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習濟周文兵
(1.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畜牧獸醫站,江蘇連云港 222100; 2.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塔山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江蘇連云港 222123)
提高母豬繁殖力的措施
王習濟1周文兵2
(1.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畜牧獸醫站,江蘇連云港 222100; 2.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塔山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江蘇連云港 222123)
所謂繁殖力可概括為豬維持正常繁殖機能生育后代的能力,影響母豬繁殖力的因素主要有:受胎率、產仔數和斷奶仔豬數。這里主要談影響母豬繁殖能力的因素及一些相應的措施。
母豬;繁殖力;措施
繁殖率是反映母豬繁殖力和豬場生產管理水平的重要經濟參數。影響母豬繁殖率的因素很多,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飼養管理因素等。要提高母豬繁殖利用率、必須建立并保持合理結構的母豬群體,加強母豬各階段的飼養管理,合理淘汰生產性能低的母豬、控制繁殖障礙性疾病及傳染病。采取提高母豬繁殖率和仔豬成活率的綜合技術措施,將母豬潛在的生物生產力轉變為現實生產力,實現高產仔、高成活、高效益。
目的是促使母豬正常發情,有利于配種受孕,增加產子數。母豬在空懷期間應多喂些青綠多汁飼料,使母豬在配種前保持中等膘情。科學喂養原則是:后備母豬在配種前12天左右,經產母豬在再次配種前,喂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飼料,補足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適當增加舍外運動和日光浴時間,可以增膘復壯,促進較早發情、排卵和接受交配。
母豬在配種前10~20d,多喂優質飼料,可以刺激母豬多排卵,從而在分娩時至少多產1頭子豬。母豬配種后,要把日糧減回到正常喂量,否則會造成過胖使胚胎死亡率提高。總之,產后母豬勿使其過瘦,否則會延緩發情,排卵數也少,甚至不易懷孕,反之也勿使其過肥而導致不發情。改善妊娠母豬飼養管理,提高胚胎死亡高峰期的胚胎成活率。第一個胚胎死亡高峰期是配種后9~13d,死亡率在50%左右。因此,應盡量減少此時期各種應激因素,一般是在配種后3周左右,要保持母豬原圈原來的飼養方式飼養。第二個死亡高峰期是妊娠后大約第三周,死亡率大約是30~40%,應注意各種應激和營養缺乏因素。此外母豬妊娠后期死亡率大約是15%。因此,應加強母豬妊娠后期的飼養管理。
母豬配種過早,不僅產子少,還影響母豬自體正常的生長發育。應當在體重、年齡均已達到,并且發情2~3次后才能配種。如引進的良種二元母豬為12個月左右,體重為100kg以上最為適宜。
適時配種是決定母豬能否受孕和產子數多少的關鍵因素。大部分母豬在仔豬離乳后7d就有發情現象,有些健壯母豬可能于離乳3~4d后就有發情現象,因此,最好能在離乳后3d,開始注意觀察母豬的發情,做到適時配種。但因品種、年齡、季節、氣溫等不同,在配種時間上也有所不同。如引入的良種二元母豬在發情開始后的第3~4d,待母豬的陰門紅腫剛開始消退,并有絲狀黏液流出(民間稱吊線),按壓母豬后軀呆立不動時為較佳配種期。
豬人工授精技術是以種豬的培育和商品豬的生產為目的而采用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進行科學養豬、提高能繁母豬生產力、實現養豬生產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主要優點如下:
(1)提高優良公豬的利用率,促進品種改良和提高商品豬質量及其整齊度。采用母豬人工授精技術,一頭公豬可負擔500頭母豬的配種任務,繁殖仔豬一萬頭以上。對于優良的公豬,可通過人工授精技術,將它們的優質基因迅速推廣,促進種豬的品種品系改良和商品豬生產性能的提高。正是所謂的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
(2)克服體格大小的差別,充分利用雜種優勢。在自然交配的情況下,一頭大的公豬很難與一頭小的母豬配種,反之亦然,根據豬的喜好性,相互不喜歡的公母豬也很難進行配種,這樣,對于優秀公豬的保種和種豬品質的改良,都將造成一定的困難,對于生豬養殖場來說,利用雜種優勢,培育肥育性能好、瘦肉率高、體型優秀的商品肉豬,也將會造成一定的困難。而利用人工授精技術,只要母豬發情穩定,可以采用生豬人工仿生輸精給母豬配種就可以克服上述困難,根據需要進行適時配種,這樣有利于優質種豬的保種和雜種優勢的充分發揮。
(3)減少疾病的傳播。進行人工授精的公母豬,都是經過檢查確認為健康的豬只,只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配種,減少采精和精液處理過程中的污染,就可以減少部分疾病特別是生殖道疾病的傳播,從而提高母豬的受胎率和產仔數。
(4)克服時間和區域的差異,適時配種。自然交配時,往往面臨由于母豬發情但沒有公豬可利用,或需進行品種改良但引進公豬又較困難的局面。而采用人工授精,則可將公豬精液進行處理保存一定時間,可隨時給發情母豬輸精配種,可以不引進公豬而購買精液,攜帶方便,經濟實惠,并能做到保證質量和適時配種,從而促進養豬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早期斷奶可以使母豬早發情,早配種,提高母豬產子胎數和產子數。其具體做法是,選擇在仔豬8日齡開始調教誘食,到了25日齡,實行逐漸斷奶法斷奶。斷奶時將母豬轉移到空懷舍。仔豬留在原欄,吃原來的乳豬料并適當控料,同時逐步轉換飼料,并保持舍面清潔,訓練仔豬在固定地方排糞尿。
應避免妊娠母豬受到過強應激,嚴禁飼喂腐敗變質的飼料,減少環境條件及氣溫的劇變,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小群或單欄飼養,應防止擠斗引起機械性流產。母豬妊娠后要控制飼料的喂量,一般在妊娠后30d內每天飼喂1.6~1.8kg,30~60d每天飼喂2.1~2.3kg,6~108d每天飼喂2.5~2.8kg,最后7d逐漸減少,直至每天1.2kg為止。飼料中必須保證各種營養物質的平衡,尤其是要供給充足的蛋白質、鈣、磷等。適當增加粗纖維含量,可達10~12%。對于個別偏瘦、偏肥的母豬應適當加、減料,使妊娠母豬保持中等偏上膘度。平時要做好防疫消毒工作,消除體內外寄生蟲。另外,引起母豬繁殖障礙的傳染病較多,因此,在生產中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打好預防針,減少疾病發生,提高母豬繁殖率。
母豬在分娩前,對欄舍、豬體進行清洗、消毒。分娩時要有人照顧,接產時保持環境安靜,動作要迅速、及時,若有難產,通常用催產素肌肉注射。若30min后仍未產出,則要進行人工助產,助產人員一定要按操作規程做好各項助產工作。母豬產后應少喂飼料,同時連續3~5d適當補加食鹽、麥麩,1周內喂料量不宜增加太快,2周后開始正常飼喂。應注意檢查哺乳母豬的乳房,對發生乳房炎的母豬應及時采取措施治療。應按照哺乳母豬的營養需要配制全價日糧,認真控制飼料質量,全面滿足營養需要,特別注意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供給。泌乳期母豬可不限量飼喂,最好喂濕料或顆粒料,一般每天喂3~4次,同時給予充足飲水或使用自動飲水器。在泌乳期還要特別注意預防母豬便秘,母豬便秘可影響乳汁質量。
有計劃調整生產母豬的品種結構和年齡結構,及時將優質后備豬補充進去,保持合理健康的母豬群體結構。淘汰的原則一般為:①習慣性流產或子宮炎久治不愈的母豬;②連續3次配種不受胎或2個情期發情拒配的母豬;③7胎以上生產性能下降的母豬;④斷奶后2個月不發情的母豬;⑤哺乳性能差的母豬,如產后無奶或咬仔不讓吃奶等;⑥連續2胎產仔數在5頭以下的母豬;⑦產后癱瘓或患肢蹄疾病影響配種的母豬。
規模化養豬場要采取自繁自養,嚴防繁殖疾病的傳入。從外地豬場引進種豬須嚴格隔離觀察1個月以上,確保購進種豬的健康水平。對后備母豬在配種前應進行細小病毒病、偽狂犬病、乙腦等疫苗注射,防止繁殖障礙疾病的發生。對患陰道炎、子宮炎的母豬應及時治療,可用生理鹽水或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反復沖洗,注入青、鏈霉素,待子宮凈化后再配種。
[1] 劉貴蓮.淺談提高母豬繁殖力的措施[J].畜禽業,2006,(11):29-30.
[2] 石傳林,張玲,番興翠,等.提高母豬繁殖力的技術措施[J].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2002,23(9):33-34.
[3] 郭天錘,和東來,宋昕文,等.提高母豬繁殖力的綜合技術措施[J].中國豬業,2009,(7):32-33.
[4] 叢彬.提高母豬繁殖力的技術措施[J].湖北畜牧獸醫,2009,(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