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新平劉曉東劉文浩程德宏
(1.交口縣畜牧獸醫局,山西交口 032400; 2.武鄉縣畜牧獸醫中心,山西武鄉 046300)
淺述豬多病原“高熱混感”綜合癥的防治
范新平1劉曉東2劉文浩2程德宏2
(1.交口縣畜牧獸醫局,山西交口 032400; 2.武鄉縣畜牧獸醫中心,山西武鄉 046300)
目前,多種病毒、細菌混合感染成為豬病流行的主要特點。在臨床上,病原體為單純一種病毒或細菌的豬病幾乎不存在,只有病毒而沒有細菌或只有細菌而沒有病毒的豬病也幾乎不存在。豬病越來越復雜,以藍耳病、豬瘟、圓環病毒、偽狂犬等病毒病為原發病并發或繼發副豬嗜血桿菌、巴氏桿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病、附紅細胞體、弓形體等的多種病毒、細菌及寄生蟲的混合感染已成為目前豬病的普遍現象。
多病原;高熱混感綜合癥;防治措施
1.1 流行特點
本病不分日齡大小,各階段的豬均可發??;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但以夏季高溫、高濕的季節多發;該病呈局域性傳播;主要傳染源為病豬,可通消化道、呼吸道、蚊蠅叮咬等途徑傳染;仔豬發病率低、死亡率高,育肥豬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母豬發病高、死亡率低、流產率、返情率高。
1.2 常見臨床癥狀
高燒40~42℃,喜臥、厭食,眼結膜潮紅,眼分泌物多,眼瞼紅腫,后期眼眶青紫色;流鼻涕、鼻塞、繼而流膿性鼻液,咳嗽、呼吸加快,3~5d擴散到全群,嚴重豬呈腹式呼吸死亡;病初全身皮膚發紅,后期發紫,尤以臀部、肚皮、四肢末梢發紫為重,腹部皮下有紫色彌散性出血點;部分豬發病后,嘔吐、肚脹、后肢無力、便秘或拉稀;母豬易流產,產死胎,產后久不發情,配種率下降或屢配不孕,部分母豬死亡大多因繼發肺炎而死;發病1~2d后,若出現全身抽搐、陣發性痙攣、尖叫、雙眼發呆倒地側臥不起等癥狀死亡率極高。
1.3 病理變化
剖檢會發現每頭豬的病理變化不完全一致,95%基本一致的為:血凝不理石花紋肺漿膜纖維素偽膜,肺間質增寬、水腫對稱性胰樣變,肉樣變,切死灶、黃染、白斑,邊緣淤血,切面灰白色壞死灶,邊緣變枯萎縮,心外膜頭兩端大面積出血,邊緣有梗死灶,個別病例出現脾臟萎縮;肝臟萎縮,有點;膀胱粘膜有大小不一出血點,喉頭出血,內有白色泡沫樣液體,腦部有瘍灶,個別病豬關節滑膜增厚,形成關節病變等。
2.1 病因分析
“混感”綜合癥經常是由變異性藍耳病毒、豬瘟病毒、豬圓環病毒、豬偽狂犬病毒、豬附紅細胞體、弓形體、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等多種病原混合感染所致的一種死亡率極高的烈性傳染病。通常各種應激因素是發生本病的誘因,如:高溫高濕、免疫接種、轉群、突然換料、長時間飼喂高蛋白、高銅、高砷物質及霉變劣質飼料、酸敗食物、泔水等,引起免疫力低下,這期間一種或多種病原趁機體抵抗力弱而侵入發病,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繼發感染而表現嚴重癥狀。
2.2 病理分析
一些病毒病,特別是圓環病毒病、藍耳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不僅損害豬的內臟組織器官,引起器官組織變性,導致器官功能衰竭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而且,還損傷呼吸道上皮,使支原體、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巴氏桿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等細菌侵入機體大量繁殖導致死亡率增加,更加嚴重的是這些病原體特異性侵蝕免疫器官,在其中繁殖定居,破壞機體免疫系統,形成免疫麻痹或免疫抑制,使受到免疫麻痹或免疫抑制的豬體對人工接種的疫苗無法做出應有的免疫應答,因此,造成對侵入機體的病原菌失去抵抗力。
3.1 加強護理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豬舍通風降溫并提供充足的飲水??晒┙o病豬多種維生素和投服水分多的西瓜、黃瓜、梨等青綠多汁飼料。
3.2 藥物治療
個體對癥治療:
(1)病毒病和血液原蟲病為主時:豬只出現精神沉郁、高燒40~42℃,喜臥、厭食,眼結膜潮紅,眼分泌物多,眼瞼紅腫,后期眼眶青紫色;病初全身皮膚發紅,后期發紫,尤以臀部、肚皮、四肢末梢發紫為重,腹部皮下有紫色彌散性出血點:
①干擾素、磺胺間甲氧嘧啶分點肌肉注射。
②青開靈、林可霉素分點肌肉注射。
(2)病毒病和呼吸道并發癥為主時:豬只出現精神沉郁、高燒40~42℃,喜臥、厭食,流鼻涕、鼻塞、繼而流膿性鼻液,咳嗽、呼吸加快,3~5d擴散到全群,嚴重豬呈腹式呼吸死亡:20%氟本尼考+板蘭根注射液+林可霉素分點肌肉注射。
(3)當病毒病、血液原蟲病和呼吸并發癥都存在時請選用干擾素+磺胺間甲氧嘧啶+雙咪唑苯脲分點肌肉注射。
以上方劑應根據病豬的個體情況,任選一種深部肌肉注射,以免錯失治病的最好時機。
全群對因治療:
發病期間為了最大程度改善和恢復病豬的正常代謝機能應選用強力多維+葡萄糖全群飲水,以增強機體免疫力。
3.3 及時無公害化處理病死豬
治療經驗:對于病情反復或連續治療不見好轉的病豬要有耐心不要放棄治療,必須繼續用藥,用夠療程,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
[1] 李翠珍.豬高熱綜合癥的防治[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2,(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