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貴
(上杭縣蛟洋鄉畜牧獸醫水產站,福建上杭 364204)
上杭縣槐豬產業化發展戰略思考
丁永貴
(上杭縣蛟洋鄉畜牧獸醫水產站,福建上杭 364204)
槐豬,俗稱“烏豬”,是福建省唯一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的地方優良品種豬,在上杭縣已有上千年的飼養歷史。槐豬采取傳統方法飼養,飼養時間長,具有肉質細嫩、營養豐富、膠質多、香甜鮮美等優點。
槐豬;產業化;發展;戰略
槐豬作為一種珍貴的品種資源,也是生物多樣性的組成部分,對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今后生豬改良的遺傳基礎。然而,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洋豬不斷進入中國,槐豬因養殖效益低下而市場拋棄,豬種瀕臨滅絕。為了保住這一珍貴的生豬品種資源,上杭縣人民政府于2000年2月啟動槐豬保種工程。保種十年來,成績斐然,產業結構初具雛形,產業化前景初露曙光。但是,在成績的背后,還存在一些影響槐豬產業發展壯大的問題。切實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對于槐豬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1.1 槐豬品種介紹
槐豬,分布于福建省閩西南山區一個較大的的范圍內,上杭是其中的主產區之一。
槐豬頭短寬,額部有明顯的橫行皺紋,耳小豎立,稍向前傾或向側稍傾垂,體軀短,胸寬而深,背寬而凹,腹大下垂,臀部豐滿,多臥系,尾根粗大,全身被毛黑色,乳頭5~6對。槐豬成年公豬體重62.29kg,體長107.06cm,胸圍87.0cm,體高53.18cm,成年母豬相應為:65.17kg,105.69cm,93.40cm,48.09cm。在一般飼養條件下,經產母豬平均產活仔數9頭,出生個體重0.61kg。槐豬具有早熟易肥、脂肪沉積能力強、肉嫩味美、瘦肉率低,生長速度慢,性情溫馴和耐粗放飼養管理等特點。
1.2 啟動保種工程以來的工作進展
由于槐豬生長速度慢和瘦肉率低,在上世紀80年代洋豬進入中國以來,槐豬因其比較飼養效益低下被市場淘汰,飼養量逐年減洗少,幾至滅絕。上世紀70年代末,上杭全縣槐豬尚有5萬頭,到1999年全縣進行普查時發現槐豬不足1000頭,只找到一只純種公豬。
2000年,上杭縣緊急啟動了槐豬搶救性保種工程,多方搜集種豬,組建了8個家系槐豬保種選育群,建設綠琦槐豬育種場。
同年8月槐豬被農業部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綠琦槐豬育種場的“槐豬的保種與選育”項目被省科技廳列入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項目于2007年經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獲得2008年省科技獎三等獎。
2004年10月,上杭縣完成了“槐豬質量標準”“槐豬飼養標準和無公害養殖操作規程”的起草與制定工作。
2005年,啟動了槐豬的營銷工作。在上杭臨江市場、東門市場建立銷售試銷專攤。2006年中秋節,龍巖市烹飪協會在上杭縣大酒店舉辦“槐豬烹飪比賽推介會”,并在龍巖、廈門等地建立銷售試銷專攤和專供,試行禮品包裝。從2007年開始,上杭縣政府加大了槐豬促銷宣傳力度,注冊了“雙吉”商標,通過了無公害產品認證,并舉辦推介會、美食烹飪大賽等活動。
2007年3月,上杭縣成為全省槐豬飼養種群最大的主產區,共有種豬6000多頭,年可生產槐豬及槐雜商品豬約3萬頭。槐豬保種經驗被中央電視臺第七套“每日農經”以專題節目推廣。經十年的努力,目前已完成了豬群的保種和選育等工作,初期具備槐豬產業化開發的種群基礎。
上杭縣委、縣府出臺了一系列槐豬扶持政策,鼓勵廣大農戶養殖槐豬。從2004年開始上杭縣對散養戶進行補貼。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上杭縣委將發展槐豬的舉措寫進“1號文件”。今年上杭縣委、縣政府加大槐豬發展的扶持力度,重點扶持規模養殖戶,對養殖50頭以上槐母豬的擴繁場每頭公豬一次性補貼500元,每頭母豬一次性補貼400元,出欄一頭商品菜豬每頭補貼40元,對營銷槐豬的公司或個人,按銷售數量每頭補貼40元。
2008年12月,上杭縣儒溪槐豬有限公司注冊成立,采取了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運作,簽訂槐豬回收合同,并在龍巖北市場建立槐豬肉專賣店,進行品牌營銷。
上杭縣大金槐豬有限公司在福州新華都超市有限公司設專柜銷售槐豬肉。
2011年3月,上杭槐豬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上杭在槐豬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一下邁了一大步。
2014年,上杭縣大金槐豬有限公司在福州沃爾瑪超市有限公司設專柜銷售槐豬肉。
2015年,上杭縣工貿公司介入槐豬產業,擬在一線城市開拓市場。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消費觀念促使了市場結構的改變。人們對豬肉的需求不再是量上的低層次滿足,而是逐漸轉向優質、味美的優質豬肉豬肉消費的結構化趨勢已經顯現。槐豬肉具有肥而不膩、肌纖維細,肉質細嫩、香甜、鮮美、含鈣高等優點,受到城鄉消費者的青睞,槐豬產業發展前景漸趨明朗。
2.1 槐豬產業缺乏核心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
槐豬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著力點在哪里,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同其它豬產業鏈相比,一是獨有的品種,二是原生態飼養,應從這兩個方面強化特質,構筑產業防火墻,培育產業核心競爭力。
槐豬原產地涵蓋多個地區,上杭僅是原產地之一。因些,槐豬無法申請縣級原產地保護。這是最為嚴重的問題。上杭縣的領導肯定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因此注冊了“雙吉”牌槐豬,但是這種方法的保護效力是不夠的。你可以注冊“雙吉”牌,別人可以注冊“單吉”牌、“三吉”牌,無法區隔可能的同質惡性競爭。
同是,槐豬同中國其它地方豬種相似,有洋豬所沒有的很多優良基因,如耐粗飼、免疫力好、產仔多、可以生態放養等。但是也有生長速度慢,瘦肉率低的問題。洋豬能有62%以上的瘦肉率,土豬瘦肉率只能達到40%,這意味著100kg土豬,只能賣40kg瘦肉,剩下的60kg全是肥肉,有多少消費者愿意買肥肉呢?純種槐豬的料肉比在4~5:1,而外三元洋豬料肉比僅為2.5:1左右。槐豬飼養期在10個月以上,而洋豬飼養期僅為3~4個月。
2.2 槐豬產業結構層次還不清晰
目前我縣從事槐豬產業的市場主體有綠綺槐豬保種場、儒溪槐豬公司,白砂大金槐豬公司,順鑫農業發展公司,25家鄉鎮槐豬擴繁場,散養農戶,還有在福州,廈門,龍巖的豬肉銷售點。這些點散在于市場,之間沒有清晰的層級,沒有以利益為紐帶的緊密聯結,還沒有形成核心企業。槐豬產業還沒有形成內生的發展動力,一旦政策失力,對產業發展影響大。
2.3 市場定位不準
目前,槐豬肉的銷售價偏高,普遍高出洋豬肉一倍以上。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飼養成本偏高,二是瘦肉率太低,土豬肥肉太多,既是優點也是缺點。洋豬能有62%以上的瘦肉率,土豬瘦肉率只能達到42%。意味著100kg土豬,只能賣40kg瘦肉,剩下的60kg是肥肉,三是規模不大,沒有規模效益。在沿海發達地區,品牌土豬肉的平均售價高于洋豬肉25%左右。廣東某著名品牌土豬肉價格也僅高出洋豬肉30%左右。肉價高企,限制了市場銷量。在細分的市場上,找準定位很重要。如果槐豬肉要做高端市場,意味著要開拓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并要有“曲高和寡”的思想準備。
3.1 培育核心競爭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槐豬產業的主在問題是缺乏,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把槐豬進行育種或雜交,提高品種的瘦肉率,培養出核心競爭力。在原產地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地一定程度的商標保護,如申請“槐”牌、“上杭槐”牌豬肉。對飼養過程,品種選育、雜交組合過程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研發槐豬專用飼料,這樣能較好地進行知識產權保護。
江蘇一個地方就把選育后的太湖豬命名為“新淮”豬,從而進行商標保護。如江蘇的二花臉豬分布于一個較大的范圍內,常州市武進區焦溪鎮作為核心產區進行保種,焦溪二花臉豬專業合作社注冊“焦溪舜山二花臉母豬”原產地證明商標和“焦溪舜溪豬肉”證明商標和“焦溪牌”種豬商標進行知識產要保護。
由于土豬瘦肉率低,大量的肥肉無人問津。這就產生了二個問題,或者提高土豬的瘦肉率,或者對大量的肥肉進行開發利用。提高土豬的瘦肉率就是利用純種槐豬作為素材開展育種或雜交,在盡量不降低肉質風味的情況下開展雜交以提高瘦肉率。目前在市場銷售的土豬肉多不是純種土豬肉。如廣西畜牧研究所利用杜洛克公豬與陸川母豬雜交出的“桂科1號”豬種,在保持了較多的肉質脂肪的同時,瘦肉率還比陸川豬提高了20%。又如廣東的“壹號土豬”]是 在廣西陸川豬種的基礎上,用太湖豬與其進行二元雜交,從而選育出來優質豬種,并已獲得國家商標權。因此,為了解決槐豬瘦肉率太低的問題,進行適當的選育和雜交是必要的。從遺傳學可知,槐豬的黑毛性狀對棕色為顯性,這就有了在不改變槐豬黑毛性狀的前提下進行雜交育種的理論基礎。已有的成功經驗表明,用含56.25%某外血的公豬和土豬母豬雜交[8],獲得的雜一代從屠宰率、瘦肉率、肌內脂肪、干物質含量等常規胴體及肉質指標分析,胴體性能及肌肉風味最好,瘦肉率大幅提高,而風味不減甚至更佳,而用含75%某外血的公豬和土豬雜交,雜一代的肉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
3.2 建立以利益為紐帶層級清晰的產業體系
一個成熟的產業體系應該是金字塔式的利益關系緊密,層級清晰的。整個產業體系分為三級,綠綺槐豬保種場處于金字塔的塔尖,職能為保種和為下一個部門開展雜交提供純種槐豬。綠綺槐豬保種場要壟斷槐豬原種豬的供應。壟斷是重要的,這是核心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構建牢固的產業體系。下一個層級是父母代場。父母代場利用保種場提供的純種槐豬開展雜交利用,為下一個層級提供雜交一代商品仔豬。以上二個層級適于龍頭公司動作。最后一個層級就是商品豬養殖戶,一般是通過發展加盟養殖戶的方式來做。發展合同養殖戶,合同養殖戶僅進行肉豬育肥,成品肉豬由龍頭公司回收銷售。這樣,龍頭公司向合同養殖戶提供雜交一代商品仔豬,提供統一的飼料獸藥和統一的服務,并回收肉槐豬,這樣的產業結構是可行的。
3.3 標準化飼養和槐豬肉的價格定位
標準化飼養主要是針對加盟養殖戶而言的,現在雖然做了一些這方向的工作,但還不夠,且是復雜而不易復制的。衡量標準化可行否的標志就是簡單并易于復制。一個標準化飼養過程至少包括以下幾點:
①標準化豬苗
父母代場利用原種場提供的純種槐豬開展雜交生產出的雜一代標準仔豬,并壟斷雜一代標準仔豬的供應,為加盟養殖戶提供統一規格的標準化的雜一代仔豬。將仔豬養到15kg左右,已經去勢、各種疫苗注射完成后出售給加盟養殖戶。這樣,養殖戶只管進行簡單的育肥,技術含量低,有利于提高加盟養殖戶的養殖成功率。這是發展加盟養殖成功的一個關鍵節點。
②標準化服務
統一的飼料獸藥、生產模式和技術報務是為了確保原生態飼養,確保生產出來統一的高品質槐豬肉的關鍵措施。為了減少養殖過程對環境的污染,建議采用零排放墊料養殖。
③標準化飼料
這是目前欠缺而又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要根據槐豬的生長特點,物化槐豬營養研究的最新技術成果,研制槐豬專用顆飼料。一些研究表明,槐豬早期的營養要求和瘦肉豬差異不大,可參照瘦肉豬的通用飼料。而在肉豬中大豬階段,由于生長速度較慢,營養水平比瘦肉豬可低30%左右。同樣,母豬階段也可以利用較多的粗飼料。這樣,槐豬的生長期長,耐粗性好,就可以適當時降低飼料成本,必須生產出價格水平較低的飼料,這樣飼養過程才能有利可圖。目前,很多槐豬飼養場利用雜交狼尾草打漿后喂養母豬,用地瓜皮、豆腐渣煮熟后喂豬,再喂少量精料,這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又保證了原生態飼料。不足的就是太費工,煩瑣,飼料來源不穩定,就是模式不易復制。應該廣泛利用來源穩定、價格低廉的工業副產品來生產槐豬專用飼料。這方面的最近的案例是長汀的河田雞專用飼料。
槐豬專用飼料的配方應該考慮多用非常規原料。在確保滿足營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種非非常規原料,以降低成本。有一份資料表明:純種大約克,體重100kg時,開始飼喂全脂米糠(不添加任何預混料、添加劑和藥品),每頭每天飼喂3kg,飼養155d后體重達230kg,日增重0.838kg,外表皮紅毛亮,體質健壯,消化系統功能旺盛,肌內脂肪、肌間脂肪生長良好,肌肉顏色鮮紅,肌肉系水率增強,貨架壽命延長。米糠同樣適于飼喂妊娠母豬。蛋白類的原料有酵母粉、干豆渣等。纖維飼料有蘋果渣、酒糟等,還可以適當利用干草粉。這樣,充分利用新飼料資源,原料盡量當地化,盡可能降低,飼料成本和采購方便,根據豬的生物學特性,滿足豬對營養物質需求,生產出高品質、低價格的槐豬專業顆粒飼料,。合同養殖戶在育肥過程中就只要喂槐豬專用顆粒飼料就行,生產變的極為簡單。為了保證槐豬肉的高品質,必須在生長過程中沉積足夠的風味物質。必須在飼料中添加一定能產生特定風味的原料。一項研究表明,在飼料中加入紫蘇,能提高豬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增加豬肉風味。在飼料中添加丁香、大蒜等也可使豬肉香味濃郁。槐豬飼料中添加什么風味物質為好,還有待于開展專門的研究。
④提供肉豬回收。
全部肉豬由公司根據合同回收統一銷售,不準加盟養殖戶自行出售肉豬。槐豬公司提供的服務多了,這樣才能夠產生足夠的產業鏈控制力,增強加盟養殖戶的向心力和忠誠度,從而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共同促進產業發展。
⑤槐豬肉的價格定位
槐豬肉的價格該如何定位呢?我認為,槐豬肉定價的參照物主要有三個,一是外三元洋豬肉,槐豬肉總體肉質要優于三元洋豬肉,定價當然要高于三元洋豬肉,要體現優質優價。
第二個參照物是中國其它地方豬種的肉價。我是這樣認為的,槐豬并不是中國最優秀的地方豬種,因些肉價要比照其它其它地方豬種的肉價適當定價。被譽為“國寶”級豬種里岔黑豬,肉價為60元/kg。
第三個參照物是野豬和人工飼養野豬的肉價,野豬即使是人工飼養野豬肉質仍然好于槐豬。野豬肉在農村的售價約40元/kg,而人工飼養的野豬肉價更低。漳浦縣的楊德英,他銷售野豬肉的價格僅在14~18元之間。
從銷售學原理可知,高價位是以縮小目標消費人群為代價的,因此,合理定價是重要的,因此,槐豬肉的合理價格應在洋豬肉之上,國寶級豬肉以下,并參照人工飼養野豬肉的價格,更能體現其競爭力。綜上,槐豬肉售價的合理區間應在10~20元/kg之間。
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優質豬肉的需求將逐漸提高,槐豬未來的發展空間會更大。只要我們進一步加強槐豬的知識產權保護,培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完善產業體系,找準市場定位,用科學的方法發展產業,用高品質的槐豬肉去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優質肉消費需求,上杭的槐豬產業一定會有一個輝煌的明天。
[1] 丁永富,羅世遠.加快上杭縣槐豬產業化發展的思考[J].福建農業,2011,(5):23.
[2] 徐秀媚.上杭槐豬產業化開發的對策與建議[J].福建畜牧獸醫,2011,(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