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華
(云南省楚雄州祿豐縣黑井畜牧獸醫站,云南祿豐 651221)
豬的主要傳染病及其防制措施
鄧子華
(云南省楚雄州祿豐縣黑井畜牧獸醫站,云南祿豐 651221)
隨著養豬規模的擴大,豬病較多,影響到正常的養殖工作,也必然會帶來經濟效益的不利影響,為了進一步探究豬病的預防和治療,以下對此進行詳細闡述。
豬;傳染病;防制措施
1.1 傳染來源
主要指體內有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并不斷向外界排出病原微生物的豬。包括病豬和帶毒豬兩種類型。
1.2 傳播方式和途徑
豬傳染病的傳播方式有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兩種。直接接觸是在沒有外界因素參與下,由病豬與健康豬直接接觸而引起的傳染方式。間接接觸是病原微生物通過傳播媒介間接地使健康豬發生傳染。間接接觸的傳播途徑為:病豬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了飼料、飲水、空氣、土壤、用具等媒介物,健康豬通過各種途徑接觸這些被污染的媒介物而感染。
2.1 預防措施
建立和健全符合豬衛生的飼養管理等制度,主要是養殖檔案管理制度,獸藥、獸用生物制品管理制度,疫病監測及疫情報告制度,消毒制度,無害化處理制度,封閉管理制度,信息報告制度,動物免疫制度,畜禽標識制度,檢疫申報制度,獸用藥品使用及休藥期制度,隔離制度等十二個管理制度,實行嚴格的獸醫監督。
2.2 撲滅措施
及時發現、診斷和報告疫情;隔離病豬并封鎖疫區;對污染場所進行緊急消毒;對尚未發病的豬只進行緊急接種,對病豬要在嚴格隔離的條件下進行治療;因傳染病死亡的豬只尸體,應根據疫病的性質進行深埋、焚燒等處理。
3.1 豬瘟(CSF)
(1)病原及流行特征豬瘟又叫“爛腸瘟”,是一種濾過性小RNA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任何年齡、品種、和性別的豬在任何季節都可發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病豬是主要傳染源,凡是吃過被病豬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飼料或飲水的豬都能感染,也可通過呼吸道、眼結膜及傷口傳染,人、動物和昆蟲等都可能成為傳染媒介。豬感染豬瘟病毒后,經過4~21d便可發病。
(2)癥狀
最急性型:豬突然發病,沒有任何癥狀便突然死亡。
急性型:體溫升高40.5~42℃,不愛吃食或不吃食,不愛活動,精神差,喜歡躺臥、弓背、寒戰,眼結膜紅腫,有膿性眼尿、病初便秘,糞呈黑球狀,后拉稀并帶有粘液和血,耳后、腹部和四肢內側皮膚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出血斑,指壓不退色。公豬的包皮發炎有積尿,用手擠壓時,有惡臭渾濁液體射出。
小豬多見有神經癥狀,嗜眠、磨牙、全身痙攣等,急性病豬多在7天左右死亡,死亡率可達100%。
慢性:急性不死者轉為慢性,或者開始就呈慢性經過。
(3)病理變化
最急性型:主要僅在某些漿膜,粘膜和內臟有少數出血斑點。
急性型:主要是全身所有粘膜、漿膜、淋巴結、心、肺、腎、膀胱等有不同程度出血,淋巴結腫大明顯,脾不腫大,有出血梗死。
慢性型:主要為壞死性腸炎,一般見于回肓腸端。有扭扣狀的壞死。
近年來,有非典型性或溫和型豬瘟病豬出現,病勢較緩和,病程較長,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都不典型,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低,死亡的大多為仔豬。
(4)預防及防治措施
尚無特效治療藥物,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制”的技術。
①定期用豬瘟疫苗進行預防注射是預防豬瘟的唯一辦法。一般免疫期可達1年。具體免疫程序為:仔豬35日齡注射一次豬瘟疫苗、60日齡再加強一次,后備母豬配種前注射疫苗一次,經產母豬斷乳后發情配種前注射一次豬瘟疫苗,懷孕母豬嚴禁注射。
②建立封閉管理制度:發現病豬應立即隔離、病死豬應作無害化處理。
③建立無害化處理制度:對污染場地、用具用2%的燒堿水、氯制劑等強效消毒劑消毒。
④對同群未發病的豬用常量的5~10倍豬瘟疫苗進行緊急注射。
⑤加強飼養及環境衛生管理,減少應激,提高豬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3.2 豬口蹄疫病
(1)病原
口蹄疫病毒是目前已知病毒中最細微的一種,病毒本身粒子相差很大,為20~40nm。病毒在水泡皮、水泡液及淋巴結中含量最多,其次是病畜的血、乳、糞便及各組織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病毒。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很強,在自然情況下,含病毒和污染的飼料、飼具、毛皮及土壤等可保持數星期至數月的傳染性,低溫不僅不使病毒減弱,反而能保存病毒。病毒對乙醇、石灰等消毒藥品抵抗力很強,故不宜以這些物質作消毒用,實際消毒一般多用1~2%氫氧化鈉或1~2%甲醛溶液。
(2)病狀
自然感染的潛伏期為2~8d。主要癥狀在蹄部。病初體溫升高至40~4l℃,精神不振、食欲減少。蹄冠、蹄叉、蹄踵、敏感等癥狀,不久漸形成淡灰色或淡黃白色水泡。水泡內充滿透明或混濁的液體。水泡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爛的暗紅色,邊緣附有上皮碎塊,一個星期左右可結痂。如繼發感染,嚴重者侵害蹄葉,蹄殼脫落,蹄部不能觸地,病豬臥地不能起立。有時病豬鼻鏡、乳房也常常見到水泡,破裂后形成爛斑,尤其是哺乳母豬,乳頭皮膚上的病灶較為多見。口腔有病變時,豬只還有流涎癥狀。該病一般為突然發生。很少死亡,但哺乳仔豬死亡率高,而死亡常常是突然發生,在肢、蹄及口腔并無口蹄疫局部損害的痕跡。
(3)防治及預防
本病不允許治療,若發現疫情時要嚴格按疫情撲滅措施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疫情,以便對疫區實施封鎖、隔離、消毒。就地撲殺病豬和同群豬,全面普查,對所撲殺的病死畜、疫畜、同群豬作無害化處理,對非疫區和受威脅區,進行緊急疫苗預防注射,可獲得保護。需采集病料鑒定毒型的,要在嚴格消毒的基礎上采集水皰液和水皰皮,置于50%的甘油生理鹽水中密封,并嚴密包裝消毒后,迅速送有資質的實驗室鑒定。預防措施:加強產地檢疫,嚴禁從疫區購進動物及其動物產品。購進種豬前應嚴格檢疫,購進后隔離觀察一段時間,再檢疫,確認無病后方可轉入正常生產。此外還應根據當地流行情況,每年至少進行兩次相應毒型強化免疫注射。
[1] 陳伯祥,楊明.國內豬傳染病的防治現狀回顧及防制對策的探討[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09,(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