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芬
(臨夏州動物衛生監督所,甘肅臨夏 731100)
依托清真品牌優勢 大力發展牛羊產業努力把畜牧上業培育成全州經濟的支撐產業
徐瑞芬
(臨夏州動物衛生監督所,甘肅臨夏 731100)
臨夏是一個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的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畜牧業在當地群眾生產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力發展畜牧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也是保持全州經濟社會穩步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州委、州政府提出“產業富民、農牧穩州”的發展戰略,把以牛羊產業為主的畜牧產業作為戰略性主導產業來抓,促進了牛羊產業的全面快速發展。
牛羊產業;制約因素;主要措施
2014年,全州牛羊飼養總量達到295.5萬頭(只),牛羊產業對全州畜牧業和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的貢獻率達到65%以上。具體表現出六個方面的特點:
1.1 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布局合理
臨夏州背靠青藏牧區,面向省城蘭州和東部農區,是西部地區肉牛肉羊及產品交易中心和主要的清真牛羊肉生產加工基地。全州正在加快建設以康樂縣為核心、西南高寒陰濕區為重點的高檔肉牛生產區,以臨夏經濟園區為核心、干旱半干旱區為重點的特色肉牛生產區,以東鄉縣、永靖縣為核心、東北部干旱山區為重點的優質肉羊生產區。
1.2 經營優勢突出,市場流通活躍
善經商會經營是臨夏穆斯林群眾的傳統優勢,全州有3萬多人常年在西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從事肉牛肉羊販運及產品銷售,形成了遍布全國的牛羊肉營銷網絡。臨夏清真牛羊肉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市場份額達到40%以上,青藏地區60%以上,蘭州市70%以上。
在穆斯林群眾中,發展牛羊產業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近年來,通過加快牛羊品種改良、秸稈飼料化科學利用、發展規模養殖等措施,使牛羊產業已成為全州畜牧業的特色優勢產業。2014年全州牛羊規模飼養量已占總飼養量的60.3%;奶牛存欄3.1萬頭,穩居全省第一。
1.4 加工企業健全,產業鏈條完備
全州現有畜產品加工企業43家,在國家級龍頭企業康美公司和7家省級龍頭企業帶動下,已建成5萬t國家清真牛羊肉儲備庫,“康美農莊”、“雪純”等清真冷鮮牛肉及熟食品已享譽隴原、走向全國、外銷中東。以“岡拉梅朵”、“斯禾雪域”為代表的酪蛋白系列產品已占國內市場份額的50%左右,還遠銷歐美。以“宏良皮業”為核心,形成了皮革加工企業集群,鞋面革系列產品產量在全國排名前三。
1.5 服務體系完備,研發能力增強
建成了較為完備州、縣、鄉三級公共服務網絡,正向村級延伸。強化產學研結合,與國內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在康美集團成立了牛業新產品研發中心,在華安公司成立了清真營養食品研發中心,在宏良皮業成立了國家皮革和制鞋工業甘肅研發中心。
1.6 機制不斷健全,產業升級加快
堅持區域化布局、規模化推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思路,按照“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走“強龍頭、建基地、帶農戶”的路子,逐步探索形成了“政府引導、協會組織,龍頭帶動、基地支撐,科技服務、市場運作”的牛業發展“康樂模式”。康樂縣已成為全省肉牛生產的排頭兵。
市縣級各級政府部門要依托現有農業示范區和特色農業產業化示范區,對生產經營條件進一步改善,強化技術設備支撐,重點扶持地方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經營大戶,培育國家級、省級、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動農產品生產企業呈現集群式發展,推動農產品生產企業呈現集群式發展。
實踐證明,政府的強力推動是畜牧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項目建設是增強畜牧產業發展后勁的重要舉措;依靠優惠政策打造融資平臺、吸納社會資金是增加畜牧業投入的主要途徑;“龍頭企業+基地+協會+農戶”是做大做強畜牧產業的成功模式;良好的群眾基礎是發展牛羊草食畜牧產業的活力和源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環境是打造清真畜牧產業品牌的最大優勢;科技進步是加快畜牧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轉變生產方式,發展規模養殖,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快產業化進程是提高畜牧產業經濟效益的必由之路;健全市場銷售網絡是發展畜牧產業的重要保障;堅持“農牧結合、為牧而農、為工而牧、循環發展”的理念是實現畜牧產業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存在主要問題:
(1)養殖總量不大,還需加快量的擴張;
(2)規模化比重不高,標準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3)基礎母畜不足,自繁自給能力差,架子牛羊對外依存度高。
(4)公共服務體系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5)養、加、銷各環節利益鏈接機制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當前,我州畜牧產業正處于結構優化、產業升級、轉型跨越的關鍵階段,產業發展具有疊加的政策優勢、獨特的區位優勢、特殊的產地優勢、厚重的人文優勢、良好的生態優勢、重商的環境優勢,加快發展的環境、政策和各項條件均已成熟。
3.1 發展思路
牢固樹立為牧而農、為工而牧、農牧結合的循環發展的理念,著力構建現代畜牧產業體系,扎實推進畜牧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特色化、品牌化和產業化,全力實施畜牧產業發展提升工程,為全州經濟發展和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做出新貢獻。
3.2 發展戰略
著力實現五個突破,一是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提高養殖規模和水平,在增加畜產品總量上有新突破;二是依托沿洮河、廣通河經濟帶,以皮毛加工為引領,在打造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群上有新突破;三是依托大夏河經濟帶,突出發展奶產業,在把臨夏建成面向蘭州的優質奶源基地上有新突破;四是依托清真品牌,將牛羊肉作為依托藏區融入蘭州都市圈的切入點,在畜產品營銷上有新突破;五是依托牛羊活畜交易市場和青藏線牛羊販運大軍,在打造成中國西部清真牛羊肉生產加工基地、牛羊肉及畜產品交易物流中心上有新突破。
3.3 發展目標
以增加能繁母畜數量、增強自繁自育能力為抓手,促進牛羊量的擴張和畜產品質的提高。在肉牛基地建設上,通過建設以康樂縣為核心的高檔肉牛生產區、以臨夏經濟園區為核心的特色肉牛生產區,做大做強自繁自育、異地育肥、屠宰銷售三條產業鏈,在繁育、育肥、屠宰、加工、銷售五個關鍵環節上形成核心競爭力。到2020年,使全州肉牛飼養量達到300萬頭。在肉羊基地建設上,通過建設以東鄉縣為核心的東北部干旱山區的肥羔雜交生產自繁自育區,培育“東鄉肉羊”地方品種類群,做大“東鄉手抓”羊肉產業;建設以西南部高寒陰濕區為主的肉用細毛羊自繁自育區,培育優質肉用細毛羊品種類群,打造優質毛肉兼用型羊產業;建設以中部川塬灌區為主的肉羊異地育肥區,開展肉羊快速育肥,發展肉羊異地育肥產業,打造屠宰、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網絡,實現羊產業的轉型升級。到2020年,使全州肉羊飼養量達到1000萬只。
4.1 強化惠牧政策落實,破解產業發展瓶頸
全面落實州委《關于加快富民產業培育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若干政策規定》,重點落實好牛羊能繁母畜補貼政策,破解產業發展瓶頸。
4.2 大力發展規模養殖,積極推進標準化生產
依托牛羊產業大縣建設,在不斷擴大飼養總量的同時,持續轉變生產方式,發展規模養殖,提高標準化水平。
4.3 深入實施良種工程,持續增強發展能力
鼓勵養殖場、養殖小區和個人建設奶、肉牛凍配站點,加大品種改良力度,著力打造“康樂肉牛”、“東鄉肉羊”、“河州奶牛”地方品牌,提高我州畜牧產業知名度。
4.4 強化草料資源開發,夯實物質基礎
以玉米秸稈青貯和優質牧草種植為重點,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戶與規模養殖場簽訂秸稈供應合同,鼓勵和支持養殖場、規模養殖戶建設永久性青貯窖池,探索建立青貯飼料加工企業和配送中心,提高玉米秸稈飼料化科學利用水平。
4.5 完善產業化經營體系,促進產銷利益銜接
以完善產、加、銷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畜牧專業合作組織為基礎、專業市場建設為突破、畜牧業營銷組織為紐帶,打造一批具有市場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地方品牌,切實加快產業化進程。
4.6 拓寬融資渠道,增加產業投入
認真研究政策投資導向,調研篩選產業發展項目,加大銜接爭取力度。建立健全畜牧業養殖貸款擔保平臺,完善運行機制,擴大融資規模。
4.7 實施科技興牧,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與養殖場結對,開展技術、信息服務和技能培訓,引導廣大群眾依靠技術,發展生產。
4.8 強化疫病防控,確保產業安全
全面推行動物防疫區域承包問責責任制,提高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對生產投入品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力度,確保產業健康發展。
[1] 馬友記,李杰,李海濤.甘肅省羊產業發展概況、存在問題與應用對策[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4,(S1):438-441.
[2] 臧強,李保明,施正香,等.我國舍飼養羊業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