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劉
(奇臺縣動物疾控中心,新疆奇臺 831800)
奶牛“三大”常見病防治
孫繼劉
(奇臺縣動物疾控中心,新疆奇臺 831800)
由于奶牛的乳房炎、子宮炎和蹄葉炎等疾病時常發生,而且危害很大,如不及時進行治療,會給奶牛養殖戶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如何防治一直是奶牛疾病防治研究的重要對象。現將我區對這三種常見病防治方法總結介紹如下,供養殖戶參考。
奶牛;乳房炎;子宮內膜炎;蹄葉炎
1.1 癥狀
患畜乳房腫脹變硬、色紅、灼熱、疼痛、乳汁分泌不暢,嚴重者食欲減少,體溫升高,奶量大減,乳汁呈淡黃褐色,且有凝乳塊。再甚者乳房化膿潰破,膿液排出而痊愈,但也有長時間不愈而轉發為慢性過程。
1.2 防治
1.2.1 接種乳房炎疫苗:乳房炎疫苗是一種預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許多奶牛場已計劃將其納入乳房炎控制規程。它能有效預防乳房炎,特別是隱性乳房炎的發生。具體使用方法為:肩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5ml。
1.2.2 乳頭藥浴:停乳后或臨產前10d開始,每日1~2次,泌乳牛每天擠乳后進行1次。主要藥浴藥品為0.4%次氯酸鈉、0.3~0.5%洗必泰、0.2%過氧乙酸等。
1.2.3 服藥治療:在采用傳統的抗生素療法的同時結合中藥治療,效果明顯。內服云苔子,一次250~300g,隔日1劑,3劑為一療程。也可內服幾丁聚糖,日喂15g,每日2次,拌入精料中,飼喂6~8d。
2.1 癥狀
炎癥嚴重者,呈現體溫升高,食欲不振或廢絕,精神沉郁,并從陰道排出膿性分泌物,不時作排尿姿勢。發情不正常,不易受孕,易流產,發情時排出的黏液較多,帶有灰白色或黃褐色稀薄膿液,陰戶和尾部常有黏液膿性分泌物和干痂。
2.2 防治
2.2.1 預防:胎衣不下是牛產后子宮炎發生的主要原因,可每日飼喂精料3~4kg、青貯料15kg,或讓其自由采食青干草,以防止母牛過肥;產前2~5d和產后應當立即注射20%葡萄糖酸鈣溶液200ml、20%葡萄糖溶液500ml,每天1次,連注2~3d;產后還應肌注催產素100單位,以加快胎衣脫落,預防子宮炎。
2.2.2 治療:常規方案是用抗菌素進行治療,現階段主要用宮康寧混懸劑治療。使用前剪掉前封口,用輸精器具直接輸入宮體內給藥。治療產后急性子宮炎和產道感染時,2d注藥一次,每次20ml;治療慢性子宮炎所致不孕癥時,每5~7d注藥一次,每次20ml。
3.1 癥狀
患畜表現疼痛,常引起出汗,呼吸急促,體溫升高,食欲減少,繼發其他感染時,有原發病的癥狀。
3.2 預防
定期修剪和清洗牛蹄,用10%硫酸銅溶液倒入帶噴嘴的噴霧器內,直接噴入蹄叉內,隔日一次。
[1] 沈國春.奶牛乳房炎的綜合防治措施[J].中國牛業科學,2014,(40):95-96.
[2] 李國江,于洪青,趙悅.奶牛子宮內膜炎的診治要點[J].中國奶牛,2002,(2):44-45.
[3] 羅德禮.奶牛蹄葉炎診治[J].四川畜牧獸醫,2015,(42):59.
孫繼劉(1969—),男,大專,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