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芳 劉 俠
(山東省招遠市畜牧獸醫局,山東招遠 265400)
妊娠母豬的飼養技術要點
朱云芳 劉 俠
(山東省招遠市畜牧獸醫局,山東招遠 265400)
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水平將直接影響到母豬的繁殖性能和仔豬生產性能,進而影響豬場的經濟效益,是母豬養殖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
妊娠母豬;飼養管理;管理技術
妊娠期的母豬與后備母豬相比,在生理上具有新陳代謝旺盛,飼料利用率高,合成蛋白質能力強,增重快的特點。據試驗,給妊娠母豬和后備母豬兩者飼喂同一種飼料,且喂量相同,妊娠母豬不僅能承受生產一窩仔豬的需要,而且其增重還超過了后備(空懷)母豬。妊娠母豬飼料利用率高,增重快,但并不意味母豬妊娠期間的體重增加越多越好,而應該適度,初產母豬體重的增加應為配種時體重的30~40%,經產母豬則應為20~30%較為適宜。
母豬的早期妊娠判斷極為重要,若能盡早了解配種后的母豬是否妊娠,則可以針對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措施來提高母豬的繁殖利用效率。若未受孕,則應抓緊在下次發情時再次配種。如果母豬已經妊娠,則應加強其飼養管理。判斷母豬是否妊娠簡單易行的方法,一是觀察母豬配種后21天左右有沒有再出現發情:二是看母豬動態、行為表現,如食欲增加、增膘明顯、被毛有光澤、性情溫馴、行動沉穩、喜睡、尾巴自然下垂、陰戶縮成一條線、驅趕時夾著尾巴走路等現象,則可基本肯定已經妊娠。在生產實踐中,還常常發現個別的母豬妊娠后有假發情表現。假發情的癥狀是:發情表現不明顯、發情時間短,往往爬跨其他母豬,但不接受公豬爬跨。假發情母豬卵巢并不排卵,所以不能配種。如再次配種,對母豬胎兒生長發育不利,甚至會造成流產。妊娠母豬除假發情外,還有一種假妊娠情況。導致假妊娠的原因是:配種是成功的,也懷過胎,但由于胚胎早期死亡被吸收,而妊娠黃體仍繼續存在,還在分泌孕酮,所以出現假妊娠現象。預防假妊娠主要措施,一是改善母豬配種前后的營養條件,特別是在早春配種前要適當增喂青綠多汁飼料;二是預防和治療母豬子宮炎等生殖器官疾病,以保證卵泡的正常發育和排卵,保證胚胎的正常發育,減少死亡。
母豬整個妊娠期平均為14d(11~17d)。母豬開始妊娠時,其受精卵(合子)重量僅0.4mg,而到胎兒出生時,其重量為lkg以上,增加了250萬倍以上。妊娠期間,胎豬的生長發育是不平衡的,妊娠期胎兒的生長規律是前期慢、后期快、最后更快,胎兒體重的2/3是在最后1/4期形成的,據國外資料,妊娠40d時,胎豬體重僅為初生仔豬重的0.9%。妊娠40d后,開始加快。70d后胎豬生長發育進一步加快,80~114d期間生長發育更快:至90d時。胎豬體重可達到550g左右,占初生仔豬重量的39%。
通常情況下,妊娠期間胚胎的死亡率為20~45%,大多數死亡發生在妊娠的頭25d,其中以配種后的1~3d受精卵進入子宮前和9~13d胚胎著床期前后死亡率最高。胎豬死亡的第2個高峰期是母豬妊娠后和第21d器官形成期,常因環境等因素(如夏季高溫)及胎豬因爭奪胎盤分泌的類蛋白質營養物質而強存弱死;第3個死亡高峰期出現在母豬妊娠后的60~70d,因胎豬爭奪營養或受擠壓后臍帶受阻,會導致一批胎兒死亡或發育不良。
4.1 妊娠母豬的營養需求
妊娠期母豬對營養的需求有2個特點:第一,要求補充一定的能量,但又不能太高。這是由于妊娠期的母豬處于合成代謝階段,消化吸收能力極強,相對低的營養即可維持母體體況和胎兒生長需要,如過量飼喂,能量水平過高,反而會使胚胎死亡率增加,產仔數減少或產出衰弱仔豬,或引起難產并導致母豬分娩后食欲不旺,泌乳量減少。當然,日糧中能量水平也不能過低,否則妊娠母豬偏瘦,也易發生流產,并會使母豬斷奶后發情推遲,配種后受胎率降低。第二,需要有理想的蛋白質、賴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及必要的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并保持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這3種營養物質的平衡。實踐證明,如長期缺乏蛋白質,會引起母豬早產,產仔數少。蛋白質嚴重缺乏,會影響以后母豬的正常發情和受胎率降低。反之,如能保持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三者的平衡,則可使日糧中的蛋白質節減23%,飼料費用節約38%,且不會使母豬產仔數和仔豬的生長受到影響。據研究:能量的維持,在妊娠前期約占總需要量的94%,在后期約占總需要量的75%。妊娠母豬的維持能量每kg代謝體重每天需0.44J,1頭120~215kg的母豬每天需要維持代謝能17~25MJ,蛋白質90~140g。按初產母豬妊娠期增重50kg、經產母豬增重35kg(其中20kg為胎兒及繁殖器官的增量)計算,每1kg增重在妊娠的第1~84d需要代謝能14兆焦,粗蛋白300g。由此推算,可以得出妊娠母豬整個妊娠期每天總的營養需求為:前期和中期代謝能25g,粗蛋白質250g;后期代謝能29MJ,粗蛋白質300g。
4.2 妊娠母豬日糧的配制
妊娠母豬日糧的配制應按飼養標準執行。在配置配合日糧時應考慮以下原則:(1)應因地、因時、因氣候、季節、生產水平、母豬健康狀況進行適當調整,靈活應用。(2)在綠色、無公害前提下,盡可能采用本地地產飼料。必要時要對原料的安全性進行檢測。(3)注意飼料的適口性。(4)既要考慮市場價格、經濟成本,又要確保飼料品質。妊娠母豬不能吃發霉變質、有毒和有刺激性的飼料,妊娠母豬也不能吃冰凍的飼料,飲水要清潔。(5)要根據妊娠期的生理特點及胚胎發育規律配置日糧。能量'飼料前后期基本一樣,蛋白質和賴氨酸水平妊娠后期比前期高;每kg日糧蛋白質分別按11%和12%,賴氨酸分別按0.35%和0.36%配置;飼料中粗纖維一般以約占日糧的11~12%為宜。
根據實踐,妊娠母豬前期(從配種到妊娠90d)喂量宜少,營養價值宜高,一般初產母豬每天每頭日糧投喂量2~2.25kg,經產母豬每天每頭2.25~2.5kg;日糧中賴氨酸含量要求占0.5~0.65%,消化能以每天每頭12.5~13.5MJ/kg為宜;妊娠90~110d時,是胎兒快速增重期,妊娠母豬對飼料的需求量很大,每天每頭投喂量以3~3.5kg為宜;妊娠后期(從妊娠110d到分娩),每天每頭投喂量應減少到1.8kg,有助于減少子宮炎、乳房炎、無乳綜合征的發生。近年來,隨著養豬科學的發展,妊娠母豬飼喂量的理念,已由“兩頭低、中間高”改變為“兩頭高、中間低”的模式。所謂“兩頭高、中間低”就是妊娠初期(從配種到21d)階段與妊娠后期階段飼喂量基本相同,都給予較高的飼喂水平,而母豬妊娠21~80d階段仍然給予妊娠前期的較低的飼喂水平,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保證胚胎的正常發育,減少胚胎早期死亡。此種模式現已初見成效。妊娠期的母豬還應及時補充一些優質的青綠飼料,日糧組成中精飼料和青飼料的比例,可依據母豬妊娠期遞減,妊娠初、中期為1:4~1:6,后期為1:2~1:30。
6.1 定位欄飼養
定位欄飼養是將妊娠母豬從自己種后至產仔前一周,均飼養在寬60~70cm,長2~2.2m的單體欄內。定位欄飼養的優點是能根據豬體況、分階段合理供給日糧,不會引起母豬間的擠碰,既能節省飼料,降低成本,又能有效地保證胎兒生長發育。缺點是不能自由運動,母豬趾蹄病較多、死胎比例大、難產率高、母豬使用年限短,通常工廠化養豬場妊娠母豬多采用定位欄飼養。
6.2 小群圈養
小群飼養是將配種期相近、體重大小和性情差異不大的母豬飼養在同一欄,每欄4~5頭,到妊娠后期每欄飼養2~3頭:小群飼養的優點是妊娠母豬可以自由運動(有的國外還專為妊娠母豬設小運動場),死胎比例降低,難產率低,使用年限長;同時吃料時由于互相爭搶,可促進食欲。小群飼養的缺點是:首先,小群飼養無法控制每頭豬的采食量,因而易導致豬群出現肥瘦不均,如果分群時體重大小和性情強弱又搭配不當,則更會使膽小的母豬吃不到料,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反之,如加大飼料投喂量,則會造成飼料浪費,增加飼料成本。其次,小群飼養容易引起擁擠、爭食及返情豬爬跨等現象,使妊娠后期流產率增高。因此現在有的地方已出現這幾種改進方式:(1)后期定位欄飼養,前中期小群圈養。采取這一方法,雖然有助于在后期根據體況調整營養但仍難避免前中期采食不均的問題。(2)后期對體況過肥或過瘦的豬采用定位欄飼養,其他仍和前中期相同進行小群圈養。采取這一方式,其優點是可節省部分定位欄的建造費用。但問題依舊存在。(3)妊娠全期采用隔天飼喂方式,將到的飼料一次性添加給母豬,讓其自由采食,直到吃完為止,這一方法經試驗驗證是可行的,生產效果與定位欄相近。但采用這一方案應保證每一頭豬都有足夠的飼槽位置,防止加料時互相擁擠引發流產。(4)增加飼料中非營養物質如粗纖維含量。這一方法不足之處是,部分豬的采食量會隨之逐漸增加,因此既增加了飼養成本,又不能徹底解決母豬肥胖。
以上各個飼養方案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1] 解娟妮.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3):73-74.
[2] 張靜立.養好高產妊娠母豬的技術要點[J].中國豬業,2007,2(9):50.
[3] 吳鳳君.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要點[J].當代畜禽養殖業,2009,(11):34.
朱云芳(1975-),女,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