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生·買買提
(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塔里木鄉畜牧獸醫站,新疆庫車 842000)
犢牛腹瀉的防治
牙生·買買提
(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塔里木鄉畜牧獸醫站,新疆庫車 842000)
目前廣大農村的奶牛飼養量增加,但農民的缺乏飼養管理經驗和技術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該病處于增加的趨勢。給養牛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損失。該病的早期診斷,治療尤其是預防在犢牛存活率方面有一定實際意義。
犢牛;腹瀉;診斷;治療
1.1 病例
2015年4月10日接診一頭黑白花犢牛20日齡,體重60kg。根據畜主介紹,該犢牛出生后第10d開始發病。病初排出粥狀水樣糞便,精神沉郁,食欲減少,病的后期食欲廢絕,呼吸加快。來我站診治。
1.2 臨床檢查
厭食或食欲差,精神不振;體溫升40℃糞便呈灰白色,淡黃色或褐色,稀薄呈水樣,具有腐敗惡臭味,尾根部常有糞便污染;對腹部進行聽診發現腸音高朗,腹痛表現,心跳加快110次/分,呼吸急速58次/分;行走無力,全身出現脫水現象,血液粘稠,頸靜脈血液量減少。
1.3 診斷
根據畜主提供的情況和臨床表現初步診斷本病。
1.4 治療
(1)強心,補液,解毒,保肝:用5%葡萄糖溶液1000ml;Vc 5ml;10%安鈉咖10ml,靜脈注射,一天一次連用3d。
(2)為緩解胃腸負擔
可施饑餓療法,禁食8~12h,這期間可喂生理鹽水或飲適量微溫的紅茶水;緩瀉后內服乳酶生片 10片+乳酸菌素片 20片一次內服,一天一次連用3d。
(3)5%糖鹽水 500ml,慶大霉素 40萬單位,10%安鈉咖10ml,地塞米松磷酸鈉 10mg,復方氯化鈉500ml,靜脈注射一天一次,連用3d。
(4)補充電解質
用口服補液鹽一包分三份,每份加3~4kg溫水(36~38℃)一次1/3,一天三次,連用3d。
(5)保護胃腸黏膜
胃復康5ml皮下注射,一天一次,連用3d。
(6)東方止痢神5ml,肌肉注射,一天一次連用3d。
用上述療法經過3d的治療后,排糞便次數和量減少,病情有所好轉,食欲恢復,基本痊愈出院。
3.1 主要發病原因
(1)犢牛生后沒有能夠及時吃初乳,胎便不能及時排出,導致犢牛發生輕度的腸阻塞,這往往是犢牛腹瀉的主要原因。初乳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高濃度的礦物質鹽類,能起到增強腸道免疫、促進胃腸蠕動和加速胎便排出的作用。初乳飼喂過晚,胎便排出緩慢,并且新生犢牛的活力弱,體況不完善,免疫機能不健全,這時胎便停留腸道內異常發酵,分解產生一些有害物質,刺激胃腸黏膜引起下痢。
(2)犢牛圈舍條件差,環境溫度低,犢牛長時間爬臥于冰涼的水泥地面上,胃腸受到寒冷刺激,蠕動加強,也會引起下痢。(3)飼喂犢牛品質不良乳汁,溫度不適宜,引起犢牛下痢。(4)斷奶犢牛沒有能夠科學地進行補食,飼料添加沒有能夠逐漸過渡,犢牛消化機能不能適應斷奶飼料,發生下痢。
3.2 主要預防措施
3.2.1 加強干奶期母牛的飼養管理
(1)加強妊娠母牛的營養,保證胎兒正常發育。對妊娠母牛要合理供應飼料,保證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以使胎兒能獲得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和母牛產后能分泌出優質的初乳。
(2)要保證干草喂量,嚴格控制精料喂量,防止母牛過肥和產后酮病的發生,以減少犢牛中毒性腹瀉出現的可能。
(3)牛舍要保持清潔,干燥,母牛要適當運動。
3.2.2 加強產房消毒衛生
(1)產房要寬敞,通風,干燥,陽光充足,消毒工作應經常持久
(2)產圈,運動場要及時清掃,定期消毒,特別是對母牛產犢過程中的排出物和產后母牛排出的污物要及時清除。
(3)牛舍地面每日用清水沖洗,每隔7~10d用堿水沖洗食槽和地面。
(4)凡進入產房的牛,每日刷拭軀體1~2次,用消毒藥對母牛后軀進行噴酒消毒,使牛體清潔。
3.2.3 加強對犢牛的護理
(1)做好接產準備。對接產用具用消毒藥浸泡消毒。犢牛出生后年擦干全身,做好保溫工作,以防著涼。犢牛在運送過程中要注意安全,驅趕動作不能過于粗魯,以減少應激反應。
(2)犢牛出生后應及時喂足初乳,以使犢牛盡早獲得母原抗體,這是預防犢牛腹瀉的根本而有效的方法。
(3)堅持《四定》,即定溫,定事,定系,定飼養員。
(4)飼喂發酵初乳能有效預防犢牛腹瀉。初乳發酵和保存的最適溫度為10~12℃。每天可加入初乳重量的1%的丙酸或0.7%的醋酸作為防腐劑。
(5)保證飲乳衛生和飲乳質量,嚴禁飼喂劣質牛乳和發酵,變質,腐敗的牛乳。
(6)對犢牛舍和奶具定期消毒,保證清潔衛生。犢牛舍每天清掃一次,每星期消毒兩次。冬季褥草及時更換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奶具用完后用清水清洗干凈,用再用消毒水沖洗或浸泡,下次使用是先用消毒藥水沖洗干凈。
(7)對于細菌,病毒所導致的流行性腹瀉,除做好上述預防工作外,還可用藥物進行預防和注射疫苗進行預防。
(8)犢牛在斷奶過程中也容易發生腹瀉,所以要做好乳和料的銜接工作。
早診斷及鑒別診斷是治療本病的關鍵。若不及時診斷和延誤治療時可導致自體中毒,嚴重時引起死亡。根據臨床觀察,在重度脫水的情況下,動物常處于休克狀態。大量治療實踐表明,脫水性休克是導致腹瀉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病例所呈現上述急癥,是脫水性休克表現,所以抗休克療法犢牛的生死存亡。為此,首先要盡快地通過靜脈輸入大量的電解質溶液(能維持有效循環血量),以最大限度補充犢牛所丟失的體液是關鍵。根據犢牛多尿,四肢無力,臥地,腸道積氣所提示的低鉀血癥,以補鉀為重點;再用5%碳酸氫鈉去糾正酸中毒的同時,又兼有糾正低鈉血癥(平衡電解質)。當犢牛恢復有效循環血量,微循環灌注不足得到改善之時,休克急癥才能轉危為安。
[1] 張榮臻.家畜病理學(上冊)[M].農業出版社,1981:102.
[2] 王建華,張樹放,動物中毒病及毒理學(第二版)[M].臺灣:臺灣中草藥雜志出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