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貴
(重慶市涪陵區李渡街道畜牧獸醫站,重慶 408000)
小反芻獸疫的綜合防治技術
劉 貴
(重慶市涪陵區李渡街道畜牧獸醫站,重慶 408000)
小反芻獸疫是由小反芻獸疫病毒引起小反芻動物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該病定為A類疾病。2014年4月我區因山羊的不當引種而引發了七、八例小反芻獸疫疫情,其特征是發病急劇、高熱稽留、眼淚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爛、腹瀉和肺炎。本病毒主要感染綿羊和山羊。本文簡單的分析了該病的病原學特性,流行病學特征,臨床癥狀,臨床癥狀以及如何對該病進行診斷,以供參考。
小反芻獸疫;病學特性;診斷
1.1 分類地位
小反芻獸疫病毒(PPRV)屬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屬成員,與牛瘟病毒(RPV)犬瘟熱病毒(PDV)同為一個屬。
1.2 形態學特性
病毒有囊膜,呈多形性粗糙的球形或橢圓形,病毒顆粒較牛瘟病毒大,直徑為130~390nm,具有不分節段的單股負鏈RNA基因組。病毒囊膜上有8~15 nm纖突。纖突具有神經氨酸酶和血凝素活性。
1.3 理化特性
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弱,在體外存活時間不長,對乙醚、氯仿、苯酚、2NaoH等敏感,56℃病毒在淤血,脾、淋巴腺內的半衰期為5min,70℃以上迅速滅活.4℃下,pH7.2~7.9時病毒穩定,但如pH高于9.6或低于5.6時,病毒迅速滅活。
1.4 病毒分型
小反芻獸醫疫病毒只有1個血清型,但從核酸水平上分我誒4個群.其中I、Ⅱ、Ⅲ群主要分布于非洲。目前我國流行的病毒屬于Ⅳ群。
1.5 基因組
PPRV全基因組長約15948bp,RNA鏈從3’至5'依次是N-P(C-V)-M-F-H-L6個基因,分別編碼6種結構蛋白和2種非結構蛋白,其中F和H是主要的免疫蛋白。
2.1 易感動物
本病主要感染山羊綿羊羚羊駱駝美國白尾鹿等小反芻動物,山羊和綿羊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山羊高度易感,綿羊次之,羔羊比成年羊更易感。野生動物中野羊易感。牛呈亞臨床感染,豬可實驗感染,但不排毒。人不感染本病。
2.2 傳染源
患病動物和隱性感染動物為主要的傳染源。病畜眼、鼻、口腔等分泌物,病畜尿液、糞便等排泄物,病畜組織、血液或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飲水等也富于傳染性。
2.3 傳播途徑
本病主要通過直接和間接接觸傳染。呼吸道飛沫、飲水、精液、乳汁和胚胎均可傳播該病,其中呼吸道是主要感染途徑。
2.4 發病季節、潛伏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雨和干燥寒冷季節多發。潛伏期一般為4~6d,最短1~2d,長則10d及以上,國際動物衛生發典規定最長潛伏期為21d。
2.5 發病率和死亡率
易感羊群發病率可達60%以上,病死率可達50%以上。幼畜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般高于成年畜。
(1)患病動物發病急劇,高熱41℃,稽留3~5d。
(2)初期精神沉郁,食欲減退,鼻鏡干燥。有水樣鼻液或大量粘性濃性卡他樣鼻液,堵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難。鼻內膜發生壞死。眼內分泌物,出現結膜炎。
(3)發熱癥狀出現后,病畜口腔內膜輕度充血,繼而出現糜爛。初期多在下齒齦周圍出現小面積壞死,嚴重病例迅速擴展到齒墊、硬腭、頰和頰乳頭以及舌,壞死組織脫落形成不規則的淺糜爛斑。部分病畜口腔病變溫和,并可在2d內愈合,這類病畜很快康復。
(4)后期長出現帶血的水樣腹瀉,病畜嚴重脫水、消瘦,懷孕母畜可發聲流產。
(5)特急性病例安放熱后突然死亡,無其他癥狀,剖檢時可見支氣管肺炎和腸充血。
(1)尸體病變可見結膜炎、壞死性口炎等肉眼病變,嚴重病例可蔓延到硬腭及咽喉部。在鼻甲、喉、氣管等處有出血斑。
(2)瘤網胃、瓣胃很少出現病變,皺胃則長出現糜爛病灶,其創面出血呈紅色、出血。腸道有糜爛或出血變化,特別在結腸和直腸結合處常常能發現特征性的線狀出血或斑馬樣條紋。
(3)脾充血、輕度腫大,并可出現壞死性病變。
(4)淋巴結特別是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充血。
(5)組織學變化見口腔黏膜上皮細胞核濃縮或蹦解。口腔周圍出現中性多核白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肺周圍組織出現多核巨細胞以及細胞內嗜酸性包含體。
根據本病的流行規律、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
5.1 病原學檢測
(1)病料可采用病畜眼鼻棉拭子、淋巴結、肺臟、腎臟等病變組織,其中以新鮮的淋巴結、肺臟、腎臟為最佳,眼鼻分泌物次之。
(2)國內現建立的方法有ELISA、PCR、熒光RT~PCR方法.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抗原捕獲ELISA和PCR方法。
5.2 血清學檢測
采用新鮮分離的血清進行病毒中和試驗、競爭ELISA、間接ELISA等血清學試驗。
鑒別診斷:該病應與牛瘟進行區別,小反芻獸疫可引起山羊和綿羊臨診癥狀,但被感染的牛不表現癥狀,因此僅限綿羊和山羊發病時應首先懷疑為小反芻獸疫。
(1)按照農業部要求,種羊進行強制免疫。
(2)發生疫情的地區,以縣為單位,對易感動物實施強制免疫,建立免疫隔離區。
(3)免疫采用小反芻獸疫活疫苗(100頭份/瓶),按瓶簽注明的頭份,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為含1頭份/ml,每只羊頸部皮下注射1ml。
(4)稀釋后的疫苗應避免陽光直射,氣溫過高時在接種過程中應冷水浴保存,稀釋后疫苗應限3h內用完。用過的疫苗瓶、剩余疫苗及接種注射器均應消毒處理。
[1] 龍云鳳,劉曉慧,周曉黎,等.小反芻獸疫流行病學及防控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2012,(5):19.
[2] 印春生,支海兵.小反芻獸疫研究進展[J].中國獸藥雜志,2007,(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