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晶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歷史背景下,進行世界大學排名就顯得十分必要。并且隨著近幾年大學排名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目光移到世界大學的排名上。本文就選擇了在國際上擁有較高聲譽與權威的ARWU和THES推出的2013世界大學排名進行研究,試圖對這兩種世界大學排名的方法進行解構和比較,在此基礎上給出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啟示。
世界大學排名ARWU THES比較研究啟示目前,最具有綜合性的世界大學排名是由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發布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d Universities,以下簡稱ARWU)和《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d University Rankings,以下簡稱THES)。兩種大學排名運用不同的指標體系和權重排出它們認為的世界一流大學。本文試圖通過解構和比較這兩種大學排名,從而得出對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啟示。
一、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及其方法解構
ARWU是由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獨立研究完成,自2003年通過其網站首次公布到現在共發布11次世界大學排名。ARWU最初的目的是分析我國大學在世界大學體系中的位置,找出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加快我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進程。
ARWU每年從2000余所高校中排出前1200名,通過網絡公布處于世界前500名的大學。這2000余所高校的選擇包括:所有曾經有教師或校友獲得過諾貝爾獎或菲爾茲獎和有高被引科學家的大學,以及過去10年中所有在《自然》或《科學》雜志上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發表過論文的大學和各個國家被科學引文索引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論文數較多的大學。ARWU方法主要包括教育質量、教師質量、科研成果、師均表現四個方面。其中,教育質量用“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校友折合數”表征,所占權重10%;教師質量用“獲諾貝爾科學獎和菲爾茲獎的教師折合數”和“各學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高的科學家數量”表征,所占權重40%;科研成果用“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論文的折合數”和“被科學引文索引(SCIE)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的論文數量”表征,所占權重40%;師均表現用“上述五項指標得分的師均值”表征,所占權重10%。ARWU為了更客觀地反應一所大學的學術表現,對不同年代的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者賦予不同的權重,每回推十年權重遞減10%。如果獲獎的教師數同時署名了兩個單位時,要各計0.5。諾貝爾科學獎共享者的權重為獲得獎金的比例。
各學科領域被引次數最高的科學家數量是指一所大學的高被引科學家總數。按Thomson公布的二十年來在21個學科內被引用次數最高的科學家的所在單位進行統計。當一名高被引科學家有多個工作單位時,這些科學家會被請求估計他們在所有工作單位的時間分配情況。
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論文的折合數是指一所大學過去五年(2008-2012)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論文的折合數量,為了更客觀地反映一所大學的學術表現,對不同作者單位排序賦予不同的權重,通訊作者單位的權重為100%,第一作者單位的權重為50%,下一個作者單位的權重為25%,其它作者單位的權重為10%。
被科學引文索引(SCIE)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的論文數量是指一所大學過去一年被SCIE和SSCI收錄的論文數量,考慮到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經常以著作等形式發表其研究成果,根據實證數據,ARWU對SSCI收錄的論文賦予2倍的權重。
師均表現是指一所大學的師均學術表現,由前五項指標得分之和除以全時教師數而得。2013年排名中有教師數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意大利、中國等國,其它國家或地區的師均表現得分采用前五項指標得分的加權數。
二、TEHS世界大學排名及其方法解構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簡稱THE)于2004年公布其第一個世界大學排名,2009年之前THE一直與QS公司合作,兩者在每年秋季都會聯合發布THE-QS世界大學排名。2010年起,THE開始與湯森路透集團(Thomson Reuters)合作,利用新的排名方法推出TEHS世界大學排名。由于TEHS大學排名以其商業化而聞名,在各大排行榜中頗具影響力。
今年THES世界大學排名沿用了上一年的排名方法,指標包括科研能力、科研質量、教學環境、國際化及產業收入五大方面。其中,科研能力用“與科研有關的聲譽調查”“科研收入”“師均學術論文量”表征,所占權重30%;科研質量用“篇均論文引用量”表征,所占權重30%;教學環境用“與教學相關的聲譽調查”“生師比”“師均收入”“博士學位授予數”和“博士與學士學位授予比”表征,所占權重30%;產業收入用“師均工業來源研究收入”表征,所占權重2.5%;國際化用“國際國內師資比”和“學生比”表征,所占權重7.5%。
與科研有關的聲譽調查看重的是大學在同行卓越研究中的聲譽,最新的排名是基于超過10000份年度聲譽調查分析結果得出的。科研收入是一個頗具爭議的指標,因為科研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國家政策和經濟的影響,但同時它也是一流研究能否形成的關鍵要素與主導因素。同時由于自然科學領域的經費往往會大于社科、藝術和人文學科的經費,科研收入也考慮到了每個大學不同的學科差異。師均學術論文量被用來衡量教師科研生產力。用于計算師均學術論文量的論文數據源自湯森路透收錄的反映各大學在同行評議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科研收入和師均學術論文量這兩項特征可以最大程度上客觀、有效審視各大學在教學和科研上的表現。
科研質量主要通過各高校篇均引用次數來反映,雖然利用論文引用來表征科研質量還存在較大爭議,但有研究表明引用次數和科研質量之間存在強關聯。endprint
與教學有關的聲譽調查來自湯森路透在2013年春季公布的其最新的全球民意調查結果(有效問卷16639份)。生師比是THES衡量教學質量的簡單指標,其認為健康的生師比可以使學生得到更好地培養與關注。由于考慮到學生培養數量的多少并不意味著學生培養質量的高低,所以該指標被賦予了較低權重,僅為4.5%。教學環境同時考察了博士與學士學位授予比、博士學位授予數、及師均收入。THE認為,博士與學士學位授予比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一所大學的知識密集程度,同時也反映了一所大學培育未來學者的能力;博士學位授予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最高水平的教學;師均收入是大學總收入與教師數量之比,并進行了歸一化處理,試圖在同一平臺上比較各大學的吸引力、競爭力與生均可用基礎設施。
國際化的度量方面主要看重的是一所學校文化的多樣性和科研領域中國際合作達到的程度。THES認為一流大學在世界平臺上成功的關鍵取決于其吸引國際師資和學生的能力,大學總的國際合作論文數量展現了一個大學的開放、合作與引智的程度。
產業收入是通過師均工業來源研究收入來表征高校的社會服務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該指標主要指大學的知識轉移行為,商業市場中用戶愿意為研究支出的程度,以及大學吸引研究基金的能力。
三、ARWU與THES世界大學排名指標體系比較分析
由于兩者制定大學排名的單位和初衷不同,所以導致兩大排名在指標體系的選擇上也存在差異。從指標的數量看,ARWU使用了4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THES的排名指標范圍相對較廣,使用了5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從指標的性質看,ARWU的6個二級指標全部為硬指標,主要考察大學的科研實力,注重客觀指標的應用;而THES則主觀許多,特別是與教學、科研相關的聲譽調查數據主要源于相關領域權威專家的評估,主觀性極強。盡管如此,作為最早出現的兩個世界大學排名,二者存在著共同的關注點:其一,兩大排名均表現出對人才培養的重視。ARWU的二級指標中涉及人才培養問題的指標分別為“獲得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校友折合數”“獲得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教師折合數”和“各學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高的科學家數量”,權重共為50%,從學生和教師質量方面反映一所高校的人才培養水平;THES的大學排名指標體系中教學環境占據了30%的比重,其中包括與教學有關的聲譽調查(15%),生師比(4.5%),師均收入(2.25%),博士學位授予數(6%),博士與學士學位授予比(2.25%),除教學聲譽調查數據來自湯森路透外,其他數據均從學生數量和質量、學校教師數量來反映一所學校的人才培養水平。其二,兩大排名均表現出對大學科研與學術能力的重視。ARWU是一項專門針對大學科研與學術能力的大學排名;THES雖不專門評價科研能力,但從其指標賦權來看,2013年的指標體系中能夠反應科研能力的指標權重高達60%(其中科研能力權重30%,科研質量權重30%),這表明THES的評價內容與大學學術的相關程度較高。
除此之外,THES還關注了大學的國際化水平和產業收入。在國際化方面,THE用了三個二級指標表征,共賦權重7.5%,說明THE在面對全球化程度不斷增強這一事實方面更采取了相關舉措,這一措施眼光長遠并且更具國際視野。在產業收入方面,雖然只賦權了2.5%,但這間接地說明THE開始對大學的知識轉化能力的重視。
四、對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啟示
(一)世界一流大學一定是人才匯聚。兩大排名在指標選擇和所附權重方面均表現出了對人才培養的重視,由此可知世界一流大學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因素就是擁有眾多一流的學生和老師。大學要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必須具備一流的人才培養體系,要建設一流的人才培養體系,首先應該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兩大排名的指標體系從不同的角度均證明了這一點。
(二)世界一流大學的科研能力及影響力非同一般。從兩大排名的指標體系和所賦權重可以看出衡量一所大學是否世界一流,其科研實力和影響力是一個重要的指標。ARWU中科研成果所占指標高達40%,是反映一所高校科研水平的直接體現,THES中論文引用量是一所高校論文質量的直接反映,也是高校科研實力和影響力的體現,科研聲譽體現了一所高校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綜上所述,世界一流大學應該具有高水平、高質量、高影響力的科學研究。
(三)世界一流大學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國際化。一流的大學在國際范圍內均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應該加強國際交流,推進大學的國際化進程。THE把國際化作為衡量大學的指標正說明了國際化對于一所大學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四)世界一流大學擁有豐富的資源,科研經費充裕。世界一流大學的運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其經費除了公共來源外,更得益于大學吸引資金的能力,也就是大學產業收入的能力。雖然THES中師均產業來源研究收入的權重僅占了2.5%,但其靈活性強,可高度自由支配,因此會對大學的戰略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Jamil Salmi.世界一流大學:挑戰與途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12.
[2]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方法[EB/OL].2013-8-15/2013-10-18.
[3]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3-2014 methodology[EB/OL].2013-10-2/2013-10-18.
[4]繆亞軍,戚巍,孫加森.基于DEA方法的高校論文引證效率研究——以ESI數據庫收錄的“985工程”高校論文為例[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3):62-67.endprint