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順宏 劉祥祥
(濟源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濟源 459000)
動物檢疫材料的采集和檢疫方法探討
史順宏 劉祥祥
(濟源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濟源 459000)
動物檢疫是消滅畜禽傳染病的重要手段,是獸醫防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做好動物檢疫工作能夠避免畜禽類傳染病的發生。動物檢疫工作具體包括使用各種診斷方法對動物產品,進行疾病和疫情的檢測,確定其是否帶病,一旦發現疫情必須立刻采取相應措施防止疫病的進一步擴散和蔓延。因此做好動物檢疫材料的采集和檢疫十分重要。
動物檢疫;采集;檢疫方法
動物檢疫就是應用各種診斷方法,對畜禽及畜禽產品進行疫病檢查,確定病情,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疫病的發生、擴散和蔓延,盡快地撲滅疫病的流行。文章就動物檢疫材料的采集和檢疫方法展開討論,介紹動物材料的采集原則和目前比較常用的檢疫方法以及在工作中的心得體會闡述如下。
動物檢疫材料的采集一般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標準,分別為典型原則、合理原則、適時原則、無菌采樣和安全采樣。(1)樣本的選擇要具有代表性,如果是活體采樣要挑選典型動物,具體為具有典型癥狀并且沒有接受任何藥物治療的動物。確定動物個體后,對于材料的選擇也要求典型,如應該選擇病原體含量比較高的部位進行采樣。對于患細菌性疾病的動物,應注意采集其血液、口鼻分泌物、乳汁、膿汁或局部腫脹滲出液、體腔液、尿液、生殖道分泌物和糞便等。動物尸體采樣:以無菌操作采集有病變的組織、器官或病變最明顯、最典型的部位,含病毒或細菌量最多的臟器或內容物;供病理組織切片的樣品,應包含有病變和其周圍較正常的組織,包含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2)采樣是還要選擇合理的個體數目,一般而言對于群體發病類的疾病,需要選取至少5個動物個體作為原始樣本。同時一定要保證樣本的數量可以滿足實驗需求,還要考慮到備樣的可能性。(3)采集樣本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比如應該注意采樣的節令性,對于病死的動物要求立刻進行采樣,尤其在氣溫比較高的夏季,為了避免動物尸體進一步腐爛,采樣時間一般不能超過死亡時間后4h。拖延過久,則組織變性、腐敗,影響檢驗結果。而對于初步診斷為病毒感染的動物,如從其活體上采集病料,必須在發病初期、急性期或發熱期進行,否則病毒會很快在血液中消失,組織內病毒的含量也因抗體的產生而迅速下降。(4)采樣過程應該為無菌的過程,因為許多樣本需要進一步進行微生物學、血液學的相關檢測,所以必須符合相關的實驗要求,采樣部位、采樣用具、盛放樣品的容器均需滅菌處理。做到既要避免污染,又要防止病毒被滅活。(5)采樣過程中的采樣人員的安全性也十分重要,相關采樣人員要嚴格按照規范采樣流程進行操作,避免可能的感染事故發生,一旦發現疫情也要及時匯報并隔離病源,防止進一步的環境污染和疫情擴散。當懷疑為炭疽時應禁止剖檢,可在頸靜脈處切開皮膚,抽取血液做血片數張,立即送檢。
動物檢疫包括臨場檢疫、抽樣檢疫、隔離檢疫和實驗室檢疫。臨場檢疫包括問診、嗅診、聽診、叩診、觸診、視診等一系列的檢查,是動物檢疫的常用方法。個體檢查主要針對具有可疑病態的動物,檢驗的目的是初步判斷動物個體是否有病,然后再進一步進入實驗室檢測的步驟。人體肉眼無法準確觀測到樣品組織的許多病變過程,如腫瘤的發生、腦組織病變等。所以需要借助組織切片和染色技術,如石蠟切片、蘇木素染色法等技術。
2.1 病理學檢查技術
被檢動物中,具有臨床癥狀,一般的檢疫方法又不能確診,或病畜出現死亡,則應進行病理學檢查。有些疫病如豬萎縮性鼻炎、馬鼻疽、新城疫等通過病理剖檢常可獲得確診。即使不能確診,也能提示出診斷方向。進行病理剖檢時,還需無菌采取病變組織。以供組織學檢查或病原學檢查。
2.1.1 病理剖檢檢查技術
動物病理剖檢檢查技術主要包括:(1)剖檢前尸體表征檢查。對動物尸體剖檢前檢查尸體體表特征,以排除炭疽等惡性傳染病。惡性傳染病禁止剖檢。(2)外部檢查。檢查尸體變化、皮膚、被毛及營養狀況以及天然孔。(3)內部檢查。皮下檢查、內臟器官的檢查、口腔、鼻腔和頸部器官的檢查。(4)剖檢檢查。
2.1.2 病理組織學檢查
病理組織學檢查能夠彌補肉眼檢查的不足,進一步明確病變性質,常使疫病得到確診。常用的有石蠟切片、蘇木素一伊紅(H·E)染色法、快速冰凍切片。
2.2 病原學檢查技術
動物的很多傳染病都只能通過病原學檢查技術進行確診,它的特點是較復雜,要求一定的技術和設備條件。(1)細菌性傳染病病原檢查:顯微鏡檢查法、培養檢查法、生化試驗、動物試驗。(2)病毒性傳染病病原檢查:先要進行病毒分離培養.而后采用以下檢查方法:包涵體檢查(狂犬病、偽狂犬病、犬瘟熱病毒的包涵體)、病毒培養性狀觀察(雞新城疫病毒、雞痘病毒、細胞病變)、病毒形態學觀察(有直接電鏡觀察和免疫電鏡技術)、病毒核酸檢測(聚合酶鏈式反應)。(3)寄生蟲病病原檢查:蟲卵檢查法(直接涂片鏡檢和集卵法檢查)、蟲體檢查法。(4)PCR技術:在動物檢疫中,它主要用于微量樣品和不完整病原的檢測,尤其適用于個體極小、難于觀察且難于人工培養的病毒的檢測。過去用常規檢測技術幾天甚至幾周才能完成的試驗,用該技術幾個小時便可完成,這使禽流感等疫病的病原檢測技術獲得突破。并且該技術操作的每一步都不需要活的病毒,不會造成病原對環境的污染,對防疫有重大意義。
2.3 免疫學檢查技術
免疫學檢查技術對于傳染病的診斷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許多傳染病的抗原、陽性血清和診斷液已商品化,只要采取可作為抗原的被檢病料或被檢血清等便可進行。免疫學診斷具有需時較短、操作簡便、結果可靠的優點。主要方法有凝集反應,如直接凝集反應、間接凝集反應、血凝和血凝抑制試驗;沉淀反應,如環狀沉淀反應、瓊脂擴散反應。
[1] 王柏學.動物檢疫樣品的采集和檢疫方法初探[J].吉林畜牧獸醫,2009,30(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