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巖松
(濱州市濱城區濱北街道辦事處,山東濱州 256611)
中國淡水水產養殖業的水環境影響及管理對策研究
杜巖松
(濱州市濱城區濱北街道辦事處,山東濱州 256611)
我國在淡水養殖方面規模巨大,但隨著淡水養殖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多的水污染問題,給我國環境保護以及淡水養殖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本文在對現在淡水養殖模式進行簡單介紹的基礎之上,分析了淡水養殖對于環境的破壞作用,并對這些環境問題存在的深層原因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措施。
淡水養殖;水污染;影響;對策
淡水水產養殖在養殖模式上可分為池塘養殖、湖泊河道養殖、水庫養殖、稻田養殖、圍欄養殖、工廠化養殖及網箱養殖等,其中集約化養殖方式為圍欄、工廠化和網箱養殖。其中前四種養殖模式主要根據養殖水域條件來區分,在我國具有較長的歷史。后三種養殖模式較集約化,即采用先進的養殖理念,使用先進的養殖技術和設備。
2.1 魚餌的污染
由于淡水養殖需要加入大量的飼料,這也是導致養殖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研究,投入的飼料往往30%被魚蝦食入然后變成排泄物排到池底。其他的殘餌以及動物遺體都會在水中分解,并消耗池塘中的氧氣,導致池塘滋生大量的病菌,嚴重降低水的自凈能力,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影響水產養殖。
2.2 藥物以及肥料的污染
通過加入化肥、豆漿等能夠顯著增加浮游生物數量;假如硫酸銅等藥物能夠減少池塘的有害生物。在這些技術為養殖戶單來經濟效益的同時,部分養殖戶重復使用同一種藥物,并且過量的使用藥物,造成藥物以及肥料的殘留。這些物質對于水質具有明顯的破壞作用,會加劇病原生物的蔓延。
2.3 底質富集
池塘下層氧氣條件較差,經過一定時間后,大量的殘餌、肥料以及水生生物的排泄物等會因為無法及時分解而不斷沉積,并與泥沙混合,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淤泥。在這層淤泥里,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先消耗了大量的氧氣,造成下層水長期缺氧;后則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產生了大量的有機酸和氨等,導致水的pH下降,這對養殖生物的生存和生長都是極其不利的。除此之外,淡水養殖還會造成周圍生態系統的破壞,并且影響景觀的環境。
3.1 中國淡水水產養殖業的水環境原因分析
(1)政府管理
首先,在管理體制上政府機構設置不合理,對于水產養殖并沒有專門的集權管理部門,分門別類的情況也十分嚴重。其中水產養殖證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管理,而水域環境由環保部主要進行管理,藥物以及飼料通過農林行政部門進行管理。多頭管理造成相互之間協調困難,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其次,法律建設不合理,關于水產養殖的環境標準沒有建立起來。最后,政府的執法狀況不佳。很多地方缺乏專門的水產養殖執法機構,現有的漁政部門對于魚餌投放、漁藥使用等技術缺乏必備的專業知識,不能夠很好的開展執法活動。執法不嚴也是較為突出的情況。相關部門的執法不力不僅會加大養殖活動的環境風險,也會使應該納入養殖成本中的水處理費用添加在了“收益”中。虛高的“利潤”會助推市場上對高污染養殖方式有利的不公平競爭。,這樣就導致了政府查處空虛化的情況出現。
(2)養殖場管理
養殖場產業較為分散,增加了管理的難度。大多數養殖場場主為個體戶,缺乏技術和管理措施,在實際操作中大量增加成本投入從而產生邊際效應,實際效果并不理想,違背了科學的原理。對于污染問題,養殖戶更是僅僅追求效益而對之不理。
(3)公眾監管
首先,我國的輿論監督機制不完善,對于公眾沒有正確的引道,對于公眾監管的法律條文規定都較為籠統,很少把公眾監管的具體要求進行詳細規定要求,使得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了較大的隨機性。
缺乏引導是公眾監督不足的一個主要因素,但從公眾自身角度來看,更主要的是“隨大眾”的心理因素凸顯,別人能夠忍受得了的自己也可以,只要不影響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即可,于是聽之任之,在無形中默許了水產養殖戶的一些非法行為。
3.2 相應對策
(1)健全法律制度建設,完善水產養殖法律法規體系
首先要通過立法,強制對人們的行為和觀念進行約束。根據實際國情并參考國際法律法規建設確立我國的法律法規。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水產養殖的生態環境補償制度建設,比如通過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機制,并對生態環境的旅游和經濟功能進行評估,從而核算生產發展造成的損失,通過制定標準核算排污費用,提高約束作用。
(2)加強政府機構設置和運行
首先要強化各部門的職能分工,形成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合作、共同參與、職責分明的情況。而這些制度首先必須通過法律進行保障和體現,在法律規定明確之后再進行實際的操作,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政府機構的功能。其次,必須要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提高執法的水平。為此,必須借助科研部門的力量,加大資金的投入,并購置水養殖必須的設備和儀器,提升管理水平。
(3)加強養殖場生態管理
首先要對水養殖從業人員進行水養殖知識教育和環保意識教育,提升他們的知識水平和環保意識。具體體現在引導養殖戶在設備、技術、工藝、產品等方面的教育;教育途徑上要努力拓寬,多進行講座和培訓班的構建。此外,還可以通過建立相關的協會促進各地區養殖場主的溝通和交流。探索多方面的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建立,培育和發展多種模式的科技服務組織,形成多種合作渠道的服務網絡。其次,可以通過媒體對環保問題進行宣傳,使環保的觀念深入人心。
[1] 楊宇峰.世界海水養殖發展與養殖漁業生態系統管理[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1-4.
杜巖松(1972—),男,山東濱州市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水產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