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英
(門源縣東川畜牧獸醫站,青海門源 810399)
病死害動物尸體的危害及監管措施
劉紅英
(門源縣東川畜牧獸醫站,青海門源 810399)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公共衛生的安全。病死害動物尸體,具有潛在的疾病傳播危險,一旦將攜帶人畜共患病病原體的動物尸體拋棄,將會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對環境造成污染。現就動物尸體危害及對策淺談如下,以供同行商榷。
病死害;動物尸體;危害;處置;建議;措施
隨著我國畜禽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其集約化、規模化程度的得到不斷提高,動物疫病暴發種類也日趨復雜性和多樣性,病害動物的數量也隨養殖業的發展而不斷增多,給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和人們肉食品安全帶來很大危害。病死動物尸體隨意拋棄使潛在的疾病得到便利的傳播機會,一旦將攜帶人畜共患病病原體動物尸體拋棄在靠近生活區的環境中會對環境造成重大的威脅嚴重危害著人們健康,對環境造成重大的環境污染。更有甚者將病害死的動物尸體通過非法途徑流向餐桌,對人們健康直接造成重大的危害。因此加強對病害死動物尸體的管理與處置是我們動物衛生工作者必須要認真對待和研究的工作。
1.1 對環境的危害
未經過無害化處理的病死動物尸體,隨意亂拋后,在自然界中尸體開始腐爛變質,產生惡臭直接對附近的空氣造成嚴重污染,并引致大量的蒼蠅傳播病菌,部分病死動物尸體含有重金屬、硫化氫、毒物、氨等有毒成分,這些有毒成分直接滲透到土壤中,對地下水和周圍的環境造成巨大影響,并可能通過農作物的食物鏈,產生循環反復的生態危害,動物尸體的腐爛惡臭不僅嚴重市容和環境,更給市民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1.2 對人類健康及動物的危害
動物尸體尤其死因不明的動物尸體存在巨大的危害性,特別是因烈性傳染病、寄生蟲戶毒死的動物尸體,如不加處理隨意拋棄極可能導致病原擴散并引發更大的疾病暴發病,嚴重危害轄區內的人們生命及健康。我國每年居民因接觸非正常死亡動物尸體感染而發病的死亡的病例,特別是接觸人獸共患傳染病引發的疾病更多,這些病死害動物尸體對畜牧業發展和人類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
1.3 對食品衛生安全的危害
目前的規模化養殖程度不是很高,大部分地區存在在小規模化養殖,在對其監管上還存在一定的盲區,不能從源頭上確保百分之百的有效監控,導致肉品在養殖環節中存在著很大安全隱患。畜禽運輸和流通頻率的加大,這給動物衛生監督提出了新的挑戰,對疫病傳播和無害化處理帶來更大的風險和壓力。特別是屠場、小型養殖場、市場和個體飼養戶,將動物尸體出售給一些不法商販,經過加工成食品,進入人們幾乎不設防的日常生活中,由于消費者只憑感官無法識別肉質的好壞,尤其是經過加工成熟食品之后,更具有一種欺騙行為,直接影響了食品衛生安全,同時也是 “放心肉”工程實施的主要制約因素。
2.1 加強動物防疫執法力度
建立強有力的動物衛生執法和監督是有效杜絕病害動物尸體及其產品流向社會的必要保障措施,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要依照《動物防疫法》、《畜禽病害肉尸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規程》、《病害及病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完善動物尸體無害化監督控制、疫情預警報告,無害化處理制度,做到依法管理,真正實現綠色無害化處理病害動物尸體,更進一步規范養殖戶、屠場處理病死動物尸體的行為,工商、衛生、技術監督等部門要嚴厲打擊懲治拋售、收購、販賣、屠殺、加工病死動物尸體的不法行為,堵死了利用病害牟取暴利的渠道,斬斷因非法途徑使人類感染動物疫病的鏈條,消除人類健康的隱患。
2.2 選擇合適的地址,處理措施
要全面對病害死動物尸體的處理地的選擇一定要嚴格謹慎,要從防控疾病傳播、污染和當地民俗多的角度出發,處理廠選擇一定要遠離飲水源地、居民生活區、河流、公共場所、動物飼養和屠宰場所、交通沿線等地方,選址更不能靠近農田、公墓、洪水經過之處和公共視野。對其填埋處理時,要做好處理場的深度和寬度,其寬度和深度要根據填埋動物數量而定,保證填埋后的動物尸體距地表有1.5m以上的深度,同時做好防水處理防止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源。焚燒時,為保證燃燒充分和人身安全,最好選擇柴油,同時要輔之以木料助燃徹底焚燒。
2.3 加強養殖環節的管理
對轄區內的養殖場飼養的動物全部登記造冊,實行動物戶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動物死亡報告制度,要求飼養戶對死亡的動物按時報告,動物死亡后對其死亡數量通過網絡或電話報告給當地監督機構,如發生瞞報和不報者依法追求相關責任,并按照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補貼。結合已有的動物防疫屬地管理制度,建立符合當地的動物尸體的屬地管理制度,禁止動物尸體運輸、銷售、加工、私自處理,禁止離開動物死亡的地點,以便把尸體就地收集和封存。在區縣地區的養殖場、屠宰場的動物尸體,建議建立專人收集,并配制專用的尸體運輸車,直接運送到指定地點進行無害化處理。
2.4 加大無害化處理基礎和補償體系建設
有效預防傳染病是政府的一項公共管理職能,給予適當合理的補償也是有效預防和治療危害性傳染疾病的應當承擔的公共管理成本。當地政府部門應該加快對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基礎設備和設施的建設力度,根據各地不同的飼養量建立符合當地的實際的無害化處理中心,對轄區內的動物尸體進行分類收集與處理。建立非疫情一般性病死和死因不明的動物尸體處理補償激勵體制,將該項補償經費納入當地政府財政預算,通過政府出資做好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工作,補償養殖戶因動物死亡帶來的經濟損失,可大大激勵養殖戶對病死害動物處理的積極性,防止病死畜禽傳播擴散病原,有效的減少病死動物流入市場帶來的危害。同時,要積極探索有獎舉報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將這種做法固定下來,使之成為可反復使用的行為規范。
[1] 許靜.病死動物尸體不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危害及其對策[J].養殖與飼料,2013,(8):28-29.
[2] 賀春萌,鄭宇峰,汪冠群.病死動物尸體及其產品的危害及無害化處理現狀與對策[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4,(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