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君,楊 林
(1.四川省射洪縣明星鎮農業服務中心,四川 射洪 629204;2.四川省射洪縣太乙鎮農業服務中心,四川 射洪 629211)
榨菜無公害規范化栽培技術
謝麗君1,楊 林2
(1.四川省射洪縣明星鎮農業服務中心,四川 射洪 629204;2.四川省射洪縣太乙鎮農業服務中心,四川 射洪 629211)
射洪縣地處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土壤是紫色土。氣候土壤條件非常適宜芥菜類作物生長,常年榨菜種植面積近6667hm2,實施高產栽培對提高產量意義重大。因此,特提出單產4000kg/667m2榨菜無公害規范化栽培技術,以期進一步提高我縣榨菜種植水平。
榨菜;無公害;規范化栽培
榨菜是莖用芥菜,又叫莖瘤芥,目前在我縣廣泛種植,鮮食用量大,也是加工的主要原料。為進一步規范榨菜種植技術,提高產量,根據我縣自然生態氣候條件,結合多年種植經驗,特提出榨菜單產4000kg/667m2無公害規范化栽培技術。
根據栽培目的不同,選用較抗(耐)病或適應性廣的莖瘤芥優良品種,如涪雜1號、永安小葉等。
2.1 選擇床土并進行消毒
苗床地應選擇在背風向陽、排灌方便、土層深厚,質地較疏松的沙壤土,并遠離十字花科蔬菜。在播種前30~40d,結合深挖炕土進行消毒,一般施用氧化鈣150kg/667m2與床土混勻,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各100g,混合后對水30~45kg噴霧土壤。
2.2 施足底肥
床土整地時,苗床用腐熟的無菌土雜肥1000~1500kg/667m2和榨菜專用肥10~15kg/667m2,均勻撒于苗床土表面,然后潑施腐熟的人畜糞水30~50擔/667m2,再進行耕整。
2.3 整地作廂
床土要于播種前10~15d進行欠細整平,鏟除雜草,撿凈石頭、瓦塊等雜物,然后開溝作廂。廂寬1.3~1.5m,廂長隨地形和需要而定,廂面要細碎疏松。廂溝寬20~25cm、溝深15~20cm。床土四周要理好排水溝,以避免土中積水。
2.4 播種
2.4.1 適時播種 依據當地氣候條件、栽培目的及其品種特性,選擇適宜的播種期是榨菜栽培成功的關鍵技術之一。根據近幾年的指導和種植觀察,涪江兩岸海拔500m以下地區:“永安小葉”宜9月5~15日播種;“涪雜1號”宜9月8~15日播種。海拔500m以上地區,根據栽培目的(鮮食或加工)不同,相應比沿江地區提前或延后5~10d播種。如遇雨季,要選雨后天晴,苗床濕度適宜時播種;如遇干旱天氣,宜適當澆灌床土后播種。
2.4.2 稀撒勻播 稀撒以用種量來控制,種子發芽率在75%以上,苗床用種400~500g/667m2,發芽率在60%以下的,苗床用種500~600g/667m2;勻播就是采用分廂分種稱量播種,并與濕潤的草木灰和適量細沙混合均勻,進行多次撒播。播后再用草木灰或草木灰混細土蓋種。
2.4.3 防蟲保苗 播種后用90%殺蟲單原粉100g/667m2、米糠5~8kg/667m2、白糖水200~300mL/667m2充分拌勻,密閉30min后,撒入苗床土面,以防治跳甲、蟋蟀危害種芽幼苗,確保全苗齊苗。
2.5 苗床管理
當幼苗出現第2片真葉時,進行第1次勻苗,苗距保持3~4cm;當第3片真葉出現時,進行第2次勻苗,勻去劣、病、弱苗以及生物學混雜的特大苗。第2次勻苗后,施第1次追肥,施用腐熟的清淡人畜糞水40~50擔/667m2,尿素5~6kg/667m2;當幼苗出現第5片真葉時,苗床用腐熟的清淡人畜糞水50~60擔//667m2,對尿素5~6kg/667m2進行第2次追肥,培育壯苗。苗床期如遇干旱和草害,應注意抗旱保苗,增施清淡糞水,除去田間雜草。
3.1 本田選擇
榨菜栽培的地塊應選擇排灌良好、土層深厚、質地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的壤土、粘壤土、沙壤土;不宜選擇重粘土、沙土、過酸或堿性土壤,以及排水不暢、長期積水或容易干旱的地塊。
3.2 適時移栽
一般以菜苗出現第5~6片真葉、苗齡35~40d移栽為宜,力求在10~15d移栽完畢。移栽宜選擇在陰天或晴天的下午進行,并按大、小苗分級移栽,不宜在雨天或雨后土壤濕度過大的情況下移栽。
3.3 合理密植
根據氣候條件、栽培目的和品種特性,我縣榨菜生產的種植密度一般為7000~9000株/667m2。其中“永安小葉”為8000~9000株/667m2、“涪雜1號”為7000~8000株/667m2。在此范圍內,早栽宜稀、晚栽宜密;苗壯宜稀,苗弱宜密;肥土宜稀、瘦土宜密;用作鮮食蔬菜栽培宜稀,用作榨菜加工原料栽培宜密。
4.1 合理施肥
4.1.1 以榨菜專用肥作底肥 榨菜專用肥N、P、K含量高并有榨菜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增加產量、改善品質、增強抗性、減少土壤板結、減少病毒病發生的作用,務必作為種植榨菜的首選肥料。施肥方法可選用撒施或窩施:撒施是移栽前,用腐熟的土雜肥1000~1500kg/667m2、榨菜專用肥40~45kg/667m2,均勻撒于土面上,然后欠土,盡量把肥料均勻地欠入土壤耕作層內,再打窩進行菜苗移栽;窩施是移栽時,用腐熟的土雜肥1000~1500kg/667m2、榨菜專用肥40kg/667m2左右,將肥丟在窩內一側距菜苗8~10cm處,注意根肥隔離,并進行蓋土。
4.1.2 以農家肥為主搞好追肥 移栽后1~2d,用腐熟的清淡人畜糞水施“定根水”。移栽后15~20d施第一次追肥,用尿素4~5kg/667m2對腐熟的清淡人畜糞水20~30擔/667m2;移栽后45~50d施第二次追肥,用尿素15~20kg/667m2、過鈣5~10kg/667m2、氯化鉀8~12kg/667m2,對腐熟的人畜糞水30~40擔/667m2;移栽后75~80d,視苗情長勢,看苗施肥。追肥應注意考慮土質、氣候、苗情等因素,若遇天氣干旱應以清淡糞水為主,加強抗旱保苗;如土壤濕度過大,盡量減少糞水用量,增加干肥用量;耐肥較弱的品種,盡量控制氮肥用量;需肥量較大的品種,適當增加氮肥用量。
4.2 中耕除草
在第2次追肥后,菜株未封行前,進行淺中耕鋤松表土、除去雜草。若土壤濕度過大、板結,則應提前進行行間深中耕,實行亮行炕土,再配合施提苗肥,提高菜株長勢。以后是否中耕除草,應根據田間雜草情況、土壤板結狀況和菜株長勢因地制宜進行。
榨菜病蟲防治仍需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一是育苗地要盡量選擇3年內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塊;二是最好使用防蟲網育苗,以減少蟲害,相應減少病害發生;三是大田栽培要注意合理輪作,最好水旱輪作,以減少病源;四是全生育期要搞好肥水管理,促進植株健壯生長以提高抗性;五是發現病苗病株要及時拔除,以防止病害蔓延。除此之外,按以下方式防治:
5.1 蚜蟲防治
當菜苗出現第一片針葉時,開始第一次施藥,選用10%吡蟲啉20~30g/667m2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0~20g/667m2對水30~45kg/667m2噴霧,以后每隔7d噴藥1次,移栽前加施1次,移栽后再施1次。
5.2 菜青蟲、蚜蟲共同防治
當菜苗出現10%以上的植株葉片被菜青蟲危害后就應進行防治。可選用16萬單位BT可濕性粉劑60~100g/667m2、菊酯類農藥100~150mL/667m2或1.8%阿維菌素100mL,加10%吡蟲啉20~30g/667m2或70%的艾美樂顆粒2~3g/667m2,對水40~50kg/667m2進行噴霧。
5.3 病毒病防治
應以苗期治蚜避害為重點,通過防治蚜蟲,以防止病毒病侵染和傳播。當大田生長期間有中心病團出現時,應及時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40~60g/667m2或50%病毒必克水劑50mL/667m2對水40~50kg/667m2噴霧,每隔7d噴藥1次,連續防治3~5次。
5.4 霜霉病防治
在發病初期,用80%的代森錳鋅100g/667m2或70%乙磷鋁錳鋅100g/667m2或56%嘧菌百·菌清水劑100mL/667m2對水40~50kg/667m2噴霧,7~10d噴藥1次,連續防治2~3次,輪換用藥。
5.5 根腫病防治
在莖瘤芥根腫病常發區或重病區,可選用90%“根腫消”,在移栽時用1.3kg/667m2對水400kg/667m2進行灌窩,防效達70%以上。
5.6 軟腐病防治
用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20~30g/667m2或8%寧南霉素水劑45~60g/667m2對水40~50kg/667m2,在發病初期開始用藥,7~10d噴藥1次,連續防治2~3次。
當菜株“冒頂”時收獲最為適宜,特別是“涪雜1號”應嚴格掌握此標準及時收獲。所謂“冒頂”,即用手分開2~3片心葉能見淡綠色花蕾的時期。過早收獲,莖瘤未充分成熟,產量不高,影響菜農收入;過晚收獲,青菜頭(莖瘤)含水量增加,皮筋增厚增粗,營養物質降低,加工成菜率下降,品質變劣。
[1]朱康龍.榨菜病毒病防治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02.03.
[2]劉遠芝.無公害榨菜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04.03.
[3]黃新燦.無公害榨菜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 ,2005.03.
[4]曹堅. 榨菜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 2008.03.
[5]張國春. 榨菜優質高產實用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1.03.
[6]楊偉斌.榨菜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研究初報[J].安徽農學通報,2009.12.
[7]朱黎明.榨菜專用肥對榨菜產量和質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4.02 .
2015-01-10
謝麗君(1964-),女,主要從事農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