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琪
(南京市農業委員會,江蘇南京 210019)
加快畜禽養殖糞污處置工作的一些探討
周 琪
(南京市農業委員會,江蘇南京 210019)
本文從典型實例出發,探討了畜禽養殖糞污治理工作推進較難的原因,并從農業本質出發,統籌考慮畜牧業的協調發展,以區域治理為原則,加強協作管理,輔助適當的政府補貼,推進畜牧業養殖糞污的科學治理,真正做到養殖糞污治理“有為而治”。
畜牧;養殖糞污;處置;調研
南京金大象農牧有限公司是一家年出欄5萬頭規模的特大型生豬養殖企業。2008年,作為南京市溧水區區級招商項目,并經過市發改委的“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總投資達6000萬元以上,豬舍面積50000m2。該公司自2012年開始,因為養殖污水處置不達標,被溧水區環保局多次處罰,生產一度受到影響。為維持正常生產,公司領導層從2013年開始,下決心治理好養殖糞污。首先是化費10萬元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然后于2013~2014年,累計投資約1000多萬元,按照環保部門要求,安裝了污水厭氧發酵塔2座2000m3、有氧發酵池3座1300m3和一套日處理污水達500t的生物膜處理設施等。同時,公司還出資40萬元,安裝了全套自動監測儀,24h對出水口的水質COD、氨氮、pH值以及污水流量等指標進行檢測,僅自動監測儀的運行費用每年就達9萬元。目前,公司的養殖污水外排出水已完全符合國家《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但是,由于近幾年生豬市場價格波動日益激烈,該公司效益逐年下滑,2012~2014年的利潤分別為200萬元、20萬元和-500萬元,虧損嚴重。2015年的養豬效益好轉,但公司為保證排污達標,不能滿負荷生產,生產積極性大受影響。公司目前要維持正常生產,每年就要負擔糞污處理設施運轉費用55萬元以上,生產成本上升。與此不同的是,離金大象農牧有限公司約10公里的溧水雙勛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年養殖生豬1.2萬頭以上,相當于金大象養殖規模的1/3。“雙勛”從泰國引進技術建設了12000m3的模式沼氣發酵罐,只投資了不到30萬元。還能利用豬糞和污水產生沼氣發電,沼渣以80元/t價格賣給沃優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生產有機肥,沼液經過四個沉淀池的“四級沉淀”后,在儲存池儲存,每年4、5月份水稻栽種時,一次性向稻田灌溉,受到周圍農戶的歡迎。其全部污水處理設施包括沼氣設施、沉淀池、沼渣堆場等投入不超過80萬元。同金大象相比,雙勛公司的污水處理設施既將養殖糞污處理到位,又將畜肥資源充分利用,每年沼渣還能產生1~3萬元收益。
不同的治污理念會造成完全不同的效果。筆者認為,象“金大象”公司這樣為求完全“達標排放”的設施化治污的模式,缺少社會和經濟上的“合理性”:既沒有達到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資源化”的目標,也給養殖企業增加經濟上的巨大負擔,更主要是違背了農業的本質屬性。
養殖糞污處理推進較難,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認識上的原因。主要體現在養殖場管理著缺少治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少養殖場(戶)認為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只是政府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做得再好也不能在養殖上多賺一分錢,只要表面上能過得去,或者不被處罰就行。
(2)經濟上的原因。經濟問題是養殖場污染治理設施不到位的核心問題。實際上,象金大象農牧有限公司這樣投入巨資開展養殖糞污治理,是非常少的。目前,由于存在屠宰、加工和市場監管等問題,產業鏈被人為分割,養殖戶特別是生豬、奶牛養殖戶只是畜產品價格的被動接受者,畜產品的價格總體是比較低的。畜禽糞污處理設施投入成本難以在畜產品價格中得到體現。
(3)管理上的原因。管理問題是畜禽養殖糞污成為社會難題的關鍵原因。長期以來,相對工業和生活污染,農業污染特別是畜禽養殖糞污沒有受到較多的重視。由于法規與職權的關系,農業污染治理對于農業部門來說,無權處罰,管理手段有限。農業部門開展多年的清潔能源工作,在養殖場建設了大量沼氣設施,在促使畜禽糞污轉化為沼氣能源的同時,也對糞污作了一些處理,使糞污污染有極大降低。但沼氣設施主要還是從能源角度出發,距離糞污達標處理還有一定的差距。
當前,畜牧業養殖糞污治理還是要從農業生產“自然、回歸”的本質出發,統籌考慮畜牧業的協調發展,做到“有為而治”,而不是“為治而治”。重點要以區域治理為原則,加強協作管理,輔助適當的政府補貼,推進畜牧業養殖糞污的科學治理。
(1)從生態循環、資源利用角度出發,加快推進畜禽養殖糞污科學化治理。確定農牧循環利用為解決畜禽養殖糞污的重要渠道。畜禽養殖糞污治理關鍵在于種養平衡,畜禽養殖糞污應以“還田”途徑為最佳。實際中,往往是由于糞污的土地消解工作不到位,特別是有機肥的加工以及施用率不高,造成畜禽養殖特別是養殖較集中的部分地區出現污染。經測算,全市的畜禽養殖糞污以糞污還田形式,經土地循環綜合利用進行消解是完全可行的。根據國家環保部2009年開展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和2014年面源污染調查(華東區)數據測算,全市目前畜禽養殖年產糞污總量約為82萬t,按照土地糞污消解最佳值(每公頃土地糞污還田家禽5t,奶牛、生豬20t)計算,全市畜禽糞污消解所需土地不超過115萬畝,不到全市農業耕地面積的1/3。可以看出,目前的畜禽養殖糞便污染經合理途徑,完全可以通過土地進行全部消解。據市耕地保護站2012年的初步調查數據。全市取得肥料登記證的商品有機肥料生產企業共11家,2012年共生產有機肥料17.8萬t,消納畜禽糞便28.07萬t,其中消納南京本地畜禽糞便約17.41萬t,占到畜禽養殖年產糞污總量的20%左右。全市有機肥生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潛力。
(2)確定技術標準,加強糞污處置的技術指導和服務。農業部門作為養殖業的行業管理部門,可以制定近期農牧循環發展總體規劃,從推進清潔能源建設入手,引導養殖戶在沼氣設施基礎上,深入開展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農牧循環發展側重于解決養殖糞污的處置問題,通過推動有機肥發展和污水處理后還田,減少養殖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加快普及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技術標準,特別是推廣農牧循環利用技術模式,同時,聯合科研院所,編寫《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手冊》,對不同養殖規模,采取適宜的處理方式,以最小的成本達到糞污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加強培訓,做到一場一本,確保技術指導到位;同時,推進養殖糞污循環利用示范區建設,提高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示范區按照種植業面積合理養殖場(戶),有條件的可以建設糞污集中無害化處理中心,做到種養結合,循環利用。
(3)推進“區域治理”,加快畜牧業和生態環境統籌發展。制定畜牧業區域發展和區域治理模式的具體規劃和技術標準。一定的區域面積、以一定數量的農田確定一定養殖數量的畜牧發展,是統籌畜牧業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總體思路。畜牧業發展是會帶來一定的養殖糞污,但通過區域合理布局,優化養殖、農田、有機肥產業結構,合理確定相對區域內的畜禽養殖量、有機肥加工量、畜肥施用土地面積,促進種養結合和有機肥加工配套,可以在有效控制養殖糞污的同時,構建一個布局合理、規模適宜、管理科學、養殖標準的畜牧業發展環境,為市場提供健康營養的畜產品。南京沃優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是一家和南京春神蛋雞養殖場相配套的有機肥廠。公司目前生產能力為年產有機肥2萬t,除承接南京春神蛋雞場每年約3000多t雞糞外,還負責處理附近的雙勛生豬養殖場等規模養殖場每年6000t豬糞以及沼渣。生產的“創萬糧”牌生物有機肥有機質和養分兩項指標均高于國家標準,受到種植大戶歡迎。目前,幾家企業形成了一個以沃優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為核心,覆蓋周邊15~20km的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化利用圈。
(4)加強部門協作,推進養殖糞污處理的協調管理。前述,畜牧養殖糞污的形成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歷史形成的遺留問題。由于養殖分散,養殖糞污呈多點散發態勢,多年來缺少實際管控,管理難度較大,單獨靠哪一個部門難以有效推進。目前,各部門特別是環保和農業兩部門之間,工作協調存在較大的“不統一”,市環保局今年擬定的《南京市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暫行規定》中,“養殖場環境影響評價”作為《畜禽規模養殖糞污防治條例》明確規定為新(改、擴)建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必備條件,卻因為某種原因未納入畜禽養殖業中新(改、擴)建畜禽養殖場環境準入條件之一,實際上,不少農業干部認為,將“養殖場環境影響評價”作為新(改、擴)建畜禽養殖場的準入條件,是做好養殖糞污防治工作的基礎,能從一開始就督促養殖業者做好養殖糞污防治工作,對于養殖者提高治污意識有極大意義。
(5)加大政策引導,積極鼓勵和扶持新技術在畜禽糞便處理上的應用。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納入市生態補償政策范圍,給與一定的資金扶持。支持養殖場單獨或聯合開辦有機肥加工廠,在有機肥料加工和銷售給與技術和政策上的扶持。支持有技術力量的單位成立農業廢棄物處置技術服務公司,開展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服務,嘗試推行養殖糞污“第三方治理”。積極引導社會資金開展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對新上糞污處理設施及有機肥加工設備的給與一定的項目和貼息支持。鼓勵新技術在糞污處理上的應用,鼓勵養殖場自建糞污處理設施并正常運行,會有效促進養殖糞污處理工作。江寧區祿口街道魏莊村一家占地2hm2土地的蚯蚓養殖場,利用蚯蚓養殖處理牛糞,能在15~30d內將牛糞轉化為蚯蚓糞。蚯蚓糞是一種天然的有機肥,可以使用在多種農作物上,也可以使用在飼料加工上。同時,蚯蚓本身可作為魚餌,亦可作藥用。該場年處理牛糞能力達8000t以上,將附近南京光明奶牛養殖場全場700頭奶牛產生的糞便全部消納。六合區金牛湖街道的萬山中生養殖場,使用蠅蛆降解本場的豬糞,也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綜合而言,畜禽養殖糞污治理是一項需要全社會關心,多部門協調的系統工程,在方法上應從長遠出發,綜合考慮農業生產的特點,采取養殖業者能夠接受的方式,重點提高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效果。
[1] 朱德文,鐘成義,陳永生.畜禽養殖業糞污處理現狀與對策研究[J].家畜生態學報,2007,(28):163-166.
[2] 侯世忠,閆茂魯,宋學文.畜禽糞污處理和產業循環利用模式[J].當代畜牧,2014,(2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