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明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河舒鎮畜牧獸醫站,四川南充 637871)
蓬安山羊痘綜合防治建議
鄭 明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河舒鎮畜牧獸醫站,四川南充 637871)
各類痘病中山羊痘的危害性不容小覷,作為常見的接觸性傳染疾病,集中在每年的冬末春初發生。該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常給山羊養殖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因此要抓住時機做好預防和治療。結合診斷要點,文章提出綜合性防治建議,以供參考和借鑒。
羊痘;防治;建議
蓬安縣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北緯30°44'~31°17',東經106°10'~106°10'之間,東西寬約22.1公里,南北長約61公里,東與營山縣、渠縣接壤,南與岳池、廣安相依,西與高坪、南部相鄰,北與儀隴相連,幅員面積1334km2,耕地面積3.66萬hm2。蓬安縣資源豐富,植被種類繁多,非常適合發展畜牧養殖產業。近些年,隨地方利好政策的普及實施,養羊業得到飛速的發展,隨著而來的病害防疫問題備受關注,防疫工作落實不到位甚至會危害到公共安全。山羊痘是各種家畜痘病中危害比較嚴重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常在冬末春初流行。最初是個別羊發病,以后逐漸蔓延全群。致病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染,也可以通過損傷的皮膚或黏膜侵入,飼料、墊草、皮毛產品和體外寄生蟲都可成為傳播媒介。該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常給山羊養殖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因此要抓住時機做好預防和治療。
根據接觸史,典型皮疹及自愈過程,一般可做診斷。如有懷疑,可將損害的痂皮或活檢組織放在電鏡下觀察,如發現病毒包涵體,則診斷是無疑的。
2.1 流行特點
不分季節,此病均有發生。但是,以春秋較多見。此病重要傳染源為病羊,痘病病毒寄生呼吸道滲出物、痘疹滲出物、濃汁、痘疹痂皮、脫落上皮組織等,健康羊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將誘發此病感染。此病傳染途徑有呼吸道、消化道、受損皮毛,此外受污染的皮毛、飼草、飲水等,都是重要的傳染媒介。
2.2 臨床癥狀
患羊體溫41~42 ℃,呼吸加快,流淚,眼結膜潮紅,食欲減退或廢絕,精神沉郁,鼻孔流出膿性分泌物。病羊無毛或被毛稀少部位,如眼瞼、嘴唇、腋下、尾根、乳房、陰門等處出現黃豆大小的紅斑,紅斑逐漸發展成突出皮膚的痘疹,痘疹凹凸不平,質地堅硬。痘疹脫落后病羊皮膚形成水泡、破潰,有的可從結痂痘節處擠出膿汁。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羊表現為消瘦、體況下降,呼吸困難。
2.3 病理剖檢
病羊除皮膚可見典型的痘疹結節外,還可見呼吸道有痘狀顆粒,且伴有出血性炎癥。病羊肺葉有淡紅色結節,肩前、腹股溝、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出血。
3.1 加強羊群管理,提供適宜養殖環境
適宜的養殖環境,是防控各種羊病的關鍵。創造適宜的養殖環境,工作實踐中,應自日常加強管理工作著手。通過科學化的飼養管理制度,切實增強羊群體質,提升羊群的抗病能力。堅持自繁自養,嚴格引進羊只檢疫,確保引進種源的健康。定期注射疫苗,提升抗病能力。有感染病例,隔離、封鎖、消毒,注意圈舍衛生,飼喂柔軟易消化飼草。加強通風管理,發疹期羊舍,注意保溫,鋪設墊草,供給溫水。創設適宜的養殖環境,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飼喂用草料營養全價,提升羊體抗病能力。接種用疫苗,參照使用說明,嚴格貯藏,禁止隨意丟棄,避免陽光暴曬,準備必要的降溫設施,確保使用疫苗的高效力。寄生蟲為此病傳染的重要途徑,注意體內外寄生蟲清滅工作,切斷一切可傳播此病的可能性。注意管理人員的培訓,切實掌握防疫技能,提升防疫人員素質,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2 嚴格消毒管理,及時接種疫苗
消毒工作的落實到位,能更好清滅致病菌源,降低感染此癥的機率。嚴格消毒管理,注意清潔圈舍,及時清除糞便,消除可致羊痘發病的外在因素。有感染病例出現,及早隔離診治。同時,加強羊群衛生監督工作,病死畜禁止隨意丟棄,更不能買賣流行市場。一律經無公害化處理,防治羊痘病毒傳播、流行開來。
長久以來,接種免疫疫苗,被看作是預控羊痘的得力手段。由此,此病常年流行區域,每年要例行接種1次羊痘滅活疫苗。羊群中有感染病例,及早隔離診治。同時,尚未發病羊只或受威脅羊群,緊急接種羊痘滅活疫苗。無論大小,一律尾部注射用0.5ml。4~6d即可產生較強免疫力,有效免疫期達1年之久。
3.3 及早隔離診治,遏制疫情的蔓延流行
綜合現有研究資料,羊痘的治療尚未特效療法。臨床用抗菌消炎類藥物,將更好預控繼發病,降低發病率和死淘率。病情趨向嚴重化,靜脈注射用抗生素。出現羊痘感染病例,選用高錳酸鉀溶液(濃度0.1%)、來蘇爾溶液(濃度3%),對病患部進行沖洗,陰干后涂抹如下仍一藥物——碘酊、紫藥水、硼酸軟膏、硫磺軟膏、碘甘油、四環素軟膏等,康復效果較好。預控繼發病感染,用磺胺嘧啶注射液,濃度10%,每只每次用10~20ml,每天2次;用免疫血清,皮下注射,每次每只用10~25ml,視體重大小不同有所調整。特殊情況下,隔日注射1次。或者是,用羊痘速治10ml,配合青霉素80萬國際單位,肌肉注射,康復效果較好。
總的來說,各類痘病中山羊痘的危害性不容小覷,作為常見的接觸性傳染疾病,集中在每年的冬末春初發生。早期感染病例中,僅有個別病例,后期迅速蔓延全群。此癥傳染多數經呼吸道、破損皮膚等傳染,其中被污染的飼草、飲水、皮毛等,都是重要的傳染媒介。根據接觸史,典型皮疹及自愈過程,一般可做診斷此病。臨床綜合防治此病,建議加強羊群管理,提供適宜養殖環境;嚴格消毒管理,及時接種疫苗;及早隔離診治,遏制疫情的蔓延流行。總之,“防重于治”對于此癥有著更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蔣柳平,張玉萍,李志源,等.山羊痘疫情的診斷及防制效果[J].中國動物檢疫,2003,(9):32.
[2] 王開功,虞天德,張大權,等.貴州省首次暴發山羊痘的診斷研究[J].動物醫學進展,2003,(4):116-118.
[3] 孫悅,房茂民,張桂英,等.綿羊羊痘的診斷與防治[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