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紅濤
(涿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北涿州 072750)
中藥防治豬蛔蟲病及研究現狀
賀紅濤
(涿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北涿州 072750)
豬蛔蟲病是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因其發病原因眾多,所以防治難度大,傳統治療多采用西藥,少數使用中藥,由于西藥的濫用,在治療上出現了弊病,現在急需高效,低毒、無毒、休藥期短、對豬應激小的驅蟲產品。
豬蛔蟲病;中藥治療
凡是能將體內外寄生蟲殺死或驅除的藥物稱之為寄生蟲藥,常用的驅蟲西藥有左咪唑,丙硫咪唑,伊維菌素等。近年研究比較多的是利用中藥提取物對寄生蟲病進行防治。
(1)云南貫眾從云南貫眾分離得到的化合物山柰酚3-A-L-(4-O-乙酰基)鼠李糖基-7-A-L-鼠李糖苷對豬蛔蟲具有較好的驅除作用,并與伊維菌素驅蟲效果進行比較,發現一定劑量的該化合物與伊維菌素的驅蟲效果相當,用藥期間對豬的臨床癥狀進行觀察,并未發現異常表現,抽檢剖檢豬只,發現其主要組織器官沒有明顯的變化,表明該藥毒副作用較小。而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西藥驅蛔蟲藥,如阿維菌素類和咪唑類對人體和動物機體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在動物機體內有不同程度的殘留,休藥期長,危害人類健康,污染環境。
(2)使君子使君子為使君子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實,有效化學成分為使君子氨酸,動物離體毒理試驗表明,使君子提取物防治豬蛔蟲效果良好。與左旋咪唑進行效果比較發現較低劑量的使君子與7.5mg/kg左旋咪唑效果相當,說明其驅蟲效果明顯。連續給藥一周后,兩種藥物組的蟲卵百分數明顯下降。
(3)苦楝皮川楝素是驅蛔蟲的有效成分,研究表明其還有較好的抗菌作用,同時楝科植物中含有多種殺蟲活性物質,有很好的相容性,因而楝科植物作為植物源藥物,具有對有害生物高效、對非靶標生物安全、易分解,不污染環境等優點,具有廣闊的研發價值。將采集的苦楝皮去其粗皮,曬干,粉碎過60目篩,樣品陰涼處保存,提取其有效成分苦楝素,配成含量為50mg/kg的劑量濃度,對病豬進行治療,用藥7天后驅蟲率可達到87%,說明苦楝皮提取物對豬蛔蟲有一定的療效。
(4)酒石酸噻嘧啶增強免疫有學者提出用藥物保護免疫防治豬蛔蟲病的新程序,該程序是用間斷感染豬蛔蟲卵的方法進行免疫接種,同時喂給驅蟲藥酒石酸噻嘧啶。仔豬在4周齡時隔周免疫感染500、1000、2000、10000和20000個豬蛔蟲卵,同時喂給劑量為95g/t飼料的酒石酸噻嘧啶,最后一次免疫感染后停止給藥,10d后攻擊感染1000個豬蛔蟲卵,再經10天后宰殺,檢查肝肉芽腫的發生狀況和肺內移行幼蟲數量,結果發現這兩個指標均顯著低于不給藥仔豬。
(5)基因重組疫苗豬蛔蟲三期幼蟲、分泌排泄物等天然抗原對宿主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護,一些豬蛔蟲融合大腸桿菌重組表達蛋白也可作為防控豬蛔蟲病的候選疫苗。研究者已克隆了豬蛔蟲rAs37基因并進行了原核表達,并通過對重組融合蛋白As37進行免疫原性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學活性。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動物免疫保護性試驗,并利用大腸桿菌高效表達的重組蛋白,建立ELISA方法對血清抗體水平進行了檢測,為開發蛔蟲疫苗,有效防治豬蛔蟲及研究豬蛔蟲的免疫學診斷方法打下了基礎。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和蛔蟲疫苗的基礎研究為蛔蟲疫苗的研制展示了廣闊的前景。
近年國內對蛔蟲的研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蛔蟲的呼吸機制和代謝,有學者研究了蛔蟲線粒體中的細胞色素在成蟲厭氧呼吸中的獨特作用、分子結構及其在生活周期中的變化等;純化了豬蛔蟲中的細胞色素C,并對其分子結構和功能進行了鑒定;各種酶的作用、結構、功能,將豬蛔蟲線粒體中的丙酮酸脫氫酶與其它生物的丙酮酸脫氫酶進行比較,表明具有表觀同質性;蛔蟲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的極性拉鏈序列;治療蛔蟲病的藥物,阿維菌素通過谷氨酸-氯化物通道發揮作用;用活的豬蛔蟲與選擇性放射性標記物研究藥物經表皮吸收后的組織分布情況和藥物吸收動力學。而煙堿拮抗劑(如左旋咪唑)通過煙堿乙酰膽堿受體發揮作用;發現豬蛔蟲假體腔的液體具有有效的殺菌活性,這種活性不是由于溶酶體或食物中的抗生素引起的,而且即使經煮沸、酸、堿或乙醇處理,其活性也不改變。蠕蟲的這種體液還能殺死巨大芽孢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革蘭氏陽性菌,而對大腸桿菌、普通變形菌、支氣管敗血性博代氏菌等革蘭氏陰性菌無效。
豬蛔蟲病具有普遍性和高發性,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在豬蛔蟲研究中的進一步應用,人們對豬蛔蟲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刻,由于豬蛔蟲病的研究涉及內容非常廣泛,比如蛔蟲和其他生物的進化關系、分子流行病學、蛔蟲細胞離子通道、蛔蟲主要精子蛋白、蛔蟲細胞膜受體、新型殺蟲劑的研制等,這些均期待著進一步研究。
[1] 曹之鈞.中草藥治療豬蛔蟲病[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1999,(19):8.
賀紅濤(1982—),本科,獸醫師,從事動物衛生監督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