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毛卓瑪
(青海省達日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青海達日 814200)
我縣動物飼料監管措施及建議
拉毛卓瑪
(青海省達日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青海達日 814200)
現代畜牧業的突飛猛進,以“牛羊”養殖為主的傳統畜牧業面臨飼料需量倍增、飼料安全監管難度增大的困境。綜合對我縣動物飼料監管現狀的調研,找準發展中癥結,制定切合屬地實際、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維護了縣、區、鄉鎮各級責任區域內良性的飼料安全經營環境,并針對性提出幾點合理的建議,以資業內參考。
動物飼料監管;監管措施;建議
1.1 飼料及其添加物源頭監管
目前,我縣動物飼料監管內容主要是查處“過期、變質、添加違禁品”等項目。由于基層實驗室建設跟不上發展需要,檢測手段較單一、簡陋,導致部分飼料違禁添加物檢出率并不高,多數時間僅停留在檢查“過期、變質、不符合國家相關認證要求(標簽查驗)”等較為直觀的項目內容上。其中,簡單的檢測手段(快速檢測試紙),能檢測(含動物尿檢)出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蘇丹紅、蛋白精、安定等農業部規定禁用的物質,離國家規定的飼料安全監管檢測項目內容尚有很大差距。
1.2 農牧區飼料及其添加物應用環節監管
主要是針對規模養殖場(戶)、養殖小區的監管。我縣農牧區地大物博,以鄉(鎮)畜牧獸醫站派駐人員和村級防疫員為主的最基層監管隊伍基本上是按需配置,在上一級領導和監督下負責屬地監管,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農牧區養殖投入飼料安全。目前現狀是:對規模養殖場(戶)、養殖小區、養殖專合社的監管相對要嚴密一些,但散養戶多處于自由交易、監管盲區,且農牧民目前養殖投入品選擇上也較為盲目,在生產廠家、產品名目繁多的較混亂市場條件下,加之市場監管難以實現全覆蓋、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造成了一定的飼料安全隱患。
2.1 構建穩定規范的飼料監管體系
要建立以“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為領導核心,長期培訓、指導和監督區、鄉(鎮)等下一級依法開展責任轄區內的動物飼料安全監管;逐步完善、建立健全屬地長效監管機制,重點加強各地市場飼料生產、經營戶的監督管理,嚴禁假冒偽劣、過期變質、質檢不達標的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產品進入市場,危害養殖戶;盡量爭取辦理鄉(鎮)一級派駐人員的行政執法證件,按規定實現持證上崗,推進依法行政,建立基層飼料監管人員的法律支持保障,增強行政執法底氣,以利于將監管職責履行到位;建立省、州、縣(市)、區、鄉(鎮)等多級聯動的監管機制,重點強化上一級飼料安全源頭監管措施,從而有效降低下一級的監管難度,發揮最佳監管實效。
2.2 黨政配套措施
各級黨政要確立“分管領導負總責、行業負責人抓落實”的組織領導與監管機制,明確各級責任人“目標任務、責任分工、責任追究、監管職能職責”等,全面提高監管實效;加強國家飼料行業管理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管理條例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認知度,促進飼料行業的自律與合法經營、規范化管理;黨政牽頭,與飼料經營行業的法人代表簽訂相關責任書、承諾書等,各種規范管理的文件送達法人要按程序辦理如實、詳細登記,并具備回執文書等以備今后查考與追責;以規模養殖場(戶)、養殖小區、養殖專合社為重點監管對象,屬地派駐機構(監管人員)要指導、督促其建立健全養殖檔案,如實錄入相關飼料及其它原料的采購與使用信息,以備今后實行可溯源管理。
2.3 社會參與監督措施
主要是通過屬地政務信息報送、公開,以及行業監管部門及時通過媒體宣傳、業內外信息互動等多渠道宣傳,提高社會知曉率和參與率,自覺接受廣泛的社會監督,從而有效預防和打擊飼料行業的違法經營行為,維護正常的經營秩序;加大經營戶進貨渠道、產品批次檢查力度,立案查處違法經營行為,加大違法行為懲治力度,并及時予以區域內通報,擴大社會監督效應,增強監管效果。
2.4 制定切合本地實際的飼料暫行管理規范(條例)
實踐中,各地因飼養動物的種類、規模,以及地理區位、飼養方式等差異,其對飼料、飼料添加劑的選擇、應有也會有所區別,因而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屬地相宜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規范),進一步明確“禁止使用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范圍”、“允許使用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范圍”、“加強安全使用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綜合管理措施”、“養殖過程中飼料使用可追溯管理(養殖檔案建立)制度”等,如此可以達到更加理想的監管實效。
(1)結合我縣實際,飼料源頭監管應以加強生態安全飼料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應用為突破口,致力研發蛋白質飼料、農副產品生化飼料、中草藥(藏草藥)飼料添加物等,加速研制并推廣上述安全、無污染、高效的飼料及其添加劑,從而鞏固飼料源頭控制藥殘、污染等安全保障。
(2)加強飼料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盡快改變當前僅縣級以上有少數“持證合法身份監管人員”的現狀,推進基層官方獸醫身份轉化進程,保證基層派駐機構(人員)的身份合法性,依法持證上崗、依法履行行政執法職能,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撐。
(3)盡快完善我縣基層飼料監測體系建設,建立上下聯動的飼料安全信息網絡和基層飼料檢測實驗室,不斷完善飼料業信息采集和發布程序,逐步實現“省級飼料監管機構產品質量檢測評價中心、市場信息發布中心、技術咨詢服務中心、專業人才培訓中心”與地市級的信息、技術資源共享,從而加快實施飼料安全工程,改善飼料監測機構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飼料監測體系的檢測水平。
[1] 田建華,劉彥雷.加強飼料安全監管措施分析[J].中國飼料,2006,(19):41-42.
[2] 劉飛,張敏,肖燕.做好獸藥、飼料監管工作的措施及建議[J].農民致富之友,2014,(2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