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闖
(新疆石河子總場獸醫站,新疆石河子 832000)
牛股神經麻痹癥
馮 闖
(新疆石河子總場獸醫站,新疆石河子 832000)
閉孔神經麻痹,是閉孔神經受到損傷而使它所支配的后肢內收肌喪失機能的一種疾病。
股神經麻痹;癥狀;治療
單側或雙側股神經麻痹大多發生于難產的犢牛,尤其是強制性牽引病例被認為是因膝關節閉鎖隨之發生嚴重的股四頭肌伸張引起,直接傷害或腔隙綜合征傷害能同時引起股神經的損傷。在成乳牛回縮后肢掙扎起立時易造成股神經的損傷或麻痹,當牛有代謝疾病時如低鈣血,并處于光滑的地面或沒被套住時,常竭力反復掙扎直至造成股神經或股四頭肌的直接損傷和股神經的腔隙性損傷。成年牛股神經損傷常是雙側性的,患低鈣血的“爬行母牛”最易發生股神經損傷,一些開放式牛欄光滑地面也可能造成股神經損傷,因為常看到牛跌倒造成后肢向尾側伸張,患畜伏臥腹部、乳房、后膝背側著地,有時這些患牛難于將后肢交替放回腹下,也可能造成股神經損傷。
股神經麻痹的主要臨床癥狀是患肢不能負重,伸肌和支撐器功能喪失引起膝關節遠端所有關節的屈曲,但是沒有腓神經損傷時那種趾背側貼地和突球癥狀。若病畜能夠站立則用腳趾負重,患肢不能正常前行,在躺臥時因伸肌功能障礙,病畜很難將患肢放置在準備站立的位置,股四頭肌有明顯的顫抖,在雙側部分麻痹患牛掙扎站起時,后肢所有關節屈曲,腳趾負重呈下蹲姿勢。前肢放在正常位置之后難以承受較多體重。
雙側完全麻痹導致躺臥,而單側麻痹犢牛預后謹慎,波及股四頭肌和其它肌肉的神經性萎縮在10d內出現,數周后變得更重。與肌肉萎縮有關,髕骨可自由移動,因此,患肢功能障礙的原因可誤認為是髕骨脫位。
發現股神經麻痹后應立即進行藥物治療,可用地塞米松,非甾體抗炎藥(NSAID)、靜脈注射DMSO治療。患牛應移到鋪墊好的圈舍或場地好的地方,應避免光滑的地面以防疾病加重或使患牛進一步肌肉骨骼損傷,將患牛后肢放在適合的位置以便協助翻身,按摩和熱敷股四頭肌對治療也有幫助,也可補充些維生素E和硒,若患牛能站立,只需要認為舉尾或用器械幫助患牛站起,當使用器械時,一定要小心,決不能損傷股四頭肌。某些患牛在協助站立、護理2~3周后能慢慢恢復,患牛后肢逐漸恢復至完全站立,但不再有彎曲、下蹲、顫抖姿勢,若患牛只是一側麻痹,預后較好,若出現兩側股神經麻痹預后謹慎或不良。
鎮痛療法要依需而定,皮質類固醇治療通常只用一次,但嚴重的患畜可用3~4d,劑量要逐漸減少,DMSO靜脈注射治療只用一次。
因用力牽引而使股神經麻痹的犢牛預后不良,但可以推薦一定劑量的維生素E和硒為了避免褥瘡的發生,最好把患牛放在鋪墊和地面較好的圈舍,若 出現肌肉萎縮和髕骨松弛,則預后不良。
[1] 祁世榮.奶牛閉孔神經麻痹的發生與治療[J].中國獸醫科技,1992,(2):37.
[2] 竇春香,蘆寶林.奶牛閉孔神經麻痹的治療[J].中國牛業科學,2007,33(2):78-79.
[3] 祁世榮.奶牛閉孔神經麻痹的治療[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1992,(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