發酵轉化處理后,秸稈的粗纖維含量比不發酵的秸稈成倍降低,粗蛋白含量比不發酵成倍提高,干物質的消化率提高40%以上,而且具有酒香氣味,適口性大大增強、采食率高達98%以上,比不發酵能節約秸稈30%以上。秸稈生物飼料轉化劑具有提高營養價值、改善適口性、綠色無污染、能耗低等優點,是當前最具應用潛力和發展前景的秸稈飼料生產技術。
1.3 配比要點
1.3.1 品種搭配。因各類秸稈營養成分和各種氣味不同,發酵后的飼料味覺也有一定差異,采用多種作物秸稈混合發酵,如玉米秸與小麥秸混合等等,這樣合理搭配原料發酵效果會更好,營養更全面。
1.3.2 粗精搭配。如在秸稈中加入10~15%左右的玉米面一同發酵;
1.3.3 飼喂搭配。發酵好的秸稈飼料,應按所需比例與全價飼料混合物拌勻一同飼喂,牛、羊、鴨、鵝和空懷母豬可單獨喂飼,也可摻入全價料中喂飼,用量:大豬按飼喂量的20~30%添加(以干物質計),小豬和雞、鴨按飼喂量的15~20%添加。
1.3.4 取料重量。每次發酵秸稈重量一般應不低于1kg,量太少不利于升溫,難以保證發酵質量。
2.1 微貯飼料的分類
微貯飼料通常分為:青貯、半干貯、黃貯、全價貯。
2.2 微貯飼料的效能
是在秸桿、牧草、藤蔓等飼料作物采用專業設備揉搓軟化,秸稈微儲技術是將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種——秸稈發酵活干菌(屬于厭氧菌)加入到秸稈中,使其密封儲藏,經過發酵,增加秸稈的酸香味,變成草食牲畜喜歡食用的主飼料。其特點:
2.2.1 秸稈微儲飼料成本低,效益高。在微儲飼料生產中,每噸秸稈干物只需要3克秸稈發酵活干菌,其生產成本只有氨化秸稈成本的17%,并且飼喂效果好于氨化秸稈。
2.2.2 秸稈微儲飼料消化率高。秸稈微儲后的消化率提高了24.14~43.77%,有機物消化率提高了29.4%。
2.2.3 秸稈較軟,且有酸香味,適口性好、利用率高,可增加家畜的食欲,提高采食速度40%,食量增加20~40%。
3.1 原料來源廣
秸稈、藤蔓、稻草、麥草等都可以經過發酵成為優質飼料。
3.2 成本低操作簡單
秸稈發酵飼料較尿素氨化飼料相比,成本僅為其1/4。
3.3 改善了秸稈的適口性
一般采食速度可提高30%,采食量可增加20%,長期飼喂無毒無害,安全可靠。
3.4 提高消化率和營養價值
纖維素降低10%以上,粗蛋白提高5~8%,干物質消化率提高25%,可達到60%左右,可以提高乳制品的乳脂率8%左右。
3.5 提高牲畜的抗病能力
可以抑制痢疾桿菌、志賀氏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多種致病菌的生長,提高牲畜的免疫力。
3.6 提高秸稈的利用率
秸稈利用率達到95%以上,適用于秸稈資源貧乏地區。
3.7 符合綠色食品要求
進一步減少了藥物殘留,改善了畜產品品質。
3.8 優化環境,凈化空氣
降低畜舍氨氣、硫化物等有害氣體含量75%以上,清除惡臭。同時也改變了周邊環境,解決了秸稈焚燒所導致的一系列問題。
選擇飼料原料時需要考慮的因素:① 是否容易弄到;② 營養價值如何;③ 消化率高低;④ 對代謝的影響;⑤ 污染情況;⑥是否會影響畜禽肉的食用品質。
4.1 對不同動物選擇不同秸稈
① 食草性動物(如牛、羊、等大牲畜)可利用玉米秸、稻秸、麥秸等低營養、高纖維和木質素的秸稈;② 單胃動物(如豬、禽類等)可選擇營養相對較高、粗纖維和木質素相對較低的植物原料,如花生秧、花生殼、稻糠、麥糠等為制作的原料。不能使用霉爛變質或有毒性秸稈,否則可抑制有益微生物繁殖,影響發酵;同時對喂飼的畜禽造成不良影響,應保持秸稈的新鮮度。
4.2 秸稈的保存方法
秋收時,將秸稈晾干、分類并壘成垛,頂部用塑料布或其他防雨設施蓋好,以防漏、淋雨雪,可長期保存。
搞好秸稈綜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意義。
從經濟方面看,我國農村每年的秸稈產量巨大,利用生物技術,開發出適用于不同動物的微生物制劑發酵的廉價綠色飼料,對發展節糧型畜牧業,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緩解日益嚴重的能源危機和環境保護問題起到決定性作用;通過把秸稈轉化為優質飼料,有利于促進畜牧業發展。牲畜通過消化吸收后將秸稈進一步轉換為天然的有機肥料,在促進了畜牧業發展的同時也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質肥料,整個過程形成了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
從社會方面看,充分利用秸稈資源,抑制秸稈焚燒,可以有效控制環境污染,應對氣候變化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政治方面看,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是農業領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可見開發利用秸稈飼料資源,是當前我們農技工作者面臨“三農”工作解決秸稈禁燒、促進農牧業良性互動循環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前景廣闊、利國利民。
[1] 劉稼芳,李杰.秸稈資源作為飼料的開發利用[J].飼料博覽,1998,(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